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錯的歷史概念(一)

易錯的歷史概念(一)

1。 考查北京人等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狀況,依據的史料來源是化石等遺存,沒有有關傳說和古書記載。

2。 北京人會使用火和儲存火種,但還不會人工取火。

3。 河姆渡居民種植的糧食是水稻,飼養水牛,骨耜,幹欄式房屋。半坡種植的糧食是粟,半地穴式房屋,彩陶。

4。 夏禹傳位於啟,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家天下開始,是歷史的進步。

5。 夏朝是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秦是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6。 之所以稱商朝文化為殷商文化,與盤庚遷殷有關。遷殷後,商朝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7。 夏開始用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此後歷朝歷代都是王位(帝位)世襲制。西周實行分封制,秦實行中央集權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縣制度)。西漢、西晉、明朝都有過封王且嚴重威脅中央的統治。

8。 商朝的文字除了甲骨文,還有金文(銘文),因刻寫材料不同稱謂不同。只能說目前已知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並非都是象形文。

9。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重的青銅器,內刻文字是金文不是甲骨文。

10。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商朝。

11。 我國原始農業的上限代表是河姆渡和半坡及磨製石器,而非春秋時期及鐵農具。

12。 周王室衰微與春秋諸侯爭霸是因果關係。分封制在西周時期起到了鞏固邊疆的作用,但自平王遷都東周開始後,王室的實力大大下降,導致諸侯爭霸鬥爭,國家出現分裂局面。

13。 商鞅雖然慘遭酷刑,但變法成功了,標誌是秦國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的。

14。 都江堰工程用來分洪排沙的關鍵設施是飛沙堰。

15。 戰國時期變法實質是地主階級取代了奴隸主貴族的統治。

16。 戰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與百家爭鳴的出現,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提高。

17。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統治者最可能接受的是法家的觀點。如秦孝公支援商鞅變法。

18。 春秋和戰國是東周王朝的兩個時期,不是朝代。

19。 尊王攘夷旗號只在春秋時期,戰國時期因周王室統治完全崩潰則明目張膽地拓展疆土。

20。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人”指的是皇帝,整句話指的是丞相。

21。 為秦王嬴政奠定統一基礎的是商鞅變法,為秦朝開創中央集權制奠定理論基礎的是韓非的學說。

22。 郡縣制始創於戰國,而非秦朝。

23。 秦朝雖短(二代而亡),秦制久遠(影響兩千多年)。

24。 周亡於制(分封制)而秦亡於政(暴政)。

25。 陳勝吳廣因大雨誤期按律當斬是起義的直接原因,但它反應出起義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法律嚴苛、刑罰及其殘酷)

26。 陳勝點燃了秦末農民起義烈火,但他領導的起義失敗了。項羽殲滅了秦軍主力,但最後推翻秦朝的是劉邦。

27。 楚漢之爭是爭奪地位的戰爭,已不是農民起義。

28。 破釜沉舟是項羽對秦軍,四面楚歌是劉邦對項羽。

易錯的歷史概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