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文化丨連載丨米花糖史話(19)曾外孫的復興夢/辜世偉

人 ? 文 ? 考 ? 古

上游文化丨連載丨米花糖史話(19)曾外孫的復興夢/辜世偉

上游文化丨連載丨米花糖史話(19)曾外孫的復興夢/辜世偉

外孫的復興夢

——米花糖史話(19)

辜世偉

陳氏後裔的復興之夢

在曾外孫身上如此強烈

然而

世界真會給奇蹟以機會嗎

太和齋的歸屬

其實已經沒有意義

它已是江津所有米花糖

源頭的代名詞

中國有句老話:“富不過三代。”家族興旺大概是有周期的。

西方對公司壽命也有研究,說企業壽命能延續百年的,堪稱奇蹟。

社會是一首交響曲,家族是一首奏鳴曲,個人大概算是流行歌曲。個人的事業,是最短的。以一已之力,逞一輩之能,或許能稱雄一世;但若無虎子熊女承續,莫說三世而斬,恐怕二世就已無繼。倘若家庭有幸,世家傳承,事業則成為家族奏鳴曲,綿延百年。倘若社會有幸,能將事業發展為一方,則成其為一首浩浩蕩蕩的交響曲,洶湧澎湃,此起彼伏,生生不息,延續千年而不絕。

陳氏兄弟家族的米花糖事業,堪稱民國初年食品行業的一首流行歌曲,唱響了巴渝大地,激動了巴山蜀水,傳到了南北東西。如果沒有遇到公私合營的社會大勢,以他們第二代子女的聰明,完全可能將門虎子,將他們的家族企業發揚光大,唱成世世傳承的家族奏鳴曲。然而,時勢難逆。在公有制的社會形勢下,米花糖事業沒能在第二代中傳承下去,家族企業戛然而止。不過禍兮福兮禍福相倚,家族之禍社會之福,在經過公私合營、改革開放這幾番輪迴後,米花糖成了江津當地的社會產業,成為小城的甜蜜交響曲,生生不息,昂揚向上,蓬勃發展,這又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

在陳氏後裔中,沒有發現有陳氏直系子孫開辦米花糖廠,迴歸這個行業,復興祖業。在採訪中,筆者找到的唯一算得上與祖業沾得上邊的,是陳氏第四代後裔,小青年李志翔。他是陳麗泉的曾外孫,這裡為他記上兩筆。

李志翔,男,31歲,畢業於高職“電子工程學校”。父李繼平;奶奶陳光瑜,陳麗泉么女,已去世;爺爺李民康健在,已九十多歲。

作為米花糖發明人的後裔,李志翔很驕傲,很自豪,為自己擁有這樣的祖輩而慶幸。雖然已經永失祖業“太和齋”,但他對祖上的這塊金字招牌,還多少有些戀戀不捨。雖然家境不容許他開辦米花糖廠光復祖業,但他有他自己的中國夢。

年少的他,試圖把“太和齋”商標拿回來,為此向國家商標局提起過申請。但是,歷史與現實,政策與法律,到底有沒有可能拿回來呢?

1980年6至7月,黨政有關部門對原工商業者納入公私合營的國合企業的私方人員,進行區別工作。小商小販、手工業者從原工商業者中區別出來,在工業、商業、飲食服務、糧食、醫藥、林業、供銷等系統共74個單位中,列入區別的原工商業者共787人,經過認真核實,區別出來勞動者616人,股金249335元。補發工資62人,17153元。清退查抄物資47戶,18228元。改正“一打三反”錯案9戶,2453元。落實房屋19戶,532平方米。改正錯劃右派45人,恢復幹部身份90人。給六十年代初被下放的原工商業者11人發放生活費。

陳麗泉專門由政府部門下文,明確區別其為“勞動者”的檔案,就是在這一背景下進行的。但檔案中並沒有清退物資、落實房屋等事項。

在當時進行社會主義公有制改革的大形勢下,陳麗泉將“太和齋”合併給國家,雖是形勢所為,但也是順應時代大勢。贖賣股息,早已結訖;自願捐奉,早已定讞。

“太和齋”本不是商標,只是當年陳漢卿、陳麗泉所開的店鋪名。當時,商標還沒有35類,沒有專門對店鋪名稱的商標申請。而且歷史現實是,在一九六四年“太和齋”徹底合併到江津糖果廠之後,原“太和齋”的所有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都已奉獻、轉移給了江津糖果廠。而江津糖果廠後來不僅註冊啟用了“玫瑰”商標,同時也正式註冊並使用了“太和齋”商標。

因為當初這是自願贖買捐獻行為,所以,無論是政策還是法律,都不存在退還的問題。

而且,在陳漢卿嫡孫陳忠亮先生提供的資料中,還有這樣一個情況,早在一九五六年進行公私合營時,由於叔父陳麗泉年事已高,六十七了,母親戴世芬交際能力更強一些,戴世芬以陳氏家屬身份、作為陳氏家族“太和齋”的代表,去處理當時如火如荼的私營工商業改造運動,以積極的態度迎接公私合營高潮到來,配合政府順利地完成了國家對私營工商業者的改造。

事後,戴世芬被評為先進婦女,到成都參加先進積極分子代表會,回來後安排任江津縣先進工作者,《江津日報》登報表彰,並相繼擔任四川省民建、工商兩會家委會副主任,重慶市兩會家委會副主任,江津市兩會家委會副主任,1980年至85年被任命為江津幾江鎮第六居民委員會行政主任,1985年受命創辦企業寶元通,1984年獲“重慶市三八紅旗手”“重慶市五好家庭”嘉獎,並多年擔任江津縣(市)人大代表、工商業聯合會代表和政協代表。政府給予了陳氏家族相當高的待遇和榮譽。

當陳麗泉、戴世芬以鮮明積極的姿態配合公私合營、最後將“太和齋”納歸公有,不管是主動擁抱時代、還是被時代所擁抱,都已成既成事實。歷史事實不容駁回。

所以,李志翔的努力沒有結果,應該是可以預見的。

有趣的是,在江津圖書館查詢資料時,偶然知道陪我查閱的原館長張宏,竟然是陳麗泉的孫女婿。陳麗泉育有五女二男,么女陳光瑜育有二女一男,李津是陳光瑜大女兒,李志翔是兒子李繼平獨兒,張宏是陳光瑜么女李健丈夫。算起來,李志翔是張宏侄兒。

據張宏講,陳光瑜的丈夫、也就是陳麗泉的么女婿李民康還健在。雖然已經九十二高齡,但對老丈人和“太和齋”頗有感情,每每念起,嗟嘆不已,也曾有過想索回“太和齋”品牌祖產的願望。

雖然經過幾十年,回過頭來看,那一時期對工商階層的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過頭,撥亂反正中國家也給予陳麗泉“勞動者”的正名,但,

歷史既已成事實,豈容翻回重來。

雖然產業沒有了,但身份是乾淨的;

雖然產業無法追回,但人格的尊重得到了。

對陳氏家族而言,這比什麼都重要。

歷史沒有返回鍵。社會也沒有時空穿梭機。過去的事情,已經永遠無法追回。

花無百日好,人無兩世春。

世間萬般事,成住與壞空。

對於沒有永恆的這個世界,有時,還只能順應運勢。年少的李志翔,還許也知道這個道理,也明白復興祖業的難度。

歷史上能夠復興祖業的,畢竟鮮有先例。隔離近七十年後的復興,遠不是那麼容易。它需要滿足更多的條件,如自身的文化水平、行業知識、行業視野、現代商業素養、人格魅力等,不是光憑雄心壯志就能完成的事業。

李志翔嘗試以另一種方式,來光復祖上的事業。

他開了一個糖雜食店,小小的店鋪,同時,他申請了名為“小饞狗”的電商平臺,兼做網銷。他賣油鹽醬醋茶,也經銷米花糖。他說:“我給所有的江津米花糖做代理,都賣他們的產品。只要是江津米花糖,我覺得都行。”

在李志翔的頭腦中,所有的江津米花糖都是一家,都不過是江津米花糖大家族中的一員。而這個大家族的鼻祖,是他的祖上。所以,為這個大家族做事,就是他祖上的事業,也當然是他的責任。

其實,在小城,渴望復興米花糖、竭力光大米花糖的,不僅僅是李志翔。許多小城赤子,許多從小吃米花糖中長大、熱愛米花糖的兒女們,都在為米花糖的傳承和發展努力。

硒浦農業,是專業營銷江津富硒食品的專業公司。作為富硒之鄉,江津出產的米花糖在硒元素的助力下,更多了一些嫵媚。硒浦農業公司近年來積極與西南農業大學的教授們合作,加強對米花糖品質提升的研究。公司以自己的營銷平臺,與米花糖生產企業合作,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

硒在津城,是一家專門售賣小城名土特產的商店,老闆利用這個平臺,專門彙集了各個品牌的米花糖,營銷江津米花糖。

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小團隊,比如策劃團隊,營銷團隊,新媒體團隊,抖音團隊,主播團隊······,都以各自的方式,努力在小城的米花糖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