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冠軍“乒乓神奇女俠”陳靜談她眼中的“小銀球”

奧運冠軍陳靜的對話精髓,涵蓋“業餘與職業的區別”、“心智”、“左右手協調發展”等多個方面。

01

陳靜,在我眼裡,就是一個“乒乓球奇葩”!我將其概括為“三勝”,即:非凡的成就、非凡的經歷、非凡的精神。

奧運冠軍“乒乓神奇女俠”陳靜談她眼中的“小銀球”

她3次參加奧運會,分別獲得3枚金牌、銀牌和銅牌,分別是1988年漢城奧運會乒乓球女單冠軍、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單亞軍和亞軍。2000年悉尼奧運會乒乓球女單第三名。在奧運會上獲得金牌、銀牌和銅牌的乒乓球運動員被認為是“非凡的成就”。

作為運動員,她代表中國隊和中華臺北隊參加了奧運會。退休後,她忙著在臺灣拍廣告、出書、發行唱片、主持。2001年回國發展,成為華南師範大學。博士生,專注於運動心理學;2013年,成立了“廣東晨景俱樂部”,這是中國第一支個人出資組建的乒乓球隊。

如此多姿多彩的經歷,在出路相對單調的中國乒乓球運動中是很少見的。

奧運冠軍“乒乓神奇女俠”陳靜談她眼中的“小銀球”

1988年漢城奧運會女單決賽,陳靜頂住教練組的壓力,“沒有執行命令”,而是選擇全力以赴爭取女單冠軍。從首爾回來後,她完全被拋棄了。

對於不聽教練組安排的事情,多年後,她笑著告訴記者:“我覺得有些事情必須自己去爭取,否則好機會就溜走了。”

這樣的勇氣和這樣的想法,可能只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才會明白,可謂“精神上的陌生”。

背景介紹就到這裡了,我們進入正題(想了解更多陳靜,可以搜尋文章《前乒乓球冠軍陳靜:10個字改變命運,依靠奧林匹克精神成為人生贏家”,其中包含詳細說明)。

02

業餘和專業的區別。

陳靜說:“業餘和職業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比如業餘球手還處於預判階段,職業已經到了潛意識層面。

奧運冠軍“乒乓神奇女俠”陳靜談她眼中的“小銀球”

她接著解釋說,“不能打的就是預判,能打的都變成了潛意識,或者說是無意識的。業餘選手可以使用預判,但是“預判”對於職業選手來說意義不大。“

“職業運動員打出的線是訓練有素的,有套路的,訓練時哪條線基本都練好了,回球是下意識的動作,已經來不及預測了。”

細節上也有很多不同。例如,我經常聽到我周圍的業餘高爾夫球手說,“在舞臺上,這是一個好球。”

陳靜說:“從業餘的實際水平,我可以理解,我應該多上臺,少犯錯。但是,從專業的角度來看,上臺絕非好球,而是擊中正確的位置。

奧運冠軍“乒乓神奇女俠”陳靜談她眼中的“小銀球”

好球(應指擊中對手尷尬位置的球)!

03

關於業餘圈,球球盛行的問題。

陳靜說:“到了一定年齡,建議用顆粒膠。一是保護身體,二是滿足求勝心。”

04

論心與玩的關係。

陳靜說:“心智≠智商,走錯一步就失去一切!大部分人智商正常,但心智不正常。很多人的心智並沒有完全開啟,包括頂級運動員。同樣如此,我們經常看到“聰明人做傻事”就是這樣!”

“比如兩個同級別的選手,在關鍵回合和關鍵點的處理上,都在拼搏,要頭腦清醒,冷靜,敢於出擊。很多職業運動員輸球,並不是因為自己的技術不如別人,而是因為他們的性格和智力低下,沒有別的原因。”

05

關於左右手協調發展。

奧運冠軍“乒乓神奇女俠”陳靜談她眼中的“小銀球”

陳靜說:“別看我左手橫握球棒,其實我不是天生左撇子,小時候剛開始學乒乓球,爸爸堅持我用我的左手,我只用我的左手。”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左右手交替使用。例如,我用右手打網球,用左手打羽毛球。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雙手使用對左手的發育很有幫助。”和右腦功能,對提高運動表現極為有用。明顯的好處。”

06寫在最後

在交流的內容中,最讓我震驚的是,陳靜不是天生的左撇子,而是用他的非慣用手“強行”擊中奧運冠軍的高度,著實讓我感到意外。

人類的無限潛能,在這一刻,無疑被顯露出來。

“沒有書比相信書要好。”交流中的一些內容,我覺得還是應該立足於自己,理性看待。

奧運冠軍“乒乓神奇女俠”陳靜談她眼中的“小銀球”

比如《業餘與職業選手的區別》中的“預判不重要”“先上臺,不是絕對意義上的罷工”等觀點,對於業餘愛好者來說太勉強了。我們預測的很好,把球穩穩地放在了舞臺上,這已經很好了,我們不能過分責備。

至於“心”,我完全同意。這是業餘愛好者可以學習和使用的東西。身邊有很多業餘高手,就是這樣。

還有更多要說的。然而,無盡的愛,無盡的乒乓球,無盡的話語和無盡的意義。

生活就像一個乒乓球,它一直都在,但隨著你觀察的角度不同,它會有不同的外觀和感覺。或許,我們對乒乓球的理解永遠無法窮盡,但只要我們在路上,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奧運冠軍“乒乓神奇女俠”陳靜談她眼中的“小銀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