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藥加熱到39.7℃灌到腹腔,上海胃癌患者症狀得到控制

因胃癌治療波折,67歲的英阿姨心情近來跌宕起伏。

從化療不耐受到病情進展,從靶向治療初見成效到因不良反應而停藥,就在她對治療漸漸失去信心時,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腫瘤科許青教授團隊實施的腹腔熱灌注化療,給她帶來了新生的希望。

9月28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簡稱上海十院)獲悉,這是一種透過輸入加熱過的化療藥,對腫瘤病灶“慢煮”而不傷害正常組織的新療法,經過一個階段的治療,英阿姨症狀得到了有效控制。

化療藥加熱到39.7℃灌到腹腔,上海胃癌患者症狀得到控制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腫瘤科許青教授團隊為患者實施腹腔熱灌注化療。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供圖院方透露,英阿姨尚不到古稀之年就不幸罹患胃癌,這是一種很容易發生早期轉移的惡性腫瘤,病理診斷的結果也很不理想——低分化腺癌,此外在盆腔、網膜、腹膜等處也發現了種植轉移灶。

已失去手術機會的她只能選擇化療,在家附近的醫院接受了奧沙利鉑+替吉奧化療。治療期間出現骨髓抑制、耐受性,不得不停止靜脈化療改為口服艾坦靶向治療。然而治療效果卻不理想,複查提示:腫瘤增大、疾病進展。

一線藥物無能為力,只得選用二線的白蛋白紫杉醇靜脈化療,但結果還是令人失望,病情再次進展。於是英阿姨又進行了“聯合靶向治療”。用藥後病情一度穩定,然而卻出現了血壓增高的副作用,不得不再次停藥,癌魔自然兇猛反撲。

幾乎是抱著最後的希望,英阿姨選擇參加了一項臨床試驗,最終卻因治療後不適而終止。大量腹腔積液、盆腔病灶明顯增大,一般情況差、消瘦、腹脹、情緒低落……三度治療失敗的她陷入了絕望。

綜合考慮英阿姨的病情以及對藥物的耐受、不良反應等,上海十院腫瘤科許青教授團隊決定為她採用繼手術、放療、化療、免疫、靶向治療之後的一種新興療法——化療藥物腹腔熱灌注。

不同於常規的靜脈輸注,這種新療法是將加熱後的化療藥物直接灌注到腹腔中,透過區域性給藥直接發揮殺滅腹腔內腫瘤病灶的作用。英阿姨對新療法將信將疑,不過完成第一步治療後,身體狀況就有了顯著改善。

用順鉑60毫克,將藥液加熱到39。7攝氏度,以100毫升/分鐘的速度灌注入腹腔,藥液總量為1500毫升。灌注過程中英阿姨生命體徵平穩,腹腔引流液為澄清黃色。灌注後狀態良好,無不適反應。熱灌注後連續2天后再予以熱療。

經過第一階段的治療,英阿姨感到腹部脹痛明顯減輕,腹腔壓力顯著降低,不適感也有緩解,吃得下、睡得著。後續又予以2次順鉑+紫杉醇腹腔熱灌注化療聯合熱療,並結合腫瘤情況予以PD-1免疫治療。

英阿姨目前腹脹緩解、腹圍縮小、胃口好轉,她對後續治療也充滿了信心。

許青教授介紹,腹腔熱灌注化療是利用癌細胞和正常組織對溫度的耐受差來發揮治療作用的。人體正常組織可在一定時間內耐受45攝氏度左右的溫度,即便發生熱損傷也能很快修復;但癌細胞就不同了,大約只能耐受4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一旦超過這一限度就會發生嚴重熱損傷,且後續難以修復。而腹腔熱灌注治療安全,創傷小,副作用小。

院方透露,目前,腹腔熱灌注技術已在醫院腫瘤科全面開展,幫助了很多中晚期癌症患者減輕了痛苦,期待未來這一治療手段能為更多胸腹腔轉移性腫瘤患者,帶來生存獲益和生活質量的改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