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光祿古鎮的龍山寺,有尊睡佛,原型是與王羲之齊名的大儒

在雲南的昆明與大理之間,有一座光祿古鎮,它背靠龍華山,身處滇中腹地。這裡曾經是中原進入雲南邊疆的必經之路,有“三川之門戶,南中之鎖鑰”之稱的重要戰略要衝。

雲南光祿古鎮的龍山寺,有尊睡佛,原型是與王羲之齊名的大儒

清晨,70多歲的吳老伯像往常一樣,伴著鳥鳴聲,踏著青石板,來到了古鎮一旁的龍華寺,祭拜心中的“佛”。

雲南光祿古鎮的龍山寺,有尊睡佛,原型是與王羲之齊名的大儒

在當地人的心目當中,龍華寺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這裡面有一座銅像,他就是高氏家族集土官大儒於一身的先人——高奣映,被當地人視為‘睡佛‘。”光祿鎮居民吳老伯說“拜拜老神像,能給我們帶來吉祥和諧。

雲南光祿古鎮的龍山寺,有尊睡佛,原型是與王羲之齊名的大儒

據記載,高奣映出生時,正值明清革鼎之際,當時,清朝入關,吳三桂鎮守雲南。作為當地的土司,高家與吳三桂曾有過頻繁往來。然而,清康熙十二年,清政府下令撤藩,吳三桂起兵造反,在朝廷的徵調下,高奣映率土司軍隊協助清軍平息了叛亂,他的功勳受到康熙皇帝的嘉獎。可就在朝廷對他加封官職的時候,高奣映卻果斷上書,決心要歸隱山林。

雲南光祿古鎮的龍山寺,有尊睡佛,原型是與王羲之齊名的大儒

高奣映知道仕途的艱險,由於政治上他與吳三桂有牽連,怕別人拿來做文章,還會危及子孫。因此他把土司之職交給兒子,自己隱居結磷山。

雲南光祿古鎮的龍山寺,有尊睡佛,原型是與王羲之齊名的大儒

當時,只有37歲的高奣映歸隱之後,沒有選擇碌碌而終,而是專心致志做起了學問,在此後的幾十年間,他創作了大量詩文,著書81本,在當時成為與顧炎武、王羲之等人齊名的一代大儒。

雲南光祿古鎮的龍山寺,有尊睡佛,原型是與王羲之齊名的大儒

不僅如此,高奣映還在山中設館,收徒講學,在他親授的學生中,考取進士的就有22人,舉人有47人,秀才多達135人。一時間,光祿文風達到鼎盛。晚年時,高奣映命人把自己臥躺在榻上的形象雕成銅像,並在銅像上留下了這麼一段話:“眉上不掛一絲絲愁惱,心中無半點點煩囂,只是一味黑甜,睡到天荒地老。”這份發自內心的從容和灑脫,贏得了後人的認同和尊敬。

雲南光祿古鎮的龍山寺,有尊睡佛,原型是與王羲之齊名的大儒

我們在龍華寺看到的臥像,它呈‘安’字形。所謂‘吾心安處是故鄉‘,它似乎在告誡大家,不要迷戀權勢,奢望大富大貴,只有內心的安靜和子孫後代的平安,才是真正的幸福。

雲南光祿古鎮的龍山寺,有尊睡佛,原型是與王羲之齊名的大儒

如今,光祿人把高奣映尊為“睡佛”,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都喜歡來這裡拜上一拜,祈求家人平安,鄰里和睦。像家庭當中發生了矛盾糾紛或者鄰里糾紛,就想想這種精神,能夠宰相位子都讓出去,還有什麼讓不了的。

雲南光祿古鎮的龍山寺,有尊睡佛,原型是與王羲之齊名的大儒

高氏家族的故事在古鎮中世代流傳,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這裡的人們。“為而不爭”的文化,也就化作了這方水土的底蘊和氣質,滲透進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氏家族‘為而不爭’的處世哲學,帶給了光祿古鎮700多年的和諧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