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曼學習法第五步——簡化和吸收

現在,學習焦慮讓很多人的生活陷入重複的低效狀態中,他們從早晨到晚上都在不停地“嘗試學習”,希望抓住一切碎片時間充實自我。早晨鬧鐘一響,便開啟知識軟體傾聽付費課程;地鐵上,利用有限的時間到網上閱讀大V的經驗分享;中午用餐時間和下班的路上,參加直播活動,學習各式各樣的知識。

時代的變化這麼快,人人都擔心自己的知識不夠用,怕別人懂的東西自己不懂,怕被社會淘汰,也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感到恐懼。但問題是,當你學到了這麼多的知識時——假設它們對自己的確有用——怎樣保證自己能夠充分地吸收和利用它們呢?如果學習的效能很低,學到的知識如同過眼雲煙,留不住多少,學習又有什麼價值呢?

費曼的簡化原則中不包括“短時間內掌握某種技能”這種功利的目的,也不會提供在學習中成功的捷徑。他唯一能向我們承諾的是,透過有效的簡化,我們能

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學習物件,將“有用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費曼學習法第五步——簡化和吸收

碎片化學習的弊端

費曼認為,不懂得簡化所學的知識,就等於一直在盲目而缺乏方向地收集“碎片化知識”,貪多不精,只積累了數量卻做不到成體系地開發和利用。在這種錯誤的學習思維主導下:

第一,你學的只是一堆空洞的結論而非豐滿的邏輯。

第二,你所做的簡化過程刪除了最重要的推演環節。

第三,你的學習

把多元化的辯證分析變成了一元化的立場總結

第四,你

只記住了表面的事實,沒有發現背後的原理

長此以往,這種學習思維將徹底、完全地主宰你的行為模式,影響你的生活和工作:

第一,你的知識不成體系,因此很難系統地、宏觀地思考問題。

第二,你看待問題時容易簡單化和片面化。

第三,你的思維與視野容易狹隘,看不到長遠的可能性。

第四,你很難進行

複雜、獨立和具有深度的思考

“線上學習”中簡化知識的原則:

以實際效果為前提

以實踐應用為目的

重視可以促進聯想的內容

避免在不同平臺學習重複的內容

和我們當下的工作相結合

重視知識的成長性

費曼學習法第五步——簡化和吸收

學習要有“綠燈思維”

在涉及思想或觀點的問題時,

一定要懂得區分什麼是“我”,什麼是“我的想法”。

兩者並不是一回事。

我們經常把別人對自己觀點的質疑,理解為對我們這個人的徹底否定,當對方和你爭論某一個問題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不是去思考是否真的有問題,而是認為對方是在針對和挑釁。

和“綠燈思維”相反的是“紅燈思維”,什麼是“紅燈思維”?就是自我中心主義。我們在學習和表達中當感覺到自己的觀點、尊嚴或立場有可能受到別人的挑戰時,第一反應不是與對方交換看法、平等溝通,而是充滿警惕,加強防衛,關上溝通的大門,拒絕反省。

當我們在學習中遇到新的觀點或者不同的意見時,一定要耐心地傾聽,懂得自我反省,從中汲取有價值的資訊。這使得

我們的學習視野是不受侷限的,既看得深,又看得廣,擁有開放的態度。

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在學習時,也能有目的地挑選正確和滿足自身需求的內容;吸收知識時,也能做到合理地篩選、歸納和整理,使不同來源、觀點的知識為己所用,發揮應有的作用。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需要養成對知識深度挖掘和深度學習的習慣。在深度挖掘和深度學習時,最好使用多種工具,比如

重要內容摘錄、畫出知識圖譜、標記核心要點、內容分類、概要總結等

費曼學習法第五步——簡化和吸收

常用的思維導圖工具

思維導圖是打造個人知識體系的必備工具,上圖是使用

印象筆記

APP製作的《費曼學習法》一書的思維導圖。

手機、電腦多終端思維導圖軟體,除了功能強大的印象筆記外,還有一個精巧但體驗更好的——

幕布

APP。

費曼學習法第五步——簡化和吸收

費曼學習法第五步——簡化和吸收

費曼學習法第五步——簡化和吸收

費曼學習法第五步——簡化和吸收

最後,以作者尹紅心在《費曼學習法》一書中的終極歸納結束對這本書的分享:

主動的學習遠比被動的學習重要;

系統的學習遠比碎片式的學習重要;

向內的學習遠比向外的學習重要;

專業的學習遠比跨界的學習重要。

費曼學習法第五步——簡化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