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之王:急需摘掉網路標籤的喜劇導演

沐浴之王:急需摘掉網路標籤的喜劇導演

雖然感覺“叫獸”易小星也算影視老人了,但其實《沐浴之王》也僅僅只是他的第二部大銀幕作品而已。

比起幾年前被資本和IP裹挾,倉促上馬且混亂不堪的《萬萬沒想到》大電影,《沐浴之王》在製作態度和水準上無疑都踏實了許多,你能看到創作者的認真。

喜劇還是喜劇,但並沒有再一味玩港式無厘頭或日和式吐槽。這個故事很容易讓人想起《阿呆拜壽》、《食神》、《金玉滿堂》或《少年賭神》這些港片,劇情和人物關係都相當老套,一眼就能看到結局。唯一新意是找了“浴池”這個點,把過去的賭神、食神,換成了搓澡之神,是換湯不換藥的“韓式”聰明。

沐浴之王:急需摘掉網路標籤的喜劇導演

整部電影前半段鋪得非常紮實,笑而不鬧,在人物的關係上沒少花費筆墨,也讓後來的大段煽情沒有特別突兀。

大概是易小星過去的風格太過深入人心,他努力在降低這種固化映像對自己作品的影響,反而把電影往著正劇的方向拍,喜劇與敘事部分幾乎涇渭分明。比較突出的是喬杉,他是可以做浮誇表演的,但整部劇中,演得相當收斂。

可問題是“搓澡”這個主題其實非常適合動漫化或無厘頭化,如果太一本正經反而有點浪費題材。易小星感覺首先感覺是要為自己“正名”,把網路喜劇的標籤摘下來,然後才考慮電影的故事。

沐浴之王:急需摘掉網路標籤的喜劇導演

所以在我個人看來,電影后半段其實比前半段有趣,有反派,有高手對決,有類似“傳武”和“習武”的過程,如果電影膽子再大點,大可以寫寫“搓澡”的門派和江湖,寫隱藏於市井的各派高手及南北絕技,按拍武俠片的方式來拍“搓澡”的對決,拍一部洗浴版的“一代宗師”或“逝去的武林”。這些都有大量現成電影做範例,生活中的南北派搓澡也有據可依,依樣畫葫蘆總不會差。

之前同樣是彭昱暢主演的《閃光少女》,用武俠方式寫民樂和西洋音樂對決,就拍得很取巧。

可惜電影在這方面下筆太少,一首南征北戰的BGM一帶而過,卻也成為電影裡少有的讓人印象深刻的段落。大決戰裡的鬥技,單純的音樂節奏掩蓋了技巧設計想法的缺失,顯得尤其單調。導演似乎更願意拍一些兄弟的情感,整體而言電影的煽情內容也比一般喜劇要多,最後那段煽情蒙太奇真是拖沓囉嗦,全場喊“兄弟”的戲份真是滿滿中二氣的尷尬。

沐浴之王:急需摘掉網路標籤的喜劇導演

總地來說,電影還是太平淡、太求穩,拿著港片的故事卻沒有癲狂的氣魄,把一個可能會讓觀眾笑瘋或嗨爆的電影,拍得溫吞了。電影裡不乏好笑的段子,催淚的煽情,但總體來說還是少了些力量。易小星的導演功力仍需提升,他的掌控力在一部正常時長的電影面前有些力不從心,以至於斷裂感明顯,每個部分的功能幾乎都是貼標籤一樣放在觀眾面前。

不很壞,也不很好,只是平庸。面對這樣的電影,觀眾不太會批評什麼,但也難以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從這一點來說,易小星的小心翼翼,可能還不及《絕世高手》裡瀕臨失控的盧正雨。

沐浴之王:急需摘掉網路標籤的喜劇導演

演員方面,喬杉是自帶“浴場氣質”的男人,他在電影裡的收斂恰到好處,能見得是在塑造人物,而非販賣人設;彭昱暢大部分時候中規中矩,他的演技下限在那兒高懸著,高光時刻一兩處,一是看見喬杉給自己新買的上下鋪床,一邊說不怎麼舒服一邊樂得合不攏嘴,真有些黃渤的影子;另一處是記憶恢復時,幾個表情,把複雜情緒傳遞得清晰到位,異常精準;會演戲的金世佳完全被角色耽誤了,這個空洞且莫名其妙的反派完全沒法“演”,導演連他的動機都沒寫清楚,反正一臉奸相就對了。

沐浴之王:急需摘掉網路標籤的喜劇導演

另一個奇怪的地方是電影對語言的把握。背景是江南水鎮,導演是一個塑膠普通話的湖南人,主演一個湖南一個東北,卻在電影裡大面積用北京話配音,還是帶衚衕味兒的那種,也不知怎麼個考慮。這麼一個接地氣的題材,氣氛是最重要的,本來應該拿到大東北或長沙去拍的,用足用夠方言,自然能出彩。但電影的情況是地域文化特徵與人物狀態全面違和,大剌剌地不管不顧,實在不夠講究。

讓人唏噓的是看到當年“萬萬”團隊裡的熟人們花式客串,白客、子墨、柯達、孔連順,但現在真正的演技擔當還是一身腱子肉,多次出演韓寒電影的張本煜。

曾經意氣風發的團隊,網路上最炙手可熱的原創影片品牌,如今卻可以捨得放下過去,離開自己的創作舒適區,用幾乎重頭來過的勇氣踏實地拍一部電影,且完成度尚可。無論如何,這份踏實平和的心態,也是值得掌聲鼓勵的。

沐浴之王:急需摘掉網路標籤的喜劇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