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普職分流”為什麼很不現實?

相信這幾天,很多人都見證了這樣的一則烏龍事件:那就是很多大媒體釋出訊息稱

“普職分流”被取消。於是很多學習成績很差的學生家長開始彈冠相慶:自己的子女終於可以渾水摸魚上普高了。很多壞學生也隨之歡欣鼓舞:自己又可以去普高貢獻不好的現象了。

取消“普職分流”為什麼很不現實?

終於,相關單位看不下去出面闢謠:所謂取消

“普職分流”,是不現實的。

那麼,為什麼

“取消普職分流”不現實?

職業需求

其實不論是普通教育還是職業教育,從主體來說,都是職業教育:比如在以往,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的大學生,自然是需要從事和基建行業相關的工作;計算機工程相關專業畢業的大學生,自然是從事程式設計方面的工作。

事實上,普通高校畢業的大學生下車間的也不是沒有:比如汽車工程專業的大學生,能當工程師的沒幾個,反倒是有不少不得不下沉,成為了汽修師傅;數控機床畢業的當工程師的也沒幾個,大多數還是成了數控工人。甚至我有個朋友,大學學的機械電氣與自動化專業,畢業後做了一名機電行業的工人。他自嘲:自己不奢求當什麼工程師。

換句話說,很多大學專業,大學生畢業後,大機率是要當工人的。

取消“普職分流”為什麼很不現實?

事實上,多數學生家長反對中職教育,主要原因是認為:讀普通教育,可以坐辦公室當白領,讀職業教育只能將來當工人。對於這種認知,我個人覺得,只能說是十分可悲的

——說得就像大學生當工人的現象很少見似的。

換句話說,因為我們的社會,需要很多工人,因此,職業教育必須大力振興。甚至可以不客氣地說:振興職業教育,已經關乎到社會發展的未來。

分流的合理性

其實中考分流在全地球都是慣例

——全世界任何國家的高中,都會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來決定其是去普通高中上學還是去職業高中上學——畢竟,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水暖工、需要汽修工。而決定一個人的職業選擇權的,主要在於兩方面:

第一是拼爹:如果有個資產幾個億的好爹,即便是成績再差,也不用當工人。問題是,大多數差生的悲劇在於自己學習差,父母也忒無能;

第二是拼分數:成績不好,自然就該願考服輸:考不上普高,有職高收留已經很不錯了,還要什麼腳踏車?

取消“普職分流”為什麼很不現實?

換句話說,考不上普高的學生,更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學習成績太差,學習態度不好,而不該幻想渾水摸魚。

競爭的存在

其實人類歷史上,競爭現象都是存在的。而升學本身也是一種競爭。所謂競爭,自然是有勝利者就有失敗者。升學這種事情,成績越高、選擇範圍也就越廣。相反,成績越差,選擇範圍也就越狹窄。

好比一個高考

700

分的考生,他可以選擇去上流

985

,甚至清北復交去就讀,同時還可以向下相容。而一個高考

200

分的考生,只能考慮選擇一個大專讀一讀。

如果不考慮考生成績,按照考生意願決定升學,那麼,

200

分的考生要求去清華大學讀書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