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皇帝之前的楊堅,官場上暗流洶湧,他如何一次次化險為夷?

楊堅所處的時代是南北朝時期,他所處的國家是北朝的北周。當時北朝除了有北周外,還有一個北齊。北周之前叫西魏,北齊之前叫東魏,這兩個國家都由北魏分裂而來。

做皇帝之前的楊堅,官場上暗流洶湧,他如何一次次化險為夷?

楊堅的父親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大將,參與指揮過對齊國和梁國的多次大規模作戰。楊堅因父親功勞的蔭庇,自幼便出入西魏、北周官場,15歲被封為成紀縣公,就是縣長。不久又升為大興郡公,就是市長。

公元568年楊忠去世,楊堅襲爵成為隋國公,成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17歲官至驃騎大將軍,相當於現在的裝甲兵司令。

很多人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封建社會,你看看人家楊堅的起跑線有多高,這是咱們普通老百姓能想象的嗎?

做皇帝之前的楊堅,官場上暗流洶湧,他如何一次次化險為夷?

楊堅的官越做越大,不可避免地陷入黑暗的政治鬥爭中,這是每一個政治家必須面對的現實。在南北朝時期,位高權重的大臣很少能得善終,原因不外乎君臣相忌,功高鎮主。

北周政治關係複雜,派系林立,皇帝跟權臣之間矛盾激烈。楊堅並非皇族,雖然官做得挺大,但年齡不大,資歷也不深,夾在各種勢力的夾縫中,稍有不慎就有身死家滅的危險。

楊忠去世前,北周的大權實際掌握在權臣宇文護的手中,這個宇文護是北周開國皇帝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泰去世時太子年幼,於是遺命讓宇文護輔佐少主,沒想到宇文護把少主殺掉另立傀儡,自己獨攬大權。

做皇帝之前的楊堅,官場上暗流洶湧,他如何一次次化險為夷?

而當時的皇帝周武帝雖然是宇文護扶植的,卻不甘於傀儡地位,不斷暗中積蓄力量準備奪回權力,兩派之間暗潮洶湧。宇文護看中楊堅的才能,向他示好要拉攏他。這時宇文護的勢力佔絕對優勢,如果換個缺乏政治遠見的人,那一定會興高采烈地投入宇文護的懷抱。但楊堅並非常人,楊忠遺言告誡楊堅說“兩姑之間難為婦”,楊堅因此在皇帝與權臣間嚴守中立。

楊忠去世後第四年,周武帝發動宮廷政變,先暗殺了宇文護,然後將其黨羽一網打盡。幸虧當初楊堅沒受拉攏,不然一定沒命了。事實證明楊堅的政治嗅覺是多麼敏銳?

這場政變實際上是很冒險的,當時周武帝的勢力並不強,只是實在受不了壓迫才鋌而走險,不料竟然順利成功了。也怪宇文護不得人心,他在世時還能壓住場面,剛一被暗殺,那些中立派就全跑皇帝那裡去了。皇帝派實力暴漲,宇文護的黨羽群龍無首無法迴天,束手就擒。

做皇帝之前的楊堅,官場上暗流洶湧,他如何一次次化險為夷?

皇帝雖然奪回了政權,但由於本身的心腹並不多,也就不得不大力拉攏那些原來的中立派,這就給了楊堅很好的發展機會。政變後的第二年,周武帝為自己的太子娶了楊堅的大女兒當太子妃,太子是未來的皇帝,楊堅成了未來的國丈,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楊堅的地位高了,政治風險自然也大了。一些所謂的“忠臣”開始在皇帝那裡說楊堅的壞話,不過由於楊堅一貫小心謹慎,“忠臣”們沒抓住什麼把柄,於是乾脆就攻擊楊堅面有反相。這實在是很毒辣,古人對相面什麼的有特殊的愛好和迷信,一旦皇帝真相信誰面有反相,那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寧可錯殺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網。

如果是以行為不法來當攻擊藉口,楊堅起碼還有辯解的餘地,但要說到面有反相,那就真是百口莫辯了。好在周武帝並不是個暴君,他雖然對楊堅動了疑心,但還是要親自調查一下。

做皇帝之前的楊堅,官場上暗流洶湧,他如何一次次化險為夷?

他找了一個叫來和的著名相面大師,命令去給楊堅相面。來和大師一看,楊堅果然是帝王相,不過來和大師 包藏私心,想乘機賣個人情給楊堅,這樣楊堅以後成了大事可以好好照顧自己。於是來和大師回去後向皇帝撒謊說楊堅是十足的忠臣相。

此後再有人對皇帝說楊堅面有反相,皇帝不但不聽,還很不耐煩地教訓那人說,如果楊堅真有天命,那又豈是你們凡人能干涉得了的?由於來大師的掩護,楊堅總算化險為夷。

做皇帝之前的楊堅,官場上暗流洶湧,他如何一次次化險為夷?

周武帝為人英武果斷,是北周極有作為的皇帝。在他當政的時候,楊堅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地演好他忠臣的角色,還跟隨周武帝參與了消滅北齊的戰爭,在這一戰中立下大功。

當時周軍勢如破竹,全殲齊軍主力,北齊皇帝眼看自己不免於難,臨危傳位給仍在後方的任城王高諧,希望保住大旗不倒。高諧聚集殘兵敗將試圖拼死一戰。楊堅帶了部隊勇猛進軍,只一天就擊潰了高諧,俘虜了這個北齊最後一任皇帝。

做皇帝之前的楊堅,官場上暗流洶湧,他如何一次次化險為夷?

在周武帝手下時,楊堅真是個忠臣,也許雖然不是忠臣但找不到機會作亂,總之直到周武帝去世,楊堅在行動上始終是個模範的大忠臣。

滅齊後第二年,周武帝病故,楊堅的女婚周宣帝即位,楊堅的女兒被封為皇后。這個周宣帝並無治國之才,周武帝原本不想立他為太子,可無奈其他兒子更不爭氣,這才讓宣帝當了繼承人。這就是封建世愛制度的悲哀了,即使明知道那繼承人不合格,可畢竟是自己的兒子,難道把皇位傳給別人?

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不受欺負,周武帝臨終前安排了幾位忠心耿耿的大臣輔政。這幾位都是位在楊堅之上的重臣,本來可以壓得住楊堅。不料周宣帝可能當太子時被壓抑得太久,一登基就剋制不住地胡作非為,寵信幾個只會吹牛拍馬的傢伙。

做皇帝之前的楊堅,官場上暗流洶湧,他如何一次次化險為夷?

幾個輔政大臣勸阻,結果被周宣帝今天殺一個明天殺一個,不到半年殺了個乾淨。於是朝中有能力的老臣為之一空,而新貴們又是些沒本事的弄臣,楊堅就升級成了最有能力最有聲望的大臣,他做皇帝的心願就在這個時候萌生了。周宣帝雖然是不折不扣的昏君和暴君,但畢竟統治者在政權方面是很敏感的。宣帝感到楊堅對自己構成了威脅,開始對楊堅警惕起來,甚至懷疑皇后是楊堅安排在自己身邊的間諜。

楊堅之所以一直沒被宣帝清洗掉,全靠他政治手腕圓滑,一方面,對皇帝的種種荒謬行為視而不見絕不進諫,對皇帝的步步進逼逆來順受絕不惹皇帝生氣。另一方面,努力做好與皇帝寵臣的溝通,與他們搞好關係,讓他們為自己多打掩護至少別說壞話。

做皇帝之前的楊堅,官場上暗流洶湧,他如何一次次化險為夷?

這兩手當然為君子所不屑,不過當君子的下場就是死在暴君和讒臣的手裡,為了活命也只好暫時不當君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