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才確立了4年的新疾病,更容易被誤診為難治性抑鬱症、雙相!

本文字數約:3092 字

閱讀時間約:4 分鐘

本文章節:

01、新診斷: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CPTSD)

02、CPTSD很容易被誤診為抑鬱、雙相

03、怎麼辨別孩子是不是得了CPTSD?

01、新診斷: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CPTSD)

一說到創傷,人們最熟知的就是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它主要是指一個人經歷了較重大的災難性事件後,形成的精神心理障礙。

當然,我們在之前的文章裡也分析過,因為每個個體的主觀感受不同,並不是只有異乎尋常的、重大的災難性事件才會導致PTSD。

有的事件在大部分人看來不太嚴重,但對受害者就形成了重大精神創傷,出現了典型的PTSD症狀,那麼也可以診斷為PTSD。常見的比如遭遇了校園暴力、性猥褻等等。

不過,現實生活中的負性事件很複雜,創傷的型別和表現其實很多樣。我們在此前的PTSD專欄文章裡,詳細分析過創傷的不同型別。

其中,創傷研究的“泰爾分類法”(Terr,1989)把單次、重大的創傷命名為“單純型創傷”,又叫“Ⅰ型創傷”。這種創傷對應的精神障礙往往是PTSD。

而另一種創傷型別,是長期而反覆發生的、嚴重的人為創傷,被命名為“複雜型創傷”,又叫“Ⅱ型創傷”。

這個才確立了4年的新疾病,更容易被誤診為難治性抑鬱症、雙相!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類創傷往往不涉及嚴重的生命威脅,但因為社會文化因素,或者施害者有意隱瞞,而具有較大的隱匿性,比如家庭中持續的軀體暴力、精神虐待等。國內外曾報道過女性被長期囚禁、虐待事件也屬於此類,而且還涉及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而且研究發現,比起單次、重大的創傷,複雜性創傷的危害更大,對個體產生的傷害反而更加深遠,而且個體一般難以自我修復。

所以,很多研究人員認為需要一種區別於PTSD的診斷,最後設立了“

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

”(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CPTSD)這個新診斷。

2018年,世衛組織釋出了《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將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正式確立為一種獨立的精神障礙診斷。

這個才確立了4年的新疾病,更容易被誤診為難治性抑鬱症、雙相!

ICD-11中關於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CPTSD)的描述

ICD-11中,對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是這樣描述的:

個體在經歷了一件、或一系列具有極端威脅性或恐怖性質的事件後,可能會患上這種疾病。

最常見的是長期或反覆發生的、難以逃脫或不可能逃脫的事件,而且往往是人為的,比如酷刑、長期家庭暴力、反覆遭受性虐待或身體虐待等等。

在症狀方面,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和PTSD有很多相似性,也包括創傷再體驗、迴避、麻木和高警覺。除此之外,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患者還有以下特點:

(1)在情感調節方面存在嚴重而持久的問題;

(2)認為自己失敗或毫無價值,對創傷事件有羞愧、內疚或失敗感;

(3)難以維持人際關係和感覺與他人親近。

這些症狀會對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造成重大損害。患者有更加嚴重的軀體化症狀和解離症狀,情緒、人格方面的問題更突出,容易與別人建立病態的依附關係,然後反覆地經歷相似的創傷。

02、CPTSD很容易被誤診為抑鬱、雙相

應該說,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CPTSD)這個新診斷的出現是很有意義的。

因為複雜性創傷導致的症狀很多樣,情緒波動非常大,在很多精神科大夫的眼裡,患者所經歷的事又未達到傳統PTSD的診斷標準中的重大創傷,患者就很容易被診斷為抑鬱症、雙相障礙、強迫症;如果有嚴重的解離症狀的話,甚至會被精神分裂症。

尤其是診斷雙相障礙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一下子被貼上了“重性精神病”的標籤,可能會被人歧視,又因為所謂的“遺傳度80%”被誤認為是家族遺傳所致。這對患者不但不公平,反而是一種傷害,也不利於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幫助其加快康復。

有了這個診斷以後,患者的症狀的解讀就有了非常明確的根源,也就可以使用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方式。

臨床中治療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時,精神科藥物反而是輔助作用,主要是利用心理治療,常見的比如認知行為療法、延長暴露療法、眼動脫敏再加工療法等。

我們在臨床心理干預中也接診過有CPTSD症狀的青少年患者,其中一名女大學生患者比較典型。

她有典型的抑鬱發作,可有時有非常激動、憤怒,還有明顯的被害妄想症狀。她求診過不少權威的精神科大夫,有專家認為她是抑鬱症,有的認為是雙相障礙,有的甚至認為是精神分裂症前期。

當時我們對她深入問診時,發現她反覆提及其父親一次對她的嚴重家暴,對父親非常恐懼、憤怒。

這個才確立了4年的新疾病,更容易被誤診為難治性抑鬱症、雙相!

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且只要她父親在家,她就堅決不回去,平時的警覺性也很高,經常留意有沒有人監視自己。遇到同一省份的老鄉時,她不但沒有親切的感覺,反而會馬上提高警惕,擔心是不是爸爸派來監視她的人。

有時候,她的目光會突然呆住,神志明顯不在當時的情景下,回過神來後,她說又看見父親當時狠狠家暴她的樣子了,非常恐懼。

總之,她有明顯的創傷再體驗、高警覺、迴避等症狀,我們當時考慮診斷為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可是她的症狀又遠不止這些。她認為自己非常失敗,嚴重地自我否定;而且人際關係很糟糕,幾乎無法與人正常相處;還自殘、自傷,嘗試過自殺,甚至有繼發性的同性戀心理。

後來,我們對她進行心理干預時發現,其實她從小到大就遭受過多次家暴,她反覆說起的那次特別嚴重,父母還經常吵架。她出現嚴重的精神心理症狀後,她爸還一度以為她裝病,又把她打了一頓。

後來她出國留學,以為終於可以逃離粗暴的父親了,但她已經有嚴重的精神心理問題了,非常敏感多疑,與人交往中遇到了很多挫折,又繼續不斷遭受疊加性心理創傷,病情越來越複雜。

我們接診這個患者時,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CPTSD)的診斷還沒確立。現在回頭看,這個患者就可以診斷為CPTSD,但還不足以概括她的所有症狀。

這個患者的心理干預難度極大,充滿了波折。我們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復技術(TPMIH)修復了她的大部分心理創傷,加上家庭治療,後續她媽媽又尋求精神科專家結合藥物治療,她的症狀現在已經明顯減輕,成功復學了,跟媽媽的關係也恢復得很好。

但因為時間較緊,其父親帶來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只修復了一部分。她跟父親的關係有所緩和,能通個電話進行一些普通交流了,但隔閡還是比較大。

所以,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CPTSD)的治療難度是比較大的,即使利用我們的系統化深度心理干預,也要耗費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

因為患者遭受過的心理創傷實在太多了,部分心理創傷還比較嚴重。而且這類患者的家庭關係往往有很多問題,家庭治療的難度也很大。

03、怎麼辨別孩子是不是得了CPTSD?

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CPTSD)是一個全新的診斷,目前只得到了ICD-11的認可,美國最新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裡還沒有它。

所以,絕大部分精神科大夫對這個診斷是很陌生的,甚至不排除部分精神科大夫對此聞所未聞。

換言之,當遇到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患者時,大部分精神科大夫可能難以識別,進而診斷為抑鬱症、雙相障礙、強迫症、精神分裂症等。

這個才確立了4年的新疾病,更容易被誤診為難治性抑鬱症、雙相!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種情況下,父母具備一定的鑑別意識就很重要。孩子遭受過長期、反覆的複雜性創傷後,真的未必會跟大人如實相告,尤其是校園暴力,或者性侵事件。

父母可以留意孩子情緒激動時說的一些話語,還可以留意孩子是否會刻意迴避一些情景和事物,這裡面可能會有些線索。

在親子關係得到了明顯改善,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比較親密時,父母也可以主動詢問孩子,有沒有遭受過一些嚴重的傷害,但最好挑選孩子情緒比較穩定的時候。

那如果親子關係還沒有改善,孩子對父母仍有很大隔閡,甚至是排斥、敵對的話,那父母最好不要貿然去問孩子。否則,有可能一下子激活了孩子的大量心理創傷,孩子的情緒波動劇烈,甚至不排除引發急性精神症狀,需送院治療。

總的來說,精神科臨床對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CPTSD)的認識仍很少,有效的治療手段仍很有限。

而且,無論是PTSD,還是CPTSD,大部分研究都是以西方文化背景下進行的,我們國內的本土化研究更加匱乏。

希望國內精神醫學能更加重視與“創傷”相關精神心理障礙,完善臨床中對於創傷的理解,並尋找更加高效化的治療方式。

參考文獻:

1、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概念、評估、成因及干預,田雨馨等,2019年

2、創傷後應激障礙與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關係研究進展,張雲朋,2020年

3、複雜型創傷後應激障礙與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病因學共病研究,周肖榕等,2014年

4、單純型創傷與複雜型創傷症狀對照研究現狀,範綺慧等,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