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將至》:老餘隻是個案,這出殺人的回憶,與時代無關!

《暴雪將至》:老餘隻是個案,這出殺人的回憶,與時代無關!

此前看到很多影評人或影迷都在討論說這部電影反映了時代變革的宏大背景:1997,國企改革、下崗職工。但是講真,給我觸動更深的是在特殊歷史時期,個體的躁動和人性的複雜。

也就是說,本片或者本案只是一個個案。透過這樣一起案件,並不能折射一個時代!

老餘本來是個懲惡揚善的好人,不僅熱衷於本廠的保衛工作,還積極配合警方查辦兇案。他的出發點是正義的,但只要是人,就有私慾,他這麼費盡心力的破案也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榮譽和更廣泛的認可,從而可以“破格上調”,進入公安局、成為事業編。

可這樣的私慾有錯嗎?

《暴雪將至》:老餘隻是個案,這出殺人的回憶,與時代無關!

好像也沒什麼錯,努力奮鬥,爭取進步,借憑自己的本事獲得更好的生活,這挺勵志而且正能量的呀!

那為什麼會釀成最後的“悲劇性結局”?

藍雨星城認為,這不是時代的悲劇,而是人性本身的謎題。

是老餘自己太過執著了,被榮譽衝昏了頭,被慾望吞噬了本性,所以最後才會一念成魔,自己也成了殺人犯?

真相果真如此嗎?我還是要為老餘喊幾聲冤枉!

《暴雪將至》:老餘隻是個案,這出殺人的回憶,與時代無關!

首先這不是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生活中並無原型。

其次,老餘的悲劇更多的來自於導演的刻意編寫,而非必然。就比如有些觀眾會將徒弟的死、燕子的自殺歸結於老餘的“間接傷害”,我認為這有失偏頗。

除了最後狂毆他自以為是的嫌疑人確實是他的過錯,另外兩個人的死與他並無太多關聯。

徒弟在追蹤兇手的過程中觸電、從高處摔到地上顱內出血,這純粹是意外,而且說白了如果不是徒弟在車上引發警笛聲響,兇手也許當場就被抓了。這件事真不能算到老餘頭上。

而對於燕子的跳橋,說實話也非常突兀,雖然她在發現老餘利用她作為誘餌的真相之後傷心欲絕、萬念俱灰,但離開不是更好的選擇嗎?為什麼非要尋死?!這也只能說明燕子本身的脆弱,怨不得老餘!

所以藍雨星城就在妄自揣測導演的意圖——他是想透過這些人的極端表現去表達一種……絕望的末世情緒!

有的人被逼的殺妻,有的人被逼的自盡,有的人被逼的瘋狂——暴雨連連,暴雪將至——他們都看不到希望,他們被現實的殘酷逼出了人性的陰暗!

《暴雪將至》:老餘隻是個案,這出殺人的回憶,與時代無關!

如果說這真是導演想要表達的!

請原諒我坦率的講,我不同意,也不喜歡!

因為萬事萬物總是在不斷變化的,時代的發展是必然出現的。

這就像電影中的暴雨和暴雪,終將來臨,無法逃避。

所以作為一個小人物,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只有堅守住內心的那一份善念!

“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內因才是起決定作用的!不管我們生於哪個時代,不管我們的生活如何不幸。我們都可以選擇化解矛盾,平衡慾望,堅強面對,放下執念!

也許理想化,但起碼說明電影中各個人物的出路並不是唯一的。

《暴雪將至》:老餘隻是個案,這出殺人的回憶,與時代無關!

有人稱本片是1997年的“殺人回憶”,的確,在罪案推理、懸疑設定,包括驚悚氛圍的營造方面,本片有著獨到之處,尤其是幾場雨中追蹤嫌疑人的動作戲拍得極富節奏感,很抓人。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全片過於壓抑沉重,讓人看後會有些許胸口發悶。

當然,最大的看點還是演員的表演,尤其是段奕宏,不愧為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將一個小人物的奮鬥、毀滅史演繹的令人動容,尤其是最後他在暴雨中毆打嫌疑人,雨帽下露出白森森的牙齒讓觀眾心驚膽寒;而在警車裡,他不經意間的哭出了聲,又飽含了這個人物多少的委屈與辛酸。近幾年,從《烈日灼心》到《記憶大師》、《非凡任務》,再到這部《暴雪將至》,以及即將上映的《引爆者》,段奕宏已成為國內當仁不讓的“驚悚片第一大男主”!

《暴雪將至》:老餘隻是個案,這出殺人的回憶,與時代無關!

有一個地方不知是導演刻意為之,還是沒交代清楚。

就是殺人兇手的離奇死亡。

在男主老餘以前同事駕駛大卡車撞到殺人兇手之後,司機將車停在路邊,自己楞在車裡,透過反光鏡看到車外有一個穿著雨衣的人在路邊。這個穿雨衣的人是誰?

據我的回憶和聯想,當年老餘在暴雨中追蹤兇手,追到路邊的時候,兇手就忽然不見了,前方好像是有一個大卡車,但這個卡車的距離貌似更遠,並不是停在路邊。

排除拍攝中存在的BUG,據推斷,那個在反光鏡中出現的雨衣男子就是老餘。

那麼一切就都順理成章了!

老餘追蹤兇手,扒掉兇手一隻鞋,兇手逃到馬路邊,被老餘同事開的卡車撞倒,當時沒死,趴在車下,所以老餘找了半天沒找到;老餘離開後,司機下車檢視,兇手爬出車底,剛要往前走的時候,被另一輛車撞死。

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警察、老餘沒能繩之以法的兇手,最後被老天爺的天意處罰!

所以你看,很多事情,冥冥中自有安排,萬事切不可過於偏執而走火入魔!

作者:藍雨星城(獨立影評人、電視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