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如何選出券商板塊的“香餑餑”?(一)

今天這節課呢,我們繼續把剩下的3個標準也講了。需要注意一下的是,前面的流動性和監管政策是用來判斷券商板塊是否具有結構性行情機會的。那現在要講的基本面、估值和倉位,是用來判斷波段行情進場時機的指標。

那先來看基本面。證券公司的基本面表現呢與股價走勢是正相關的。就如美國的投資教父格雷厄姆的名言所說啊,市場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短期股價受市場情緒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但是股權的價值長期是會被稱出來的,該是多少就是多少。因此,有基本面的支撐才有股價走勢的根基。上市證券公司每個月有經營資料披露,可以及時掌握基本面的變化。

那另一個維度呢就是看估值。證券板塊多數時間是沒有重大行情的,波段行情為主,而波動行情的底部則往往透過PB值來判斷。回顧證券板塊估值的歷史資料,2012-2014年,證券行業PB基本是在1。5-2倍,那跌破1。5倍就開始反彈。2015-2017年PB的中樞有所抬升抬升到了1。7-2倍,跌破1。7倍開始反彈行情。那進入2018年,證券行業的PB估值中樞下降到了1。4-1。6倍,隨著股票質押風險的暴露,行業的PB曾經最低呢是達到了0。96倍。

第3點,就是看機構的倉位。操作思路是這樣的,那持倉低點,逆市佈局。券商周期波動行情的特點,適宜左側佈局。券商估值低點的時候呢,機構對券商持倉也是處於冰點狀態,板塊下跌的空間已經非常的有限了。

以主動偏股型+靈活配置型的基金對券商板塊的持倉來看,每次券商行情啟動的階段呢,機構對券商持倉都是處於低位的。

那投資者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在機構持倉低位、同時也是PB的低位啊,提前佈局券商板塊,大機率是可以撿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