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訓誡:“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

老祖宗留下訓誡:“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背景相當複雜,諸侯國之間都是明槍暗箭的算計,各種鬥心勾角為稱王稱霸不擇手段,殺妻棄子也是常有的事。那時候人們的道德倫常正經受著血與火雙重的考驗。

老祖宗留下訓誡:“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

諸子共百家,你要知道的事:並非是正正好好的一百家名人的言行,其真實的數量更大一百八十九家(不知道為什麼沒寫,應該覺得百家字少省事)。我們經常能夠在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醫家等。

老祖宗留下訓誡:“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

題目所言“老而不死是為賊”是出自儒家經典文學作品《論語》一書當中,這內容講的便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和他的朋友原壤之間的故事。原壤這個人在孔子看來特別不靠譜。原壤母親去世時,作為朋友的孔子就幫忙去清洗棺木,好傢伙,這原壤竟突然敲打著棺木,有節奏的唱起了歌來:花狸貓的頭,牽住她溫柔的手變得柔軟。

老祖宗留下訓誡:“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

孔子當時若無其事的走開了,伴隨孔子到場的一行人追問孔子先生:老師為什麼不制止原壤唱歌呢?孔子淡然地回答:他雖然在唱,但心中終究是忘不了自己的親人的。老朋友了,不能因為這個事情就老死不相往來。可孔子培養的學生可不這樣以為,私底下都看不慣原壤的處事方式,覺得他在母親去世的現場唱歌不合禮儀。

老祖宗留下訓誡:“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

這件事發生過後很久,孔子再一次見到原壤見他像個野蠻人一樣伸著大腳板,孔子進來看到此幕終於忍不住了,就批評他說:你啊,打小就無法無天,不尊重師長不關心幼童,成年之後也沒幹成什麼打緊的事兒,這到老了怎麼還不死呢,可別再禍害人了!然後孔子就用柺棍敲了敲原壤的小腿,以示警告。

老祖宗留下訓誡:“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

文章題目的這句話自然就變成了孔子罵人的話,按照禮節來看,家裡若是來客人了,主人要是不迎接的話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岔開腿坐等客人的到來,更是失了禮數,所以孔子伸出柺棍敲打原壤,提醒原壤在這些方面注意。

孔子倡導文明禮貌,反對野蠻無知,他曾經讚揚管仲:若不是管仲努力培養文明禮數,我們到現在還都是披著散發的野蠻無理的人。後來細細想來,若是孔子看不中的人,又怎麼能夠主動去拜訪呢,原壤極有可能與孔子的關係密切,平常開個小玩笑也都是情理之中。這就相當於現代的老朋友見面了,哈哈一笑來一句,你個老不死的,身體還這麼硬朗啊!真好。

老祖宗留下訓誡:“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

要說這個古文啊,一定要結合當時的年代背景來進行解析解讀,不能斷章取義揪著一句話就曲解孔子的原來意思。原壤的所作所為有著莊子道家的氣息,也是驚到了左右閒人。可不能亂下定論就說明一個人的操守。

或許原壤在唱歌的時候,正是男子傷心欲絕換一種方式緬懷母親,想著畫面裡與母親相伴的花貓,以及母親生前的一幕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