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多了很重灌在哪裡呢?

現在許多人都認為白銀向來是歷朝歷代的流通貨幣,其實宋代之前市場的流通貨幣基本是銅錢,直到明清時期,白銀才成為主要流通貨幣,因為當時對外貿易活躍、外國白銀大量湧入。

原因主要在於明清時期的小說裡都是按照當時的生活情況為常識對前朝進行描寫,如《水滸》《金瓶梅》《三言二拍》等裡的銀兩價值都是以明朝的銀價為標準,與前期的文、貫、緡、銖等貨幣單位混在一起,對後世有較大影響。

宋朝時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多了很重灌在哪裡呢?

貨幣從材質上可分為:貝幣、鐵幣、銅幣、銀幣、金幣等。而我國古代早就有了這些型別的貨幣,其中漢武帝時期就出現了銀幣。只是在隨後的一千多年裡,市場上的主流貨幣基本都是銅幣,銀幣、銀兩、金幣等很少流通,這主要還是因為我國古代並不盛產白銀。據史料載,宋初元豐元年,全國白銀總產量為21。5萬兩,之後年產也就在20多萬兩左右,很多讀者認為這已經很多了,但是當時北宋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達到數千萬貫,換算成白銀則高達千萬兩甚至上億兩,整個宋朝生產總值更是翻倍,這點白銀根本不夠用,也影響不了市場。

有人會問,銅錢多了很重,裝在哪裡呢?

宋朝時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多了很重灌在哪裡呢?

實際上,銅錢確實不好帶,1000枚銅錢串起來就是一大串,帶個10貫出門肯定很麻煩,因此北宋時期出現了一種紙幣——交子,不要小瞧這東西,它比西方紙幣早了五、六百年。發行交子對應的也有儲備金,只不過是銅錢。一直到明中期,紙幣除交子,還出現了會子、寶鈔等。當時百姓日常生活裡,一般很難見到銀子。

那麼,一塊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

據《宋史食貨志》、《續資治通鑑》記載,自宋真宗起,由於白銀存量少,導致銀價不斷上漲,一般為2 000個或以上的銅錢換1兩白銀。那麼,按照《宋史食貨志》裡提及“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以及《宋史職官志》載“每鬥(米)折錢三十文”。我們先按2 000個銅錢換1兩白銀計算,當時的米價是1石600——300錢。這樣一來,1兩白銀一般可以買4——8石大米。宋代一石一般為66公斤,則1兩銀子換成人民幣約924——1848元左右。

宋朝時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多了很重灌在哪裡呢?

假如在唐朝,1兩銀子的購買力更是大得驚人。唐太宗貞觀時期,5文錢就買得到1鬥米,一般1兩銀子換一貫銅錢(1000文),可買200鬥米,10鬥為1石,就是20石。而當時1石為59公斤左右,按如今米價2。5元/1斤算,1兩銀子換算成人民幣5900元。即使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1鬥,也是1兩銀子等於2950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