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時節的養生之道

立秋時節的養生之道

“立秋”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暑去秋來。可是此時,由於盛夏的餘熱未消,氣溫仍然較高,常有“秋老虎”天氣出現,民間都說“秋後還有一伏”。

秋季的特點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此時的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我們要順應自然節律養生,調整飲食起居,順應自然變化,保養好身體。

養肺潤燥

中醫學認為,秋令與肺氣相應,秋季燥邪當令,燥邪易傷肺,人體容易出現口乾舌燥、乾咳少痰、腸燥便秘等一系列燥證。所以秋季養生以“養肺潤燥”為主。飲食上應多選擇甘潤養肺、滋陰潤燥類食物,如雪梨、蘋果、甘蔗、石榴等含水量豐富的水果,以及銀耳、蜂蜜、芝麻、核桃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同時還可以多食補肺的“白色”食物,如白蘿蔔、荸薺、藕、百合、竹筍、杏仁等。

立秋時節的養生之道

吃雪梨滋陰潤燥

少辛

根據《素問·髒氣法時論》:“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洩之。”可見食酸收斂肺氣,食辛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應儘量少吃蔥、姜、辣椒等辛味食物,適當多食酸味果蔬,如番茄、烏梅、蘋果、葡萄、柚子、檸檬、山楂等,以助養肺。此外,立秋後常有“秋老虎”光顧,各地的降水會增多,溼氣較重,飲食上應多吃健脾祛溼的食物,如綠豆、黑豆、豇豆、山藥、薏米、扁豆、荷葉等,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立秋時節的養生之道

秋季吃點葡萄等酸味水果好

養陰補氣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秋日一到,人極易倦怠、乏力、納呆等。民間素有“秋補”“貼秋膘”的習俗。秋季合理進補可以彌補夏季的過度消耗,增強人體對寒冷天氣的適應能力。

立秋過後很多人會遵循老規矩吃以肉為主的美食佳餚來貼秋膘。有些人在夏天裡食慾比較差,立秋後食慾逐漸好轉,開始放開食量大吃大喝。雖說貼秋膘可以有助於恢復因夏季炎熱造成的體力下降,但補得不適當,不但不會有益健康,還會對機體造成損傷。

秋季進補適合平補。平補,就是養陰、潤肺、補氣、生津。芝麻、核桃、紅棗、花生和桂圓等都是適於秋季平補的佳品。鴨肉味甘性涼,最適合秋季食用。《本草綱目》記載:鴨肉“填骨髓、長肌肉、生津血、補五臟”,可補虛生津、利尿消腫。食補適合體質較差但沒有具體疾病的人,可以起到改善體質、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

對於老年人和體質虛弱的人來說,要根據身體情況確定進補方法:白扁豆健脾胃,增食慾;藕健脾開胃;牛羊肉溫補氣血;栗子健脾養胃、補腎強骨;紅棗滋陰潤燥、益肺補氣;山藥補脾養胃。而人參、鹿茸等滋補品並非適合所有人,這類補品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立秋時節的養生之道

老鴨湯適合秋季食用

精神調養

秋在五臟對應肺,肺在志為悲,自古就有“傷春悲秋”之說,所以秋季要儘量內心平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也應主動自我調節,想開點,防止損傷肺氣。

運動調養

秋天是運動的好季節,但此刻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期間,運動量不宜過大,運動宜挑選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專案,如慢跑、散步、太極拳等。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增強人體技能和免疫力,為進入寒冷的冬季做好準備,但切勿搞得大汗淋漓,當週身微熱,稍微出汗時,即可中止,此刻能確保陰精的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早臥早起

早臥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以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過。立秋後,晝夜溫差會逐漸變大,白天炎熱的氣候到了晚上,就會變得涼爽起來。要根據天氣的變化適當新增衣服,以防感冒。從醫學角度講,“春捂秋凍”對身體健康大有好處。因為適當的“凍”,能增強人體抵抗病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