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兒時盼過年打著燈籠放著鞭炮喜歡走親戚,長大卻不願意走親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半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壓力,兩代人的親戚觀念思想差距有天壤之別,上一輩人的價值觀不足以引導下一輩人,上一輩人信奉的是群體面子禮節和形式,而下一輩人信奉利益至上,父輩的思維還停留在50年代。

我出生在經濟匱乏的70年代農村出生,寒冷的冬天打著燈籠,放著鞭炮,那是如約而至的新年,平時捨不得穿,要等過年才穿著新衣服,能夠走親戚,去姑媽家叔叔家舅舅家能夠蹭一次飯,有期待就是有幸福的,那種淳樸的親情只能留在兒時的記憶。

80後兒時盼過年打著燈籠放著鞭炮喜歡走親戚,長大卻不願意走親戚

現在的人就只能是一輩親,表哥表弟雖然住在同一個地方,尷尬的是甚至連他家裡住哪裡都不知道,隔代不清我認為主要是由上下面三個原因造成的:

1不是討厭走親戚,而是缺少了當年親戚之間善良的內心。

不僅是80後,90後,70候也是這種現狀沒時間,沒話題,虛情假意地問寒問暖。親媽都現實的只啥都為她兒想,別說親戚了,女子出嫁了回孃家都不如外人。現在的人生活節奏太快,也沒什麼時間互動所以在一起找不到共同話題和興趣,在一起覺得陌生。等你生了一場大病,什麼親情就一目瞭然了?

只有父母和兄弟姐妹才最牽掛你的人,至於什麼遠房親戚和朋友,能給你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就不錯了。時間和空間長期疏離,長輩晚輩間思維鴻溝,終究還是一個人承擔了所有,最致命,借錢買房親戚肯定沒有。

一年就那麼見一次,不說話又尷尬 ,說話又沒有共同的話題 ,那說來說去不就是這些話 !人情越來越淡漠,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越來越脆弱。親戚之間不再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而是充滿了世俗、功利、攀比……

時代的記憶,生活的變遷。評是情感言,論是理解語。

80後兒時盼過年打著燈籠放著鞭炮喜歡走親戚,長大卻不願意走親戚

2。現在的親戚走著走著就淡了!嫌你窮怕你富!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因為去別人家不自在所以不喜歡走親戚,投靠親戚不如住店!我對親戚沒有興趣,我自己白手起家,沒靠親戚,窮的時候親戚看不上,有錢了,親戚嫉妒!過年聚在一起的時候,就是給過的好的人炫耀的機會!

走親戚家太難免會說很多你不想再提起往事的話語了,親戚家富裕的不敢接進了,還讓人覺得你要來找他拿走什麼東西啊!窮的還比富的人大方一點了,有親戚關係密切關照!富人太虛偽,窮人太現實。

窮人對誰都大方,生怕招待不周,富人只會對自己有用的人大方,因為利益,你覺得別人對你小氣,那是因為別人認為你對他來說沒用。不能說富人摳門,只能說他們不喜歡對窮人大方而已!窮人小心翼翼的大方(怕被看不起)富人 大大方方的小氣(就怕別人佔他便宜)

3。沒有時間懶得走親戚!通訊發達,有事打個電話就說清了,沒必要去,去了最尷尬的就是無話可說!

每個在外奮鬥的年輕人都在艱難的前行,將絕大多數的時間都用在奮鬥。很難有時間停下來與親戚交流。忙時不顧一切,閒時偏好獨處。親情所有的情分都要用錢維繫、生活壓力太大了!因為通訊方便了,平時有個急事就電話聯絡一下,去了也沒什麼話說尷尬,過年放假就想單純地歇一歇。

80後兒時盼過年打著燈籠放著鞭炮喜歡走親戚,長大卻不願意走親戚

中華傳承下來的禮節,群體關係為什麼在古代那麼好,與現代衝突,其實是整體德的缺失,光有禮節卻沒有君子的德行,現在感情談了,也商業化,利慾薰陶有關長輩光有禮節,卻無君子之德。

年輕人經過了無數次的風吹雨打,早已看清了人性,看淡了沒有意義的親戚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