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曦學歷史之第一章,古琴小知識

醬,大家好,我是一隻勵志要做一個溫婉少女的女漢子靜曦

介於身邊的 同袍朋友 都說我太過於女漢子了,一點都不溫婉!這我就不開心了,為了證明我也是個有內涵而且還聰明的溫婉美少女,我決定不定期更新小知識,假借科普知識的名義來臨時抱佛腳,改變自己做一個有內涵的溫婉美少女,想想都覺得我真的是好機智呢!

有同袍想要知道和學習的小知識也可以留言告知一下,在我能力範圍之內,我會盡量查的全面一些,也很歡迎學識豐富的同袍們來補充完善,這邊我一定不會假借科普知識的名義偷學的,

靜曦學歷史之第一章,古琴小知識

古琴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絃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古籍記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舜定琴為五絃,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絃 ;可見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琴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

靜曦學歷史之第一章,古琴小知識

自古“琴”為其特指,20世紀20年代為與鋼琴區分改稱古琴。琴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琴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大量詩詞文賦都中有琴的身影。嵇康《琴賦》雲: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琴不僅僅是一種樂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養性,乃至以琴靜心悟道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現存琴曲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傳範圍是中華文化圈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朝鮮、日本和東南亞,而歐洲、美洲也有琴人組織的琴社。古琴作為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是華夏文化中的瑰寶,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靜曦學歷史之第一章,古琴小知識

目前存見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譜百餘種,琴曲達三千首,還有大量關於琴家、琴論、琴制、琴藝的文獻,遺存之豐碩堪為中國樂器之最。隋唐時古琴還傳入東亞諸國,併為這些國家的傳統文化所汲取和傳承。近代又伴隨著華人的足跡遍佈世界各地,成為西方人心目中東方文化的象徵。

靜曦學歷史之第一章,古琴小知識

來歷

琴究竟起源於何時,始終是一個撲朔迷離的問題。關於琴的創始者,總覽歷代文獻與上古傳說,約有伏羲、神農、黃帝、唐堯、虞舜造琴幾說:伏羲——歷代文獻記載中最為多見。如《禮記》中載:“伏羲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作琴瑟以為樂。”《琴操》也有 “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的說法。神農——東漢傅毅《琴賦》有:“神農之初制,盡聲變之奧妙。”《世本》也說:“神農作琴,又曰,琴長七尺二寸。”黃帝——司馬遷寫《史記》即言,從黃帝始,定下了中華的物質文明大多由此發端的基調。傳說中的黃帝不但定律,還曾創制名為《清角》的琴曲,可見琴的發端也與其有關。堯——《帝王世紀》曰:“堯作《大章》,使無句作五絃琴,天下大和。於是景星耀於天,甘露晞於地,朱草生於郊,鳳凰止於庭,嘉禾孳於畝。”宋代的朱長文著《琴史》,書中將帝堯列為全書之首:“帝堯宅天下,……當《大章》之作也,琴聲固已和矣!”。舜——《尚書》記載:“舜彈五絃之琴,歌南國之詩,而天下治。”另外,《禮記》中有:“昔者舜作五絃琴,夔始制樂,以賞諸侯”的描述。著名學者羅振玉認為,商代的甲骨文中“樂”字是“從絲附木上,琴瑟之象也”,可謂商代已有琴之一說。尤其,約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中葉的《詩經》,載有自公元前11世紀至前6世紀305首古代樂歌。其中琴的記載反覆出現於字裡行間,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擊鼓,以御田祖”等等,說明當時的琴樂已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層面。孔子也曾將《詩經》305篇 “皆絃歌之”,表明《詩經》實為最早的琴歌總集。可見,琴在三四千年前就已廣泛流傳。

靜曦學歷史之第一章,古琴小知識

特點

古琴由狹長條的一塊桐木面板(也有用其他松質木材)和一塊梓木底板(也有用其他硬質木材)膠合而 成,外表髹以中國大漆。琴寬的一端為頭部,下面有七個可以調音的小軸,叫做“軫”,琴面外側嵌有十三 個小圓形的標誌,叫做“徽”,為泛音和按音音位的標誌。琴面系弦七根,外側至內側由粗至細,橫置於琴 桌上演奏。與很多樂器相比較,古琴有如下獨特之處:古琴絃的有效振動弦長超出一般樂器的弦長,振幅寬 大,音質低沉渾厚,幽靜古樸;古琴的琴面即指板,無品無柱,出音孔開於底板,向下傳音;琴上存有一 百多個實用的泛音,堪稱樂器之最。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神農式等。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分。琴漆有斷紋,它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標誌。由於長期演奏的振動和木質、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種斷紋,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等。有斷紋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觀,所以更為名貴。古代名琴有綠綺、焦尾、春雷、冰清、大聖遺音、九霄環佩等。

靜曦學歷史之第一章,古琴小知識

有關於古琴的知識就查到這麼多啦,

歡迎學識豐富的同袍來完善,我們下一章再見

文章和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問題請務必聯絡刪除

(文章來自於同袍APP作者:靜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