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清上蠲痛湯-搞定各種頭痛,無論偏正皆有奇效】

頭痛分全頭痛、偏頭痛、巔頂痛、前額痛、後頭痛等,各有各的方子,偏頭痛有陳士鐸的散偏湯,巔頂痛有張仲景的吳茱萸湯……

如果要找一個方子可以把所有的頭痛一併搞定,那就要用明代“醫林狀元”龔廷賢的清上蠲痛湯。龔廷賢這個方子見於《壽世保元》,是根據宋代《和劑局方》之川芎茶調散及金代《內外傷辨惑論》之羌活勝溼湯合方加減衍化而成。川芎茶調散,主治丈夫、婦人諸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疼,鼻塞聲重;傷風壯熱,肢體煩疼,肌肉蠕動,膈熱痰盛,婦人血風攻注,太陽穴疼,但是感風氣,悉皆治之。羌活勝溼湯,主治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上衝頭痛,及足太陽經不行。腰背重痛,一身盡痛,難以轉側。這兩個方子都是千古名方,一直沿用至今,臨床應用極為廣泛,效果甚佳。

龔廷賢將兩個名方合二為一,組成一個通治各種頭痛的方子-清上蠲痛湯,其效果是“一切頭痛之主方,不問左右、偏正、新久皆有效”

當歸酒洗一錢、川芎一錢、白芷一錢、細辛三分、羌活一錢、防風一錢、菊花五分、蔓荊子五分、蒼朮米泔浸一錢、麥冬一錢、獨活一錢、生甘草三分、黃芩酒炒一錢五分。上銼一劑,生薑煎服。

加減法:

左邊痛者加紅花七分、柴胡一錢、龍膽草

酒洗

七分、生地黃一錢;右邊痛者加黃芪一錢、幹葛八分;正額上眉稜骨痛甚者,食積痰壅,用天麻五分、半夏一錢、山楂一錢、枳實一錢;當頭頂痛者加藁本一錢、大黃

酒洗

一錢;風入腦髓而痛者加麥門冬一錢,蒼耳子一錢,木瓜、荊芥各五分。氣血兩虛,常有自汗,加黃芪一錢五分,人參、白芍、生地黃各一錢。(注:一錢等於十分,一錢合

3

克)。

如果仔細分析,方中藥物功效以偏頭痛效果為最佳。

凡屬陰虛火旺的頭痛失眠之證不宜用本方。

現在

用於偏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頑固性頭痛、慢性頭痛、三叉神經痛、月經頭痛等

凡頭痛多用風藥,因《素問·太陰陽明論》:“傷於風者,上先受之。”金元·李杲《蘭室秘藏》:“高巔之上,惟風可到”。“上焦如羽,非輕不舉”。全方用藥量輕,有輕可去實之意。

藥物分析:

1、

祛風解表除溼:防風、羌活、獨活、蒼朮。

防風,能除各種風邪,還可祛溼。《神農本草經》:“味甘溫。主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日華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風。”《本草備要》:“為去風勝溼之要藥。凡風藥皆能勝溼。”

羌活獨活是一對對藥,通治一身上下之風溼。羌活主上,獨活主下。羌活,《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並氣”。《液》雲:“君藥也,非無為之主,乃卻亂反正之主。太陽經頭痛,肢節痛,一身盡前,非此不治。”元人王好古曰:“病頭痛、肢節痛、一身盡痛,非羌活不能除,乃卻亂反正主君藥也。”《大明》曰:獨活是羌活母也。則知羌活即為獨活之子。《經》曰:“半身以上,風受之也。半身以下,溼受之也。”獨活主下。《名醫別錄》:“主治諸賊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本草求真》:“搜足少陰腎伏風頭痛,並兩足溼痺。凡因風乾足少陰腎經,伏而不出,發為頭痛,痛在腦齒。則能善搜而治矣。”

《名醫別錄》:蒼朮“主治大風在身面,風眩頭痛,目淚出,消痰水。”

2、

通竅活絡止痛:白芷、細辛。

白芷,《本草發揮》:“潔古云:治足陽明頭痛,中風寒熱,解利藥也。”《藥性解》:“白芷,去頭面及面板之風,除肌肉燥癢之痺,止陽明頭痛之邪,為肺部引經之劑。”

細辛,《神農本草經》:“味辛,溫。主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溼痺痛,死肌。”《本草衍義》:“治頭面風痛不可闕也。”《藥類法象》:“治少陰頭痛如神,當少用之。獨活為使,為主用藥也。”

《心》雲:“主諸項頭痛,諸風通用之。”

3、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菊花、蔓荊子。

菊花,《本草崇原》:“主治諸風頭眩腫痛,稟金氣而制風也。”蔓荊子,《名醫別錄》:“治風頭痛,腦鳴,目淚出。”

4、

活血化瘀:當歸、川芎。

《本草發揮》:“《主治秘訣》雲:性溫,味辛。氣厚味薄,可升可降,陽中陰也。其用有三:心經本藥一也,和血二也,治諸病夜甚三也。”川芎,上行頭目,下行血海,旁開鬱結。杲曰:“頭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經藥。太陽羌活,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朮,厥陰吳茱萸,少陰細辛是也。”

5、

養陰潤燥除煩:麥冬。

《名醫別錄》:“大寒。主風溼,下胸脅氣,客熱頭痛。”《本草備要》:“甘淡而寒。降肺中伏火,瀉肝腎虛熱,能涼血而補正氣。故內治五內邪熱,熱淫於內,治以甘寒。”麥冬在方劑中主要用來緩羌獨活等風藥的燥性。

6、

甘緩調和諸藥:甘草。

《名醫別錄》:“無毒。主溫中,下氣,煩滿,短氣,傷藏,咳嗽,止渴,通經脈,利血氣,解百藥毒,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種石,一千二百種草。”

臨床應用

單用主方治療各種頭痛還是不能一箭中的的,一定要按照方後加減法用藥。既謂“清上”說明病在上,在脈象上也應該寸脈比較浮或有所上越。

頭痛

汪某某,女,

41

歲,病人頭痛多年,或痛在左側,或痛在右側,時輕時重,反覆發作,經多方醫治鮮有療效。病人伴有胸悶心煩,性情急躁,口乾納減,夜寐欠佳。脈弦細數,舌質淡紅苔薄白。診為肝經風火頭痛,治宜平肝祛風佐以清熱。處方

川芎

5g

,白芷

6g

,羌活

5g

,柴胡

6g

,鉤藤

10g

,甘菊花

6g

,蔓荊子

10g

,麥冬

10g

,黃芩

5g

,防風

6g

,細辛

2g

,葛根

6g

,甘草

3g

,夜交藤

12g

,服

5

劑後,頭痛著減,餘症亦瘥,但食量未增,前方加谷麥芽各

15g

,又連服

10

劑後,諸症均愈。(俞慎初醫案)

三叉神經痛

女,

39

歲。患三叉神經痛,用各種止疼藥只能緩解一時,疼痛發作如同電擊。怕痛怕到恐懼感。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緊。辯為寒邪入絡,溫通經脈。蠲清湯加減:當歸

9

,川芎

18g

,白芍

60g

,羌獨活各

6g

,白芷

9g

,細辛

3g

,防風

9g

,菊花

9g

,蔓荊子

9g

,蒼朮

9g

,麥冬

9g

,甘草

6g

。水煎服。每日一劑。

5

副。前後

15

副臨床治癒。

按:

筆者治療頭痛一般常用川芎茶調散、散偏湯、通竅活血湯、小柴胡湯等治療。後來看到龔廷賢的組合方清上蠲痛湯之後,覺得是個捷徑,涉及的頭痛型別比較多,便開始以此方加減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用這個方子,需要辯證,不能困守。就像小柴胡湯如果只記得主方,而忽略了原方的隨證加減藥物,而另行用藥,往往不效。用方藥量不能過大。方中川芎用量大,是基於“頭痛必用川芎”之考慮。因為有電擊痙攣疼痛,故白芍量大取芍藥甘草湯緩急止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