六省市近1800萬畝農作物受災,南方秋糧“喊渴”

六省市近1800萬畝農作物受災,南方秋糧“喊渴”

8月13日,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青樹坪鎮勞田衝村,村民在察看因乾旱開裂的稻田。圖/中新社發 乃繼輝 攝

截至8月22日,中央氣象臺已連續33天釋出高溫預警,其中12日至21日已經連續11天釋出了最高級別的紅色預警。

伴隨最強高溫而來的還有旱情。長江水位出現“汛期反枯”現象,鄱陽湖、洞庭湖大幅“縮水”。據應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訊息,截至8月16日15時,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長江流域六省市農作物受災面積已達1764萬畝。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正值秋糧作物生產關鍵時期,距收穫季節僅不到兩個月時間。作為我國糧食生產的大頭,秋糧佔全年糧食產量的四分之三,是糧食安全的重中之重。8月21日,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唐仁健主持召開部黨組會議,研究抗禦南方高溫乾旱奪取秋糧豐收有關工作。會議指出,高溫乾旱已成為影響南方秋糧豐收的最大威脅。

高溫少雨模式“超長待機”

今年夏天,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熱”。

國家氣候中心8月17日釋出最新監測評估:綜合考慮高溫熱浪事件的平均強度、影響範圍和持續時間,從今年6月13日開始至今的區域性高溫事件綜合強度已達到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正研級高工陳峪表示,此次過程具有持續時間長、範圍廣、強度大、極端性強等特點。截至8月15日,此次高溫事件已經持續64天,為1961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35℃以上覆蓋1680站、37℃以上覆蓋1426站,均為歷史第二多,但40℃以上覆蓋範圍為歷史最大;高溫極值站數262站,已超過2013年和2017年。

高溫的同時降水也罕見的少。根據水利部資料,長江流域的降水量從6月中旬開始減少,6月下旬較同期偏少兩成,7月偏少三成多,8月偏少六成多。目前,長江流域部分地區連續無雨日超過20天:流域大部高溫日超過15天,中下游部分地區超過30天。

六省市近1800萬畝農作物受災,南方秋糧“喊渴”

連日來,受持續高溫、降水偏少影響,四川樂山大佛三江匯流處水位持續下降,部分河床露出水面。圖/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

高溫疊加少雨,讓長江水位出現罕見的“汛期反枯”現象。資料顯示,長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較常年同期偏低4。85-6。13米,創有實測記錄以來同期最低。

透過氣象衛星可以看到,8月18日,江西鄱陽湖水體面積約為1113平方公里,較7月10日水體面積減少了約66%。位於湖南省境內的洞庭湖水體面積也較往年同期出現了大幅縮減,8月18日水體面積約為548平方公里,較7月1日水體面積減少約66%。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研究中心主任呂娟表示,此次旱情的原因,主要還是大氣環流異常造成的。今年7月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面積偏大、強度偏強,位置偏西偏北,受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控制,長江全流域持續高溫少雨、河湖來水明顯偏少,水位顯著偏低,這一點是比較少見的。

極端乾旱撞上秋糧生長關鍵期

此次極端罕見旱情恰逢我國秋糧生長關鍵期,而目前距離秋糧收穫已不足兩個月。

秋糧是我國糧食生產大頭,佔比在四分之三左右。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1年,全國糧食產量68285萬噸,其中秋糧產量50887。7萬噸,佔比為74。5%。因此,能否實現全年糧食豐收,關鍵還得看秋糧。

布瑞克農業大資料集團研究總監林國發向中國新聞週刊分析,目前高溫影響需要按照區域和品種區分。東北地區目前主要是水稻、玉米、大豆,該地區無旱情,除了部分地區降雨偏多積溫偏少影響,對糧食生產無實際影響,充足降雨有利於東北今年糧食豐產。華北當前主要是夏玉米,華北玉米今年播種時候乾旱,7月份遭遇持續高溫,但本地區降雨情況良好,無干旱,玉米長勢良好。

所以焦點主要在南方。據應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訊息,截至8月16日15時,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長江流域六省市農作物受災面積已達1764萬畝。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21年這六省市的糧食產量合計為1。68億噸,佔全國總產量的24。6%。

長江流域是我國水稻重要產區,而水稻又是我國最大的口糧作物,佔秋糧產量四成左右。資料顯示,目前南方稻區約佔我國水稻播種面積的94%,其中長江流域水稻面積已佔中國的65。7%。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農情資訊處處長朱娟表示,當前,南方中稻進入抽穗揚花期,正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期,也是對溫度、水分最敏感的時期,沒有灌溉條件的田塊易受高溫影響,導致花粉活性下降,影響結實率。

7月以來,江西瑞昌市進入35度及以上晴熱高溫天氣,持續一個多月的晴熱高溫,讓瑞昌各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範鎮陡崗村村民李學林今年種有20多畝水稻,眼下正值水稻抽穗揚花的關鍵時期,連續晴熱高溫天氣導致水稻生長開始出現困難。更糟糕的是,因附近無水源,李學林的稻田面臨嚴重減產或絕收風險,無奈只能從數公里外分級提水。

林國發表示,農業近期乾旱高溫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流域南岸至南嶺以北,持續多地區頻繁出現40攝氏度以上高溫,加上降雨少,江河水位下降,一定程度影響本地區中晚稻的生長,目前處於中晚稻抽穗揚花期,高溫乾旱影響仍在持續,容易影響後期花穗形成。

農業農村部派出25個工作組

面對嚴峻的旱情形勢,各地正在積極應對,抗旱保苗,全力以赴減輕災害損失、奪取秋糧豐收。

水利部副部長劉偉平表示,為遏制長江中下游幹流水位快速下降趨勢,確保沿線灌區和城鎮取水,水利部決定實施長江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排程專項行動,自8月16日12時起實施,排程上中游水庫群,加大出庫流量為下游補水,計劃補水14。8億立方米。

8月21日,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唐仁健主持召開部黨組會議,研究抗禦南方高溫乾旱奪取秋糧豐收有關工作。會議指出,高溫乾旱已成為影響南方秋糧豐收的最大威脅。

會議強調,要分割槽分類落細落實應對高溫乾旱的措施,推動有灌溉條件的區域統籌調配水源,指導農戶根據高溫旱情發展情況實施深水降溫、小水勤灌、流水散熱等以水調溫措施;對於丘陵崗地、“望天田”等缺乏水源的區域,透過機械、機井等提水送水,儘可能擴大水源,發揮好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用,集中噴施葉面肥、抗旱保水劑等,千方百計減少因災損失;對於受災較重甚至絕產的地塊,要適時補種改種晚秋作物。

此外,農業農村部還派出25個包省包片聯絡工作組和12個科技小分隊赴秋糧重點省份和受高溫乾旱影響重點地區,指導關鍵措施落實。

六省市近1800萬畝農作物受災,南方秋糧“喊渴”

2022年8月14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鍾管鎮蠡山村的村民在抽水灌溉稻田。圖/中新社發 謝尚國 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此次高溫乾旱天氣,長江流域一些產區或會受到影響。但從整個中國看,受災地區佔比還是較小的,對於秋糧的整體豐收影響不會很明顯。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657億斤,比上年增加267億斤,增長2。0%,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佔有量為470公斤,也高於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的400公斤。

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鄭國光也表示,從全國的糧食生產來看,糧食主產區的華北、東北地區由於去年秋天雨水較為充沛,土壤底墒很好,加之前段時間這些地區雨水也還比較多,預計這些地區糧食有望豐產。今年,我國糧食保障不會因近期長江流域階段性乾旱而出現大的問題。

至於稻穀供應,林國發指出,我國稻穀庫存充足,臨儲稻穀仍然在1億噸以上,而且2021年我國稻穀進口量達495萬噸,比前一年增長68%,市場總供應寬鬆,消費者不必擔心糧價問題。

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防範能力還需提升

不過此次極端異常乾旱天氣,還是暴露了我國在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防範能力上的短板。

例如此次乾旱地區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的灌區末端、丘陵崗地和“望天田”。為什麼是這三種地塊呢?首先,灌區末端,顧名思義,就是處於灌區的尾巴上,如果出現用水“打擠”現象,上游用水量大,下游有時候就會斷流;丘陵崗地,地勢有起伏,限制了灌溉條件;第三,“望天田”更加直白,說的是沒有灌溉工程,只能靠天吃飯,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的耕地。李國祥表示,這與過去長江流域降水比較豐沛,農業灌溉主要依賴地表水,對機井不夠重視有關。

當前,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頻發重發態勢。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表示,正在經歷高溫熱浪的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類似的高溫酷暑在以後的夏季會頻繁出現。當前全球溫室氣體的影響效應非常強,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高溫熱浪事件會成為一個新常態。

而我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之一,這將給農業生產帶來深遠影響。自然災害特別是氣象災害,是造成農業歉收和波動的重要原因。因為氣象災害在多數情況下是不可預知的,而且農民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也沒有足夠的氣象防護意識,導致一旦發生氣象災害,就容易造成農作物死亡,嚴重影響農民的實際經濟效益。

李國祥指出,我國自然災害多發重發頻發,糧食生產過程實際上就是與自然災害做鬥爭的過程。資料顯示,2000—2019年我國農業氣象災害導致的受災面積多年平均值為3596。03萬公頃。其中,乾旱引起的受災面積最大,佔受災總面積的50。3%。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曾呼籲,加快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氣候變化背景下農業氣象災害防範研究、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防範能力。她指出,加快推動農業氣象災害高風險區域農業保險全覆蓋;提升傳統農業保險精準投保、快速查勘定損和理賠水平,幫助農民災後儘快恢復生產;大力推廣天氣指數保險,提高農民防範農業氣象災害的能力和主動性。

參考資料:

高溫乾旱持續 如何為農田“解渴”,央視新聞客戶端,2022年08月16日,

專訪|中國水科院專家呂娟:應做好抗大旱、抗長旱的準備,新京報,2022年8月19日

長江流域高溫少雨,考驗糧食和能源安全,財經十一人,2022年8月17日

作者:

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