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劇的精短,華麗又有底蘊

英劇的精短,華麗又有底蘊

經常看英劇的小夥伴,一定發現了個問題,和我國的電視劇相比,英劇普遍比較精短,少則三集,一般六集,多則十二三集,比如之前風靡全球的《神探夏洛克》和《黑鏡》,一季就三集,《真相捕捉》與《貼身保鏢》一季只要六集,而《梅林傳奇》每季也才十三集。然而,與集數較短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劇集播出後的口碑普遍良好,觀眾認可度頗高。

英劇的精短,華麗又有底蘊

在國際電視劇市場上,英劇的模式也受到很多地區的青睞,雖然因為各種緣由無法完全炮製,但不影響它獲得觀眾的喜愛和追捧。今天,飛魚想和大家深究一下,是什麼原因促成了如此精短的英劇。

英劇的精短,華麗又有底蘊

在英國,BBC(英國廣播公司)是英國電視的主體,作為公共服務性質的平臺,其製作播放的劇沒有廣告支援,全靠國家稅收。因此商業盈利動機不大,壓力也就相形較小。這也使得BBC在製作電視劇時,能夠做到不向商業壓力妥協,製作流程更加嚴謹。不像美國,需要把一個盈利點極致化開發,同時還要兼顧廣告收益以及高收視率。

英劇的精短,華麗又有底蘊

再者,在英國,編劇的作用及權能是很大的。一個劇交由某一個編劇來寫,故事走向,人物特點,最終歸宿都由這個編劇說了算,其他人插不上嘴,因此從創作角度上講,忠於編劇的個性色彩濃厚,即使市場反響不錯,收視率也節節攀升,但若這個編劇失了創意第二第三季,最後也只能以一季告終,至於把某個角色寫死了被觀眾恐嚇,在圈內看來似乎已經司空見慣。

英劇的精短,華麗又有底蘊

換作美劇,肯定就不是這般光景。在美國,編劇的競爭異常激烈,假使你編不下去,有大把人在覬覦你的位置。而且劇集受市場左右,劇情的走向由不得編劇,市場或觀眾反饋因素佔主導。這看似增加了觀眾參與度,但劇集的質量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邪惡力量》便是佐證的最好例子。

英劇的精短,華麗又有底蘊

劇集的精短對於電視臺而言,好處就是能夠讓電視節目品種更加豐富,在時間段的安排上能夠更加靈活。一旦收視率因為過長的劇集受到影響,想做調整和“船大掉頭難”是一個道理。

英劇的精短,華麗又有底蘊

最後一點,和錢有關。英國電視臺因為生產劇集的資金有限。一般都要確定有收視率了,才能定下一季。通俗點講就是,必須先收回資金才有錢接著拍。這也造成英劇短的原因。若一下子十幾集,碰到收視率差,想要回本都難。這也可以看出,深入英國人骨子裡嚴謹的處事態度。

英劇的精短,華麗又有底蘊

現在小夥伴心中的疑問,是不是和飛魚一樣,得到了解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