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書聖”王羲之,書法實力下難以掩飾的豪情風骨

中國的文字語言是很博大而精深的,不僅有很多的成語、諺語、歇後語,還有許多的詩詞文句讓人感嘆文字的偉大與精妙。有時候我們想要表達一句話的時候,或許一個成語就能夠精準地進行表達,不僅能夠說出當時的意思,還能留下很多不用言明的韻味。而作為流傳至今的古人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後世創作出了很多的經典,比如說一代文學家書法家王羲之,就曾經為大家留下過很多的經典成語。

“一代書聖”王羲之,書法實力下難以掩飾的豪情風骨

淡泊個性獲得岳父欣賞

王羲之出生在一個十分龐大顯赫的世家,所以當時擁有很好的教育環境,從小喜歡讀書的他養成淡泊的性格,看待很多事物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當時的太尉有一個漂亮的適齡女兒,到了嫁人的年紀,於是就打算找一個合自己心儀的女婿。因為王氏家族有很多適齡的男青年,家庭地位很高,所以太尉打算在這些男孩子中間找一個。

當大家聽說了這樣的訊息之後,所有未娶的男生都精心的準,希望自己能夠被太尉看中,只有王羲之並不是很願意積極地為自己爭取這個機會,十分淡然的在自己的屋中看書,當時發現了這個不爭不搶的少年之後,太尉很開心能遇見一個這麼有個性的人,於是就把這個在東床上的少年認定為自己女婿的最好人選,當時就下了聘禮定下了婚事。這個事情也成為了後來“東床快婿”的來歷,也能看得出王羲之的性格,在那樣一個家族中還能保持自己本身的獨立和出眾,已經是一件難得的事情了。

“一代書聖”王羲之,書法實力下難以掩飾的豪情風骨

傳世之作的誕生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節選自《蘭亭集序》

相信大家都不會忘記曾經初中階段,都會要求會背誦那部傳世經典的《蘭亭集序》,這部描繪了文人之間美好的浪漫的交流方式,以及對於美好生活嚮往的期許,都讓人對那個時代和那個場景充滿了各種幻想。作為這個作品的作者,王羲之當時和一些與之有著同樣思想的好友們一起匯聚,大家飲酒作詩一起度過最美好的一天,文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就是作詩寫字,於是在那麼一個最佳的時機下他創作出這部驚世之作,而作為一個大書法家的他甚至超常的發揮,寫出了後世人們爭相模仿的經典。

遠離官場,過自己的愜意人生

雖然因為自己的才氣,成功的透過科舉的方式走向了仕途,但是對於官場中的一些規矩和黑暗的事實並不感興趣,他所向往的是那種舒適的閒散生活,所以後來經歷一場病痛之後的他,就決定離開官場,過自己想要的文人的閒適生活。

又山陰有一道士好養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 ——節選自《晉書·王羲之傳》

王羲之對於平日裡的一些事物總是能夠發現不一樣的美感,比如說最普通的鵝,在他的眼中就是十分可愛的生物。所以曾經買過很多鵝的他,很樂於觀察這些小傢伙,他也是一個充滿童趣的人呢。

“一代書聖”王羲之,書法實力下難以掩飾的豪情風骨

作為一個詩人和書法家,王羲之有著開闊的心胸和見識,而他的書法成就不僅在幾百年後影響了後世的人,在當時也是成為兒子學習的表率,兒子全都根據他的書法方式進行了改良,並且在勤加練習之後,在各種型別的書法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書寫風格,不得不說好的教育方式絕對是對孩子最好的影響,所以才會有出色的王獻之,兩個人也被後人稱為“二王”,這樣的殊榮配得上這對優秀的父子,他們的文學成就也能夠說明實力,才會有那麼多的優秀經典和美談。

王僧虔《論書》曾評:“自過江東,右軍之前,惟廙為最,畫為晉明帝師,書為右軍法。”

很多人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這對父子的名字都是“之”字,而自己其他的兒子也都不避諱這個字的使用,這在需要避嫌的古代,其實是很講究的。而這個其實也蘊含著這個家族的智慧。作為天師道的成員,這些人都是利用一種暗號與徽章,來證明自己的身份與立場,所以才會有這麼多讓人容易混淆的名字。而這些人在各個領域都十分厲害,所以才能夠被後世人們記載和緬懷。

“一代書聖”王羲之,書法實力下難以掩飾的豪情風骨

其實一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名氣不是在他過世之後傳開,在當時就已經有盛名的他一直是大家心中書法家的代言人,所以大家都希望能求得一個王羲之的真跡,甚至大年的三十晚上都會有人去偷他寫好的對聯,足見當時的影響力和受大家的喜愛程度。但是最後他的真跡卻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儲存,所以在唐代時期的臨摹版本就成了十分難得的精品,也成為了大家爭相收藏的藝術品。

“一代書聖”王羲之,書法實力下難以掩飾的豪情風骨

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

說到王羲之的成就其實也是和道教有很多的淵源,在書寫經書的過程中也不知不覺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影響,所以他不僅在這種創作中修身養性,更是在潑墨的時候將道家的精髓融匯其中。

王羲之的書法對於後世影響十分深遠,從梁武帝到唐太宗這一時期內的書法大家都十分推崇王羲之,可以說把王羲之視為偶像。王羲之就像一座巨山,習書者皆攀此山,以峰為的,汲別書家所豎輔峰經驗,雖難登頂,卻可跳脫其外。他的書法,或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了自晉以來的所有人,“書聖”之稱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