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和家長“作對”怎麼辦?打罵和妥協都不對,正確引導很關鍵

李玫瑾教授:孩子喜歡“唱反調”,總和家長作對,說明他產生了自我意識,這很正常。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特別希望孩子快點長大,覺得等孩子長大後,會變得懂事,能好帶一些,可當孩子真的長大之後,卻發現理想與現實有很大差距。

孩子長大後不僅沒有變懂事,反而喜歡和家長“作對”,讓他往東他非要往西,彷彿是故意折磨家長一樣。遇到這種問題時,家長正確引導很關鍵。

孩子總和家長“作對”怎麼辦?打罵和妥協都不對,正確引導很關鍵

不聽話的寶寶

軒軒現在3歲,小的時候特別聽話,但是長大之後卻變了,總喜歡和家長作對,媽媽越不讓他做什麼,他偏要做什麼。

除此之外,

軒軒還喜歡說謊,

明明是他把玩具扔在了馬桶裡,可他卻非要說是爸爸扔的,想用謊言來隱瞞自己的錯誤。

媽媽忍不住時,會罵軒軒,有幾次還動手打了軒軒,可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看到軒軒大哭的模樣,媽媽很後悔,

而且軒軒變得更加不聽話。

後來媽媽乾脆不管軒軒了,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直接妥協。沒有了家長的束縛,

軒軒就像是脫韁的野馬,

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把軒軒媽媽給愁壞了。

孩子總和家長“作對”怎麼辦?打罵和妥協都不對,正確引導很關鍵

孩子總和家長“作對”,到底是什麼原因?

如果想讓孩子變聽話,首先就要找到孩子不聽話的原因,知道孩子為什麼會與家長作對,這樣才能夠“對症下藥”。

孩子可能是透過這種方式,來吸引起家長的注意。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其實他是故意的,因為孩子發現用這種方式能夠吸引家長的注意,讓家長更關注自己。

比如媽媽在沙發上玩手機,孩子如果想要讓媽媽陪自己,

就會故意把玩具摔在地上,

他明明知道家長不讓這樣做,他還仍然這樣做,目的就是讓媽媽關注自己。

其實孩子這種舉動可以被理解,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家長的陪伴,和家長作對之後,即使受到了家長的批評,孩子也願意。

孩子總和家長“作對”怎麼辦?打罵和妥協都不對,正確引導很關鍵

也是因為孩子進入了叛逆期,所以才不聽話。

孩子在2歲左右的時候,會進入人生當中的第一個叛逆期,此時孩子的自主意識變強,家長越是不讓孩子做什麼事情,就越能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

在這個階段當中,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一直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聽不進去家長的話,很喜歡和家長作對。

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也是一種好現象,

說明孩子的自我意識正在變強,

希望自己能夠獨立起來,為以後的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孩子總和家長“作對”怎麼辦?打罵和妥協都不對,正確引導很關鍵

和家長作對,也是孩子在宣洩自己的情緒。

孩子雖然年輕小,但是也有喜怒哀樂,成年人不高興時,可以透過發脾氣、運動、唱歌等方式進行宣洩,

而孩子卻沒有這麼多的宣洩途徑。

如果家長的做法令孩子感到不滿意,或者是溝通時出現障礙,導致孩子沒能理解家長的意思,就會故意和家長作對。

孩子這樣做,並不是不懂事,

而是家長沒有了解孩子想要表達的意思,

所以說並不能怪孩子,而是家長應該進行自我反思。

孩子總和家長“作對”怎麼辦?打罵和妥協都不對,正確引導很關鍵

孩子總和家長作對,家長打罵和妥協都無法解決問題

有些家長脾氣比較暴,面對孩子這種表現時會又打又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愚蠢的父母才會打罵自己的孩子。

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當孩子變得喜歡和家長作對,說明孩子已經變得叛逆,如果打罵孩子,會導致孩子變得更加叛逆,不願意服從家長的管教。

而且家長這樣做,也給孩子做了錯誤的示範,導致孩子也變得和家長一樣,

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

脾氣變得很差,將來上學後無法處好人際關係。

孩子還會覺得家長很不講理,家長不但沒有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反而用暴力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會導致親子關係變差。

孩子總和家長“作對”怎麼辦?打罵和妥協都不對,正確引導很關鍵

“妥協”更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會導致孩子變本加厲。

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一些家長批評孩子之後,發現根本不起作用,於是就覺得自己無法把孩子教育好,所以就“自暴自棄”,對孩子放任不管。

家長這樣的做法,

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

以後經常和家長唱反調,如果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孩子就會大吼大叫,甚至撒潑打滾。

這樣的孩子沒有界限感,

會變得特別蠻橫,也十分不講理,等孩子長大之後,性格會出現缺陷,在社會上很不受歡迎。

孩子總和家長“作對”怎麼辦?打罵和妥協都不對,正確引導很關鍵

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正確引導很關鍵

既然打罵和妥協都不能解決問題,家長就要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這個問題不能透過強硬的方式解決,而是要做好引導。

首先要引導孩子守規矩。

孟子在《離婁上》中寫道: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當孩子到了三歲左右時,家長要給孩子立規矩,孩子剛開始會很不適應,家長需要一步一步一步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守規矩的重要性。

比如孩子在睡覺前一定要吃糖,家長越是不讓,孩子就越要吃,

家長此時可以透過獎勵的方式來讓孩子不吃糖,

比如孩子如果能夠不吃糖,家長可以答應孩子第二天帶他去遊樂場玩。

孩子總和家長“作對”怎麼辦?打罵和妥協都不對,正確引導很關鍵

其次要引導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孩子在和家長作對時,情緒往往比較激動,說話聲音比較大,甚至會開始哭鬧,如果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情緒激動時,

家長可以轉移話題,

和孩子聊一些感興趣的事,或者透過繪本來告訴孩子不應該發脾氣。

孩子總和家長“作對”怎麼辦?打罵和妥協都不對,正確引導很關鍵

還要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想要把這個問題解決,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家長需要有耐心,要從平時的生活入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比如孩子喜歡扔玩具,家長可以買一個收納箱,讓孩子把玩具扔在收納箱裡,之後要表揚孩子,

透過另外的一種方式來告訴孩子哪種做法才是正確的。

孩子總和家長“作對”怎麼辦?打罵和妥協都不對,正確引導很關鍵

總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我意識會變得越來越強,與家長作對是正常現象,家長不要感到頭疼,只要能夠正確引導,孩子會很快度過這個階段。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喜歡和家長作對嗎?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發表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