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樓、養號、控評……豆瓣怎麼越來越像微博了?

原創 佩奇奇奇 流量公園

蓋樓、養號、控評……豆瓣怎麼越來越像微博了?

作者丨佩奇

豆瓣又一次處在流量話題中心。

飯圈和書圈的戰火還未平息,#起底豆瓣賬號黑產交易#就又登上熱搜,媒體報道,豆瓣賬號已經成了公開買賣的商品,“養號”、“賣號”早已經成為黑色產業鏈。

此前,圖書編輯貝塔減在豆瓣發帖稱自己的新書評論區成了飯圈的“養號基地”——百萬字作品上架一天即被上百人“讀過”,大量書評複製貼上,只為提升賬號權重,給愛豆即將上線的電影打分做準備。

蓋樓、養號、控評……豆瓣怎麼越來越像微博了?

文章釋出後快速發酵,不少豆瓣使用者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平時看到的奇怪評論,都可能源於這場有組織、有紀律的“養號運動”。一向以小眾文青聚集地著稱的豆瓣,有了粉圈“加持”,也不再小眾了。

或許大多數人對豆瓣的印象還是書影音的評價交流平臺和各種奇怪友鄰的豆瓣小組,事實上,豆瓣早已在沒人注意到的角落裡慢慢改變,賬號劃分權重,飯圈玩法入侵,控評、蓋樓、建立黑組、反黑組、養號收號……不聲不響的豆瓣看似遠離江湖,實則早已血雨腥風。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被粉圈文化入侵的豆瓣,越來越像微博了。

閒魚代評、養號刷分

貝塔減的文章就像一顆深水炸彈,炸出了一直以來困擾著創作者們及豆瓣本身的水軍問題。

2015年,豆瓣CEO阿北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迴應刷分現象,當時他說,“水軍是有的,但豆瓣評分很難刷得動。”

現在看來,只能說他太天真了。

今年4月,流行歌手肖戰發行了個人付費單曲《光點》,在短短24小時之內,這首歌的豆瓣評分經歷了從7。2升至滿分10分,凌晨跌至3。2分,最後有所反彈,直到穩定在現在所看到的4。9分,前後變化幅度極其詭異,而且評論區兩極分化嚴重,不是一星就是五星,人為操作痕跡明顯。

蓋樓、養號、控評……豆瓣怎麼越來越像微博了?

或許有人會問,豆瓣平臺難道沒有一套防惡意刷分的反作弊機制嗎?

當然有,比如單一賬號短時間內傳送重複資訊會被摺疊,沒有動態的新註冊賬號極端打分會被判定為無效等等。

但同時粉絲內部也有一套專門應對平臺機制的“反‘反作弊機制’”。如《火箭101》組合成員Sunnee楊芸晴釋出單曲《那個我》後,在豆瓣從2。0上升到9。0分,粉絲奔走呼號,為了避免摺疊,新號專打3-4分“小號千萬不能打5分”。

蓋樓、養號、控評……豆瓣怎麼越來越像微博了?

正如阿北所說,豆瓣評分反映的早已經不只是文藝青年的喜好,而是更多“大眾”的觀點。也就是說,只要人夠多,就能說了算。

於是,有了豆瓣養號、買賣號、代發帖控評的相關產業鏈。

在微博中點開豆瓣超話,首頁出現的滿是“出xxx組賬號”和“求xxx組賬號”的帖子,其中交易鏈最頂端的莫過於“一票難求”的鵝組賬號。

隨著鵝組體量增大,整個小組只有4個管理員,再加上2019年被雪藏之後管控更加嚴格,進組難度陡然劇增。目前,微博上加了鵝組、瓜組的豆瓣號報價在500左右,一個同時加了鵝組、踩組、生活組等幾個大組的豆瓣號主開價“不能低於400”。

蓋樓、養號、控評……豆瓣怎麼越來越像微博了?

如果單純只想為愛豆的作品控分控評,則有外包和養號兩種辦法。

在閒魚等交易平臺上,有很多賣家釋出“豆瓣代發帖控評投票點贊”服務,並且都表示,可以接“大量”的單,其中一位賣家介紹,賬號是分等級收費的,普通賬號短評3元/條,註冊滿一年的賬號短評4元/條,如果想被顯示出來,每條評論的價格則要高達10元。

蓋樓、養號、控評……豆瓣怎麼越來越像微博了?

要是嫌貴,自己多註冊幾個小號,慢慢開始“養號”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在粉絲內部,有著一套完整、詳細的養號教程。如何可以提升賬號權重?每天需要打卡多少?怎麼評論不會被摺疊?粉圈話事人們帶著麾下少男少女浩浩蕩蕩從微博趕來,在豆瓣的規則下反覆橫跳,瘋狂試探。

蓋樓、養號、控評……豆瓣怎麼越來越像微博了?

粉絲髮布的豆瓣養號教程

豆瓣小組?微博超話!

如果說刷分控評是實打實有資料的硬性指標,那麼去豆瓣小組安利、反黑就是粉絲們的“懷柔政策”。

豆瓣CEO阿北對豆瓣的定位是幫助使用者“透過喜愛的東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當然包括找到喜歡同一個愛豆的粉絲。

作為一個普通使用者,在豆瓣你能找到“凡爾賽學研習小組”“糊弄學小組”“炸廚房小組”“租房小組”等奇奇怪怪的小組,27個大類下的70萬個小組,總有一款適合你。

如果你是一個飯圈女孩,那麼在豆瓣你就會看見“朱一龍先生影迷會”“王一博摩托保養基地”“狼殿下小組”“明日之子根據地”等愛豆應援小組。

每當一個新節目上映,或者新鮮的愛豆出道,與之相關的小組就會被光速建立,媽媽粉女友粉男友粉一起在組裡分享美圖,360度無死角誇讚愛豆們在劇中、節目中的表現。看起來風平浪靜,歲月靜好。

蓋樓、養號、控評……豆瓣怎麼越來越像微博了?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隨著粉絲來的,還有粉圈那一套應援規則,以及粉黑大戰。有粉絲給有自家愛豆參加的作品專打五星,評論區瘋狂控評,就有某明星的黑粉專打一星,反向控評。除了應援組,豆瓣上還存在各種“黑粉組”、“路人粉黑組”、“xx節目撕x組”“xxx綜藝拉踩組”等等。

同一個豆瓣小組裡,你永遠不知道,組裡友鄰到底是真愛粉、黑粉、路人,還是披皮黑、披皮粉、披皮路人……但無論是什麼身份,發帖是為了誇還是罵,但話題的中心點始終圍繞在一個人身上,大家為了自己的愛恨轟轟烈烈的打卡、蓋樓、控評。

你以為是在逛豆瓣小組?不,其實你是在逛微博超話。

蓋樓、養號、控評……豆瓣怎麼越來越像微博了?

圖源豆瓣鵝組

八組鵝淪陷

作為一名合格的粉絲,想安利愛豆,維護評論,和對家battle……最不能錯過的就是豆瓣鵝組。

鵝組身上帶著豆瓣最原始的娛樂基因。如果你關注娛樂八卦,就一定聽說過大名鼎鼎的豆瓣“八組鵝”。

從原來的“八組來了”到改名後的“豆瓣鵝組”,其組員“八組er(八組鵝)”們從2010年建組的10年裡見證了天涯、貓撲的落幕,韓娛流量的崛起及飯圈文化的發展,幾經技術維護,鵝組如今已經擁有70萬組員,可以說是豆瓣影響力最大、最老牌的娛樂小組。

蓋樓、養號、控評……豆瓣怎麼越來越像微博了?

作為娛樂圈的指南針,以往組內帖子中時常可見業內人士發明星印象總結,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親朋好友現身說法提供“大瓜”,多少娛樂八卦第一手新聞在豆瓣被爆料實錘,偶像愛豆的黑歷史也都逃不過八組鵝們的火眼金睛。

羅志祥和周揚青撕x分手後在鵝組被扒出辣眼電臀舞;誰家愛豆愛去夜店蹦迪;哪個舞臺上魅力四射的哥哥剛渣過前女友;

蓋樓、養號、控評……豆瓣怎麼越來越像微博了?

江湖上曾有傳言,在鵝組,沒有塌不了的房子,如果鵝組沒塌,還有瓜組、踩組、草原組……

畢竟他們的影響範圍,遠不止豆瓣589萬月活。據不完全統計,粉絲超過10萬且ID中含有“鵝組”、“八組”的娛樂營銷微博號就有200多個,這些賬號靠搬運鵝組、八組等娛樂大組的資訊收穫大量粉絲,而作為娛樂生鮮八卦向新鮮瓜地的微博月活則高達4。4億。

正是由於這種多米諾骨牌式的影響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鵝組、踩組、青青草原組等豆瓣娛樂大組成了節目、藝人宣傳的主攻地,工作人員偽裝素人在組裡放小道訊息,路透,甚至為了博取關注用假訊息“溜粉”。

去年選秀節目《青春有你2》開播前,曾有踩組組員透露,某女團成員也會參加,“因為這個瓜我等了好久,雖然感覺不像真的,但還是抱有很大期待”該成員的粉絲小A告訴園丁,節目播出之後看到沒有自家愛豆,才不得不承認,自己被“溜粉”了,“算是長個教訓,吃瓜不信瓜。”

蓋樓、養號、控評……豆瓣怎麼越來越像微博了?

一位資深豆瓣使用者表示,書影音使用者及讀書學術美食電影之類的小組裡是熱愛生活的有趣活人,娛樂大組裡則逐漸變得烏煙瘴氣。曾經樸實的“瓜田”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充斥著資本、流量的網際網路版“宮心計”。

事實上,無論是刷分、刷評論、還是在小組發帖、蓋樓等等,無非都是粉圈那一套玩法在不同平臺的複製貼上。

微博開超話、設定熱搜、投票等機制,發展至今已經是一個發展成熟的追星平臺,在微博,飯圈女孩們可以“隨時隨地發現‘愛豆’新鮮事”,在豆瓣,也可以建立粉絲後援小組,在組裡隨意安利、蓋樓等等。圈地自萌完全沒有問題,但萬萬不該出這個圈,打擾到別人的精神角落。

至於豆瓣,5年過去,曾經意識到的問題今日依舊重演,如果再不行動,遲早會變成下一個微博。

原標題:《蓋樓、養號、控評……豆瓣怎麼越來越像微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