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個婉約豪放的女子,月滿西樓時,與時光對飲,把酒言和

李清照,一個婉約豪放的女子,月滿西樓時,與時光對飲,把酒言和

喜歡宋詞,因為她憂愁又美麗,楊柳岸的曉風殘月,短松崗的形只單影,在歲月的長河裡化成悠長的嘆息。

走進宋詞,總會與一個女子相遇,落筆之處,悠然也好,哀愁也罷,處處盡顯大家風範。她就是李清照。

1

青蔥歲月

李清照出生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山東濟南章丘明水鎮。出身書香世家,父親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在當時與廖正一,李禧、董榮並稱為“蘇門後四學士”。她從小聰慧,讀書過目不忘,父親很是驚喜,經常為女兒開列書單,悉心教導。

那個巧笑嫣然的女子,慢慢地長大,流水斷橋,明月清風,都在她清朗的心田,幻化成詩,公元1098年,李清照離開故鄉,隨母親和弟弟一同前往京城,投奔在京為官的父親。

京城自然是繁華的,剛到京城的她自然也常常思念家鄉,回憶自己在故鄉時,有一回大醉之後,走出閨房,來到一個叫溪亭的地方,劃舟盡興遊玩,那天的情景,始終在她的心頭縈繞,於是飄然落筆有了這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幕,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在那個時代,一個閨房女子,喝得大醉已是不妥,但她還趁著醉意,到郊外遊玩,別說在宋朝,就是那了今天也是不多見的,可李清照這樣做了,還把少女誤入荷花深處的唯美畫卷,填成了詞,或許她就是要告訴世人,青春年少的她,也曾這樣沉醉過,或許這正是她婉約中的豪放。

雖然身處京城,到處都是歌舞昇平,但她總是能夠安靜下來,與書香為伴,在文字中遇見或別離,在月色下歡喜或憂傷,花開有聲,風過有痕,她都留意著。

在一個雨疏風驟的夜晚,又藉著酒力沉沉睡去,醒來忙問卷簾的侍女,外面海棠花怎麼樣了,她不願意看到一樹紅花零落成泥的樣子,而在別人眼中,卻是海棠依舊,於是感傷落筆一首《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一個婉約豪放的女子,月滿西樓時,與時光對飲,把酒言和

2

芳心暗許

一日,父親李格非帶著全家遊覽相國寺,欣賞完相國寺的十大鎮寶,他們走向書畫碑帖市場,準備給家中添置筆墨紙硯。

兩個謙遜的年輕人出現在他們面前,原來是李格非在太學時的學生趙思誠和他的弟弟趙明誠,相互簡單問候之後,就離開了。

卻沒想到只這一面,情愫就在心中紮根,你的低眉,我的淺笑,塵緣就在剎那間開始,遠遠地看見趙明誠,從此這個少女心中有了清淺的悠愁。

就像沈從文所說,行過許多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同年七月大佛寺求雨,兩人再一次相見,四目一對,彷彿已是千年,李清照和趙明誠就這樣走進了彼此的心裡,我愛慕你的俊朗清秀,滿身書卷氣,我愛慕你的芙蓉出清水,才情脈脈。

幾個月後的某個上午,天氣甚好,李清照在院子裡蕩著鞦韆,任由自己的心事在鞦韆上悠悠盪盪,突然聽聞趙明誠的父親趙之挺帶著夫人和趙明誠登門拜訪。

李清照又驚又喜,急急忙忙上門口跑去,慌亂之中跑掉了鞋子,跑掉了金釵,自己心心念唸的人就在那裡,內心的歡喜難以掩飾,倚著門回首,偷偷地把趙明誠看個仔細,卻又做出來嗅青梅的樣子,自己的狼狽樣子,和少女的羞澀,也不知道李明誠有沒有看到,想想臉都要紅了,於是夜間提筆有了這首《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一個婉約豪放的女子,月滿西樓時,與時光對飲,把酒言和

3

琴瑟和鳴

李清照是幸運的,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決大部分的女性,與丈夫的第一面是在掀起紅蓋頭的那一瞬間。

但李清照嫁給了自己喜歡,也喜歡自己的人,在最好的年紀,遇到了最好的你,錦瑟年華誰與度,春風十里不如你。

宋徽宗建中靖元年(1101),李清照和李明誠在汴京結為夫妻,那年,李清照18歲,趙明誠21歲,美人如玉,才子多情,從此清愁散去,繁花似錦,天地開闊。

趙明誠很喜歡金石收藏,在士大夫中頗有聲望,李清照對丈夫的喜好很快也產生濃厚的興趣,夫妻倆哪怕手中拮据,遇到喜歡的文物、字畫、碑帖等,想盡辦法也要收藏至家。

在相互欣賞,志趣相同的日子裡,李清照文思泉湧,新婚燕爾之際,填詞一首《醜奴兒》

晚來一陣風兼雨,冼盡炎光。

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

笑語檀郎,今夜紗櫥枕簟涼。

傍晚時分,颳了一陣風后,又下了一場雨,天氣可算涼快一點,彈完一首曲子,又對著鏡子化了一個淡淡的妝,穿著絳紅色的薄薄絲衣,雪白的肌膚若隱若現,還透著一股幽香,笑著對趙明誠說,夫君,你看,今夜的涼蓆可真涼快呢。

都已經傍晚了,自然不需再化妝,化妝無非是想引起趙明誠的注意,可惜趙明誠一個直男,竟然沒有看明白嬌妻的意思。今夜紗櫥枕簟涼,言下之意,不由讓人聯想翩翩。

此後,趙明誠先後在萊州、淄州等地做了幾年地方官,在這段時間裡,李清照是幸福的,家裡吃穿不愁,夫妻感情融洽,難得是志趣愛好也很相投,不但都熱衷收藏,也都愛好詩詞。

有一年,趙明誠離家在外,李清照非常想念他,於是給他寫了一首《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接到這首詞後,稱讚不已,閉門謝客三天,冥思苦想作了15首詞,把自己的15首詞和李清照的混在一起,請自己的好朋友來品味,朋友看完後,說道:“有三句寫得最是絕妙。”趙明誠趕忙問道:“是哪三句。”友人說:“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第二年,趙明誠把李清照接到自己的住處,跟她說起這件往事,兩人笑得前仰後合。兩心相知,是說不完的你儂我儂,與可心之人相伴,就算鍋碗瓢盆,也是妙趣橫生。

李清照,一個婉約豪放的女子,月滿西樓時,與時光對飲,把酒言和

4

滄海桑田

李清照和趙明誠,經受住了生活的考驗,但最終卻敗給了命運。此時大宋的河山已風雨飄搖,遍地的烽煙,四處逃散的人們,金人的鐵碲踐踏著大宋的河山,宋徽宗被俘,曾經的繁華,再也不見蹤跡。

雖有岳飛這樣精忠報國的將軍,卻無奈廟堂上的人們,只願棲身於江南,瑟瑟地荒度時光,一再主張求和。面對這樣的時局,李清照心中難掩悲傷,又無比憤慨。

琴棋書畫,清婉別緻,都不是她生命的全部,山河破碎,只剩半壁江山時,她又表現出不讓鬚眉的氣勢如虹,寫下一首《漁家傲》。

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萬里風鵬正舉,這正是她的豪邁,我們原以為她是一個纖弱的女子,寂寞清冷,人比黃花瘦,卻沒想到她還可以這樣:大氣磅礴,氣吞山河。

一日,李清照和趙明誠經過蕪湖天門山,在遊覽西楚霸王項羽廟後,李清照又寫下了這首《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一個女子,手無縛雞之力,但當她筆鋒剛勁時,英雄豪氣立刻顯露,這就是李清照的生命底色,在她看來,人活著就要建功立業,報效國家,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

戰亂不斷,趙明誠又遭遇罷官,一路流浪,浮沉起落,“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父母都已故去,此時人間最親近的人除了趙明誠,只剩自己的弟弟李迒。

李清照,一個婉約豪放的女子,月滿西樓時,與時光對飲,把酒言和

5

亂世飄零

建炎三年,趙明誠接到宋高宗的任命,復太守之職,六月,他們作別,趙明誠趕去任職,七月,李清照接到趙明誠的書信,信上說,自己在趕路的時候中暑,自行用藥後得了瘧疾,現在已經一病不起。

李清照心急如焚,見到趙明誠時,他已經病入膏肓,看到自己的愛人氣若游絲躺在床上,她的內心悲痛不已。

他們曾經有過離別,李清照也曾在深深庭院裡,愁情無所寄,但從沒想過,有一天他們會天人永隔,而這一天,又來得如此突然。

此後一個多月日子裡,李清照日夜守候在趙明誠身邊伺奉湯藥,請遍各方名醫為他醫治。但最終,歲月的門在他身後靜靜關閉。

彌留之際,趙明誠使出最後的力氣,指向窗臺前的書桌,李清照一轉頭,看見桌上厚厚一疊稿子,那是《金石錄》的手稿。

李清照立馬明白,丈夫想要囑咐她,把《金石稿》整理完稿,讓它早日問世。

建炎三年八月十八日,趙明誠這個溫潤如玉的男子,就這樣離開了李清照,雖然這個男人少了一些豪情,多了一些書生氣,但是她卻給了李清照20餘年的快意人生。

曾經是兩個人的煙火,現在是一個人的漂泊。

愛情還在空氣中飄蕩,可是愛人卻已消失不見。

一季緣起,一季緣落,轉眼卻是各自天涯。

李清照,一個婉約豪放的女子,月滿西樓時,與時光對飲,把酒言和

6

歸去無痕

在晚年的時日裡,編輯《金石錄》是李清照最主要的事情,一邊整理,一邊回憶兩人的歲月中的點點滴滴,難免暗自垂淚,寫下一首《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

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

十五年前,在那個月朗星稀的夜晚,我們一起漫步在小徑上,她隨口吟出的詩句,引得他的連聲喝彩。而如今,在南國的異鄉,同樣的花和月,卻再也看不見她想見的那個人。

在弟弟李迒的支援下,紹興四年八月,李清照完成《金石錄》,這本書記錄了趙明誠和李清照所見的,從上古時期到隋唐五代以來,鐘鼎彝器的銘文款識和碑銘墓誌等石刻文字,是中國最早的金石目錄和研究專著之一。

作為妻子和知己,李清照心中無憾,完成了丈夫的遺願,終於不負重託,趙明誠若泉下有知,也可以安息了。

回味往昔,百感交集,他和她的故事還在風中訴說,於是又提筆寫下《金石錄後序》,回憶他們夫妻倆收錄金石文物的經過。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

“吾心安處即吾鄉“,反過來,心若無恙,處處皆是歸途。

西子湖畔,綠蔭白堤,那裡有李清照的最後時光。

她在杭州度過了整整20年的光陰,這些年裡,她的詞中迷漫著濃濃的哀愁,可惜她一生無兒無女,要不也不至於晚景如此淒涼,她一個人品著歲月的酒,三杯兩盞,盡是心傷,傷情落筆一首《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又是一個秋天,西風掃地,檢起文字,落在紙上,留下的也是化不開的憂愁。就算是舊識雁飛過,可如今人已去,也不能為自己捎去片言隻語,冷落清秋,寂寞無語。

她的日子就是這樣,守在窗邊,孤苦伶仃,黃昏時分的那場梧桐細雨,更是淋溼了她心頭微弱的溫暖。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的那個秋天,71歲的李清照離開了人世,西風蕭瑟,黃葉滿地,她驀然轉身,一去了無痕跡。

她大概不知道,很多年以後,她的名字,她的詩詞,她和趙明誠的故事,會被無數人記住,念念不忘。

她的風姿綽約,她的多愁善感,當青絲變成白髮,她不哭也不笑,所有的顛沛和流浪,都變得遙遠。

認出了生活的模樣,就會與時光握手言和。

月滿西樓時,她就在那裡,與時光對飲,又變成筆下的起轉承合。

李清照,一個婉約豪放的女子,月滿西樓時,與時光對飲,把酒言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