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論》:經典名言10句,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天論》,出自《荀子》,反映了荀子的樸素的唯物主義自然觀。荀子認為,上天是沒有意識的,也不以人的意志轉移。

《天論》:經典名言10句,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在《天論》一文裡,荀子認為「天行有常」,當時社會戰亂頻仍的局面,和上天是沒什麼關係的。還認為,自然界中的怪異現象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事中的怪異現象。

本文選取《天論》經典名言10句,附上譯文和點評,以饗讀者 。

《天論》:經典名言10句,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

天道有一定的規律,

不會因為堯而存在,

不會因為桀而滅亡。

適應天道就會吉利,

違逆天道就會兇險。

點評:自然執行有一定的規律,這些規律不會因為三皇五帝聖明而改變,也不會因為夏桀暴虐而更改。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

加強農業生產而節約費用,

那麼上天也不能使他貧窮;

衣食供給充足而按時勞作,

那麼上天也不能使他生病;

遵守依從大道而不出差錯,

那麼上天也不能使他遭禍。

點評:有備才能無患,事先做好準備,那麼上天也不會強加惡果。

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不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謂天職。

明白了天和人的不同,就可以說是至人了。

不做而成,不求而得,這就叫做天的職能。

點評:這是荀子對天人關係的根本看法,認為人間的治亂與天象的變化無關。

順其類者謂之福,逆其類者謂之禍,夫是之謂天政。

使自己的同類順從自己,

叫作

福,

使自己的同類反對自己,

叫作

禍。

這就叫做天然的政治原則。

點評:左傳曾言「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其行曲治,其養曲適,其生不傷,夫是之謂知天。

他的行為,處處合理;

他的保養,處處適宜。

他的生命就不受傷害。

這就叫做了解了天。

點評:在荀子看來,人之所以能幹,在於懂得不該做的不去做,不該考慮的不去考慮,做事井井有條,知道如何正確處理天人關係。

《天論》:經典名言10句,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

上天生成這座高山,大王將它開闢;

百姓在此蓋建新房,文王讓它平安。

點評:「大王」即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周文王祖父曾經帶領眾人在岐山開荒,到周文王時,百姓已經在此處安居樂業了。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

君子重視自身努力,

而不指望上天恩賜,

所以每天都在進步。

點評:君子看重後天努力,知道越努力越幸運的道理。

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小人放棄自身努力,

而幻想上天的恩賜,

所以每天都會退步。

點評:小人的行為和君子剛好相反,所以每天都會退步。

在天者莫明於日月,在地者莫明於水火,在物者莫明於珠玉,在人者莫明於禮義。

天上沒有比日月更明亮的了,

地上沒有比火水更明亮的了,

萬物沒有比珠玉更明亮的了,

人間沒有比禮儀更明亮的了。

點評:荀子認為禮儀法度能夠引導人的自然本性,進而能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萬物為道一偏,一物為萬物一偏,愚者為一物一偏,而自以為知道,無知也。

萬物是大道的一部分,

一物是萬物的一部分,

愚蠢的人只看到了一物的一部分,

就自認為已經瞭解了什麼是大道。

這實在是太無知了。

點評:天有常道,地有常行。君子沒有偏好,有經久不變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