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對戰各路英雄時都叫匹夫,唯獨對5個人畢恭畢敬,他們都是誰

東漢末年、群雄四起,劉備、曹操和孫權三大陣營最為出名,不過因羅貫中對劉備一方的偏愛,所以《三國演義》多少有些“褒蜀貶魏”之嫌。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更是讓人瞭解到三兄弟的忠肝義膽,其中關羽最廣為人知。在歷史長河之中,關羽的地位頗高,自身武義高強不說,為人還十分的忠誠守信,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被奉為忠義的典故。

關羽對戰各路英雄時都叫匹夫,唯獨對5個人畢恭畢敬,他們都是誰

故而,在後世之中人們將關雲長奉為了“武聖”,如此之高的殊榮想來關羽也沒有預料。在大家的心目中,關羽始終都是遙遠且強悍的,甚至連他自己都迷之自信。

一向自傲的關雲長,對戰各路豪傑的時都稱之為匹夫,這在古代屬於“言語上的冒犯、輕視”。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有5個人讓關羽畢恭畢敬,始終保持自己謙恭的態度。

那麼,這5個人究竟是誰呢?他們與關羽又有哪些故事,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看看三國之中的浪花與英雄。

東漢末年名將——關羽

早年間,關羽因為犯了罪逃離家鄉,獨自一人前往涿郡。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備在涿郡建立起了義勇軍,關羽、張飛便加入了進去,自此之後劉關張三人便開始熟識。

關羽對戰各路英雄時都叫匹夫,唯獨對5個人畢恭畢敬,他們都是誰

三人的情誼在征戰的過程中不斷地升溫,甚至於睡覺的時候都沒有分開,最終便有了“桃園三結義”的一幕。《三國演義》則是直接以“桃園三結義”為開局,隨後才有平叛黃巾軍,三人名聲鵲起。

關羽和曹操的故事開始於“溫酒斬華雄”,此戰後曹操就愛上了這位猛將,但關羽卻對曹操不感冒。建安五年,曹操派遣將領前去攻打劉備,最後劉備以失敗告終,不得不投奔袁紹。

劉備雖然逃走了,但關羽卻沒有,直接被曹操生擒。作為俘虜的關羽,身陷敵營後自認為會生不如死,卻沒有想到受到了曹操的盛情款待。

回到許都後,曹操設宴招待關羽,希望他能夠歸順到自己的陣營之中,還表示一旦他歸降,將軍的職位非他莫屬。如此高的獎賞,換做任何一個人都會心動,但關羽卻不為所動。

關羽對戰各路英雄時都叫匹夫,唯獨對5個人畢恭畢敬,他們都是誰

他始終記得自己對劉備的承諾,既然決定了要為劉備誓死效忠,那麼就不會背信棄義。或許這個時候會有人疑惑,這種直截了當的拒絕,關羽就不擔心自己會被曹操殺害嗎?

其實,曹操也想要殺了關羽一了百了,但在這個時候張遼出面勸說關羽,讓後者暫時妥協。當然,關羽還提了三個條件,其中之一就是知道劉備的蹤跡後就會離開。

曹操是一位愛才之人,他知道關羽的心思所以在聽到關羽的答覆之後,雖然十分的痛心,但也希望透過真心感化關羽。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關羽最後還是走了,經過五關斬六將回到了劉備的身邊。

劉備對於失而復得的兄弟十分欣喜,並沒有因為他去了敵營一趟就心生嫌隙,三人的事業也從此再度拉開序幕。赤壁驛站,關羽始終走在前列,立下了赫赫戰功,事後鎮守荊州、防備東吳。

關羽對戰各路英雄時都叫匹夫,唯獨對5個人畢恭畢敬,他們都是誰

只是,這樣的一代梟雄,最終仍然沒有逃過悲慘的結局。襄樊之戰落幕後,關羽因不願投降被呂蒙所殺,頭顱還被送給了曹操,可謂是死無全屍,可悲可嘆。

關羽一生都是傲氣的,寧願站著死也不跪著生,從他與別人交戰的一幕也能看出來,一聲“匹夫”、“插標賣首耳”之後直接開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關羽如此傲氣,但他在面對五個人的時候依然會畢恭畢敬,也不會說“匹夫”兩個字,此五人分別是呂布、張遼、徐晃、周瑜和魯肅。

用實力征服關羽的呂布

關羽的事蹟為人稱道,作戰的風格更讓人佩服,但有一人比關羽還要狂傲,此人就是三國第一人呂布。呂布早年能夠受到關注,主要原因便是得到義父丁原的幫助。

關羽對戰各路英雄時都叫匹夫,唯獨對5個人畢恭畢敬,他們都是誰

可在丁原受到董卓陷害時,呂布反而沒有幫助自己的恩人,甚至還認了董卓為父。丁原最後被呂布所殺,後者投靠在董卓的門下,這一時期的呂布迎來了人生的巔峰,很快便將自己的威名傳揚出去。

世人紛紛慨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曹操甚至還說:“呂布一死,董卓不值一提”,足見呂布的厲害之處。

俗話說得好:“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呂布在王允的不斷挑唆之下,對董卓產生了怨恨,最後將其殺死於宮門之前。

呂布多次反覆無常,讓世人對他無盡的失望,戰敗給曹操後想要再次投降,甚至還委曲求全、自薦自己,但曹操對於這位猛將十分欣賞卻有忌憚。

關羽對戰各路英雄時都叫匹夫,唯獨對5個人畢恭畢敬,他們都是誰

身邊的劉備認為呂布個人德行有失、容易背叛,屬實沒有必要將其收納麾下,曹操正是因為劉備的這番話直接將呂布殺死了,一代梟雄就此滅亡。

總的來說,呂布的反覆無常讓人很反感,但這卻不影響關羽對他的敬仰。呂布武功高強不說,騎射之術更是一絕,與之對戰的將領基本都是在幾招之內敗於馬下。

汜水關前,呂布一人一馬獨自大戰劉關張三人,這一戰徹底打服了關羽。雖然張飛稱呂布為“三姓家奴”,但三國中許多的將領都是如此,馬超、張遼、徐晃等人都是降將。

曹操殺呂布並非是他反覆無常,而是因為呂布第一人的稱號,讓他為之忌憚,既然掌控不了就必須殺掉。關羽熟讀《春秋》,對這種英雄好漢自然欽佩,面對呂布的時候雖是敵對,但關羽始終沒有罵過呂布。

關羽對戰各路英雄時都叫匹夫,唯獨對5個人畢恭畢敬,他們都是誰

《三國演義》中,關羽被塑造成了呂布之下第一人,或許這就是惺惺相惜吧,也是在呂布去世之後,關羽看誰都是匹夫,顏良文丑都是“插標賣首耳”。

關羽對呂布的畢恭畢敬,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武力的壓制,自傲的關羽都認為打不過呂布,所以才不稱對方為“匹夫”,亦或者說不敢稱他為“匹夫”。

徐晃和張遼

張遼本是呂布手下的一員,呂布曾投靠過劉備,或許這一時期關羽和張遼就曾接觸過,發現此人的德行操守都讓人佩服。下邳一戰,呂布戰敗後向曹操卑躬屈膝,但張遼卻看不上呂布,還說大丈夫不過一死而已。

這樣的氣節讓關羽更加佩服他,並向曹操求情(為張遼),救下張遼一命。後期,關羽被曹操所抓,張遼力保關羽並勸說他暫且投靠曹操,這才得以保命。

關羽對戰各路英雄時都叫匹夫,唯獨對5個人畢恭畢敬,他們都是誰

曹營之中,張遼與關羽又共事過一段時間,性格相投、互相敬重,關羽稱其為“兄長”,或許也是看重這段感情吧,華容道上關羽才會放過曹操。

當然關羽不稱張遼為匹夫,感情有一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對他實力、人品的敬重。關羽對徐晃的敬重,多少與張遼有些相似,但卻又有不同。

徐晃與關羽認識晚於張遼,是在他投降曹操後才認識,而關羽之所以對徐晃印象深刻,在與徐晃治理軍隊的風格(徐晃有著周亞夫的美名)。

襄樊之戰時,即使徐晃與關羽相知相敬,但依然下達了“斬關羽者賞千金”。關羽聽到這個訊息後,還曾質問徐晃:“兄長何出此言”,徐晃只能無奈地回答道:“此乃國事”。

關羽對戰各路英雄時都叫匹夫,唯獨對5個人畢恭畢敬,他們都是誰

可以說正是他這種鐵面無私的品質,獲得了關羽的敬重。當然,徐晃的實力也很強,五子良將中僅次於許褚之下,算是曹操陣營中排名第二的大將。

周瑜和魯肅

看到關羽敬重周瑜和魯肅,很多人都心有疑惑,關羽不是最看不上吳國人嗎?甚至連孫權在關羽眼中都是“狗”(虎女豈能嫁犬子),其實不然。

孫策前期能夠統一江東諸郡,離不開周瑜的幫助,此人允文允武。赤壁之戰時,東吳很多官員都想要投降曹操,唯有周瑜站在孫權一方支援他,這才堅定了抗曹的決心。

赤壁之戰後,劉備一直在周瑜眼皮子底下猥瑣發育,不敢走出荊州一步。最初想要入主益州的人是周瑜,結果他卻英年早逝,也正是在周瑜死後,劉備才敢出荊州、入巴蜀。

關羽對戰各路英雄時都叫匹夫,唯獨對5個人畢恭畢敬,他們都是誰

可以說,周瑜若是不那麼早去世,劉備絕對不敢進入巴蜀,這才是真正的周瑜。也正是因為如此,關羽才對周瑜那麼欽佩,即使他處處打壓劉備,也不像罵孫權那樣罵他。

《三國演義》對魯肅的刻畫多少有些偏頗,真實的魯肅是這樣的一個人:孫劉聯盟是他主持的,後期借給劉備荊州(江陵長江北部的地區)也是魯肅的功勞,主要就是為了抵抗曹操的陸軍。

另外,魯肅也是第一個提出“三分天下”的人,比諸葛亮的《隆中對》要早,是三國真正的大才。關羽鎮守荊州時,與魯肅的關係一直很好,前者對後者很尊敬,單刀赴會那樣的事情屬於杜撰。

關羽對戰各路英雄時都叫匹夫,唯獨對5個人畢恭畢敬,他們都是誰

關羽曾質疑過馬超,也曾看不上黃忠,但卻能看得起以上五人,足見他們的實力有多強。對於以上五人,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