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質量創造“北京奇蹟”

環境質量創造“北京奇蹟”

環境質量創造“北京奇蹟”

《報告》原文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持續開展“一微克”行動,協同控制PM2。5和臭氧汙染,推動空氣質量持續向好。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抓好機動車“油換電”。實施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專項行動。狠抓各類揚塵汙染管控。

近年來,北京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聯合國環境署評價為“北京奇蹟”。昨晚,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劉保獻做客北京青年報直播間,詳解“北京奇蹟”背後的努力。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下一階段,北京將開展新一輪汙染來源解析,聚焦PM2。5和臭氧汙染協同治理,並以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大幅削減為主攻方向,全方位持續鞏固空氣質量改善成果。

北京環境質量顯著改善

被聯合國評價為“北京奇蹟”

“回顧過去的五年,北京市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取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劉保獻介紹,尤其是2021年,北京市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PM2。5年均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43。1%;北京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也增加到288天,優良天數比率提高到78。9%,“北京藍”已經逐漸成為常態,被聯合國環境署評價為“北京奇蹟”。

今年前5個月,北京市空氣中PM2。5平均濃度保持在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3%;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濃度分別為59、24、3微克/立方米。四項主要汙染物濃度均為歷史同期最優。優良天達123天、同比增加了20天,優良天數佔比超八成。

此外,近年來北京市地表水水質也持續改善,2021年Ⅰ至Ⅲ類水質河長佔監測總長度的75。2%,國考劣五類水質斷面全面消除;土壤環境狀況保持良好,生態環境狀況持續向好。總體來看,在近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北京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一幅幅大美北京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構建三維立體監測網路

實現“小時級”精準預報

“國內外經驗表明,環境汙染治理始於監測。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管理的‘耳目’、‘哨兵’。”劉保獻說,近年來,北京市按照“監測先行、監測靈敏、監測準確”的要求,聚焦“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開展各項汙染物的監測工作,並進行了一系列前沿性、創新性的技術試點。

“比如,過去五年,在大氣監測方面,我們建成了‘天空地’三維立體監測網路,每時每刻開展大氣各項汙染物的‘CT’掃描,提高監測的解析度和靈敏度,精準發現環境問題。”劉保獻說,三維立體監測網路是在地面監測站點的基礎上,結合衛星遙感、地基雷達等監測手段實現的,透過立體掃描,可以清晰表徵大氣汙染區域的相互傳輸影響等,為區域聯防聯控聯治提供直接的技術支撐。

“在今年的北京冬奧會上,我們運用三維立體監測網路,對冬奧賽區空氣質量實現了‘小時級’、‘公里級’的精準預報,為區域汙染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撐,實現北京冬奧會期間空氣質量全部優良。”劉保獻介紹。

此外,北京利用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建成了由1000餘個監測站點組成的PM2。5和總懸浮顆粒物(TSP)高密度網格化監測體系,覆蓋全市各街道鄉鎮。劉保獻說,有了這個高密度監測網路後,使北京市街鄉鎮級別的空氣質量監測資料“從無到有”。

一方面,高密度監測網路推動了街道鄉鎮的屬地管理,實現壓力和責任的層層傳導,形成了“市-區-街鄉鎮”大氣汙染治理齊抓共管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基於大資料技術,識別空氣汙染高濃度的區域,並結合汙染源資訊,進行實時的汙染精準溯源,準確快速定位汙染源,作為重點排查管理和優先現場執法監察的物件,為生態環境管理部門提供了線索和資料支撐,有效提升了屬地環境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劉保獻介紹,本市還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監測、移動走航監測、影片遠端監測等手段,結合大資料技術,實時進行汙染精準溯源,實現精準監管。

聚焦汙染協同治理

鞏固空氣質量改善成果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自2013年開始,北京已先後3次開展大氣PM2。5精細化來源解析,為汙染防治對症下藥。據劉保獻介紹,隨著近年來北京空氣中PM2。5濃度逐年降低,汙染治理在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北京下一步計劃開展新一輪汙染來源解析。

“前三輪汙染來源解析,主要圍繞PM2。5汙染展開;新一輪汙染來源解析將聚焦PM2。5和臭氧汙染協同治理,進一步鞏固空氣質量改善成果。”劉保獻介紹說,PM2。5和臭氧的協同治理是當前乃至下一階段北京大氣汙染防治的重中之重,從監測工作來看,不僅僅需要開展這兩項汙染物的監測,還需要更加關注它們前體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監測。

目前,北京已在全國率先建立了點、線、面相結合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監測體系,並綜合利用手工監測、自動監測、走航監測等技術手段,為PM2。5和臭氧汙染的協同治理提供精準的技術支撐。同時,本市利用小型感測器,建立了覆蓋街道鄉鎮、工業園區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高密度網格化監測體系。北京還探索性使用衛星遙感技術,動態識別揮發性有機物(VOCs)汙染熱點高值區。相信未來,這些技術都將會在PM2。5和臭氧的協同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劉保獻表示,雖然2021年北京市空氣質量首次實現了全面達標,但在當前區域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仍超環境容量的情況下,空氣質量改善成效仍不穩固。大氣汙染防治的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仍然存在,要實現長期穩定達標仍需堅持不懈、久久為功。“未來,我們將深化‘一微克’行動,大力實施綠色北京戰略,重點推動三個協同,即減汙降碳協同增效、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北京和周邊區域協同聯控。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有信心收穫更多的藍天。”

文/本報記者 王斌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影片/本報記者 劉暢 柴程 武玉姍 郭茂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