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不虧待部下,為何死在親信手裡?拿另一個皇帝和他比對分析

楊廣最終是在眾叛親離之下被殺掉的。先是農民起義爆發,接著就是楊玄感起兵叛亂。接著,當時的很多地主武裝也趁機起兵造反。比如李密、李淵、竇建德、劉武周、王世充等等。然後地主武裝又和農民起義軍聯合起來,比如李密和瓦崗寨聯合等等。總之,隋朝末年很快就爆發了全國性的大動亂,而最後楊廣也是被他最寵幸的大臣宇文化及殺掉的。

楊廣不虧待部下,為何死在親信手裡?拿另一個皇帝和他比對分析

說起來,楊廣對他的那些部下們,並沒有不好,他並沒有做出殺功臣的行為。可是為什麼,他的部下們,卻都起兵反叛他呢?難道真的是因為人心都是自私的,每個人都唯利是圖,一有機會就想搶皇位嗎?

為了搞清楚楊廣為什麼最終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咱們用李世民的例子,來和楊廣比對一下,就明白楊廣究竟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對了。

李世民和楊廣的人生軌跡一開始非常相似。其一,兩個人的爹,原先都是地主貴族,都與當時的皇帝有很親密的關係,都是利用這種關係,從親戚那裡把皇位奪過來的。其二,李世民和楊廣都是老二,都不是嫡長子,最初都沒有被立為太子,最後都是在幹掉作為老大的太子以後,才上位當太子的。其三,兩個人都是採用不正當的手段上位的。楊廣搞的是陰謀詭計,李世民搞的是暴力政變,但都是採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取的。其四,兩個人都屬於第二代皇帝,都肩負著第二代皇帝的使命。

顯然,李世民作為第二代皇帝,他比楊廣這個第二代皇帝能幹得多。那麼,楊廣在哪些地方做得沒有李世民好呢?

楊廣不虧待部下,為何死在親信手裡?拿另一個皇帝和他比對分析

一、寬恕。

所有透過奪位上臺的皇帝,他們上臺以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都會對政敵進行殘酷的鎮壓,甚至還會打擊報復。但是一旦打擊報復,必然會產生極大的仇怨,有仇怨必然就有鬥爭。同時,別的人也會跟著這麼學,只要自己的力量變得足夠強大,就想著奪取皇位。南北朝時期,之所以出現那麼多皇位更迭的現象,就是不斷出現這種暴力傾軋的結果。

楊廣在奪取了楊勇的太子之位上臺以後,他也開始了一系列的殘酷鎮壓,尤其是對自己兄弟們的殘酷鎮壓。比如他逼迫太子楊勇自殺。他的親弟弟蜀王楊秀被他軟禁了起來,甚至不得和自己的妻兒見面。他的另外一個弟弟楊瓊嚇得造反,他也派人率軍鎮壓並把他殺害。他還殺掉了侄兒長寧王楊儼,又把其他的侄兒四處貶謫,有很多還沒到貶謫地,就被他給處死了。

李世民的做法則不一樣。李世民固然也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那些兒子們,但都是在玄武門政變中,一次性殺掉的。那時候他殺掉李建成、李元吉以及他們的兒子們,別人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因為那時候,他們正在進行你死我活的拼殺,而且李世民的那時候並沒有掌控權力,不存在以勢壓人的問題。等到李世民當了皇帝以後,他就採用了寬恕的辦法。不管是什麼政敵,不管是不是曾經傷害過他,他一定不殺。不但不殺,而且還給予重用。也就是說,李世民不存在以勢壓人這種現象,因此沒有在朝廷中引起反感,大家反而覺得李世民這個人非常大度。

總之,楊廣還延續了南北朝時期那些皇帝的做法,並沒有想到“寬恕”這一點,因此他在上臺之初,其實就結成了仇怨。前面我們也說了,儘管他和他的部下沒有仇,甚至他對他的部下有很大的恩惠,但是他的部下會跟著他這麼學,不忠於他,而要奪他的皇位。

楊廣不虧待部下,為何死在親信手裡?拿另一個皇帝和他比對分析

二、休養。

所有的二代皇帝,都會做一件事情,就是休養生息。為什麼要休養生息?因為在第一代皇帝建國的時候,天下爆發了長時間的動亂,生產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必須把生產恢復起來。不恢復生產,老百姓就沒有安寧的日子。同時,由於長時間發生戰爭,老百姓的厭戰情緒很重,大家都不想打了。同時,那些透過戰爭獲得紅利的人,他們也希望享受勝利果實,不願意再去打仗了。萬一打仗把自己打死了,一場辛苦也就白費了。

歷史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文景之治”,他們是把休養生息這種政策做到極致的好皇帝。但是要說到他們政策的源頭,其實是“蕭規曹隨”。曹參當了宰相以後,為什麼不願意折騰?就是因為他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休養生息。他的這種行政作風,也因此影響了後代,最後才出現了“文景之治”。

作為第二代皇帝的李世民,非常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儘量不折騰。“貞觀之治”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低稅賦、低徭役,放手讓老百姓生產。李世民當了皇帝以後也曾經帶兵打仗,但是都打得比較少。而且一旦戰爭打不贏,他會立刻進行檢討,修正自己的錯誤。比如他在和高句麗作戰的時候,雖然打勝了,但是損失很慘重,因此就進行了檢討,覺得如果魏徵活著,肯定會勸說他不打這場戰爭。此後李世民確實不到萬不得已,沒有發動過大型戰爭了。

隋煬帝不懂得休養生息的道理,他一直延續之前的執政思維。他的父親結束了南北朝統治,實現了全國統一,建立了不世之功。他也應該繼續建功立業,擴大國土面積,而不是坐享其成。因此,他多次發動對外戰爭。比如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等等。

這些大型的戰爭,不但沒打贏,而且給老百姓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死傷無數,勞民傷財,老百姓的厭戰情緒十分激烈。為什麼隋末爆發了全國性的農民起義,就是老百姓都受不了了的緣故。

隋煬帝完全沒搞清楚中心任務是什麼,還把戰爭作為他的主要工作,所以帶起的怨恨是很大的。

楊廣不虧待部下,為何死在親信手裡?拿另一個皇帝和他比對分析

三、節儉。

二代皇帝都是非常節儉的。道理很簡單,物資不豐富,老百姓還沒有生產出更多的財富。皇帝就算是想大肆揮霍,也沒什麼可揮霍的。漢文帝就是一個非常節儉的皇帝,他甚至穿著草鞋上朝。他的墓葬也非常簡單。漢文帝的陵寢現在已經被髮掘了,但是裡面並沒有太多值錢的東西。

李世民也是非常節儉的。李世民又勤政又節儉。有一次魏徵去找他商量事情的時候,發現他正在玩一隻鳥。李世民看見魏徵進來了,立馬把鳥藏在自己懷裡,害怕被魏徵發現。但其實魏徵已經發現了,所以一直絮絮叨叨地說,不走。結果李世民懷中的那隻鳥被悶死了。

李世民為什麼怕魏徵看見他玩鳥?就是因為這是一種“玩物喪志”,一種不節儉不勤政的表現。這說明李世民是知道節儉和勤政重要性的。

隋煬帝在這方面就做得非常差。他大興土木疏浚大運河,在江都修建大型的宮殿。隋煬帝修的大運河,對後來的漕運等各種交通運輸,都有很大的貢獻,說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績的。但問題是,如果做這件事情的,是三代四代乃至於五代六代皇帝,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畢竟那時候,國力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有錢幹這種大型工程。而二代皇帝的時候,本來就一窮二白,卻還幹這種事情。這就是一種勞民傷財的事。老百姓本來還填不飽肚子,又去幹這些事情,老百姓的怨氣怎麼會不大呢?

那時候的人,也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大運河在後來的歷史上,發揮過什麼作用。他們看到的只是隋煬帝貪圖享樂,坐在龍船上游山玩水。他們覺得,這樣的皇帝就是一個昏君,不把這樣的皇帝推翻,老百姓就不會有好日子過。

所以隋煬帝儘管並沒有做出太出格的事情,他對自己的部下也還算不錯,但是等到農民起義大爆發,大家都跟著起來反叛他,他也最終被自己的親信給殺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