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王曼妮們,呆在上海受罪還是回去家鄉安逸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張昕(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資訊中心

最近《三十而已》熱播,本來鹿sama還發誓說不追劇了,結果沒兩天就真香了,甚至斥了24塊錢巨資提前點播,就為了看顧佳離婚……

三十而已王曼妮們,呆在上海受罪還是回去家鄉安逸

網上很多評論和分析文章,都是在剖析顧佳和鍾曉芹的婚姻愛情問題,但是我被鹿sama拽著一起看的時候,卻被王曼妮的個人成長經歷吸引了注意力。

因為她的很多經歷都很真實,和千萬在北上廣深漂著的年輕人太像了。她所經歷過的困境、迷茫、選擇,她的高不成低不就,留不下也回不去,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著。

“留在北京/上海/深圳,工作苦壓力大,競爭激烈,既買不起房,又結不起婚,前途看不到頭;回老家吧,雖然安逸穩定,但卻發現自己好像也回不去了,不僅事業上機會少,而且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也都完全不一樣了。”

三十而已王曼妮們,呆在上海受罪還是回去家鄉安逸

△圖片來源:《三十而已》劇照

如果我是王曼妮,我該怎麼選擇呢?

不要被自己的認知欺騙

選擇在大城市打拼,還是回小城市安身,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無論做哪種選擇,都有過得好和過得不好的,也都有後悔的和不後悔的。

但我可以告訴你的是,不要被自己的認知給欺騙了——你得認識到自己真實的內心,才能做出更適合自己的人生規劃。

此話怎講呢?舉個例子。

在這部劇熱播之前,就有人問我:“過年我和當年放棄北漂的老朋友吃了頓飯。他說;‘我在小城市窩著,沒啥鬥志,沒啥發展……但是呢,不用像你那麼累,現在這樣歲月靜好,也蠻好。‘他說的歲月靜好,讓我的北漂信念也有點動搖。但是,我怎麼看見他的眼睛裡都是壓抑和不甘呢?”

而另一位朋友問我:“我叔公早年放棄了體面工作,去到某個大城市打拼,苦了一輩子,也沒混出什麼名堂。他說他不後悔,因為他漲了見識,犧牲自己讓後輩出生在大城市。但我內心的疑問是,搭進去一生換這樣的結局值得嗎?如果他真的不後悔,為啥現在這麼憤青,整天對著新聞罵?如果真的值得,為什麼他的人生都靠‘意義’支撐著?”

其實回家鄉的和背井離鄉打拼的,都有成功的,也都有不盡如人意的。所以選擇哪條路不是關鍵,關鍵是要忠於自己的內心,因為你得先知道自己真正要什麼,然後才能知道該怎麼做。而上述的“朋友”和“親戚”,其實都在欺騙自己。

於是,我給他倆講了一個Festinger的經典實驗:

Festinger隨機招募了一批被試,讓他們去幹一個小時擰螺絲的工作,並且在幹完之後支付報酬。其中,有一半被試獲得了20塊錢鉅款,而另一半被試則只得了1塊錢。然後,Festinger提出請被試們評價一下他們剛才所做的工作是否有意思。

結果發現,得到20塊被試費的被試還是比較真實的,表示這個工作很枯燥,自己這麼做純粹就是為了那20塊錢;但是那些只拿到1塊錢的被試則都覺得“這個工作太有趣了!我幹這個活兒根本就不是為了錢!”

你看,同樣無聊的工作,給你20塊錢,你還能清醒地認識到“這個工作很枯燥”;但是隻給你1塊錢,你的認知反而會開始進行自我欺騙了。

認知失調理論認為,這種自我欺騙是人內部解除失調感的過程。因為對“幹了1個小時無聊工作卻只獲得1塊錢”這一結果產生的認知,會使被試產生一種失調感(我是個SB才會去幹這麼蠢的事兒)。為了消除這種失調感,被試們往往會採取重新評價的方式對剛才所做的工作進行解釋,他們會覺得這項工作“雖然錢少,但意義重大”——不然我為啥還傻呵呵地幹了一個小時呢?

這個非凡的意義,其實是你為了欺騙自己而賦予的。就如同夏雨荷等了一輩子都沒等來負心的乾隆爺,臨死前對女兒說:“我等了一輩子,恨了一輩子,想了一輩子,怨了一輩子……可是,我仍然感激上蒼,讓我有這個可等,可恨,可想,可怨的人。否則,生命就像一口枯井,了無生趣。”

三十而已王曼妮們,呆在上海受罪還是回去家鄉安逸

△圖片來源:《還珠格格》劇照

這就是典型的認知失調導致的自我欺騙,因為她無法面對自己成為一名那個年代的優秀女性,本來可以獲得大好人生,結果卻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白白荒廢了一輩子的結局。

當然了,如果你的人生已經接近大結局或者你的選擇已經無法改變,這樣調整認知是對的,否則於事無補只會讓自己更抑鬱。

但如果你的人生還有得回頭,那麼儘早認清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才能合理制定下一步的規劃。千萬不要沉湎於一個讓自己痛苦的現狀裡,還不斷自我欺騙和自我麻痺。

劇中王曼妮的做法不失為一種選擇。“留上海好還是回老家好”,這種事情聽別人的意見也沒用,因為別人不是你。所以她選擇親身實踐一下,回到老家去工作生活了一段日子,最終發現自己真的沒辦法認命,才又決定回到上海。這段生活看起來是在浪費時間,其實並不,因為她透過這段嘗試,理清了自己的真實需求。

認識到自己所處的衝突

王曼妮在這部劇中爭議最多的就是“她到底是不是拜金女”。很多人說她“又當又立”,明明就是喜歡有錢人還不承認。

三十而已王曼妮們,呆在上海受罪還是回去家鄉安逸

△圖片來源:《三十而已》劇照

其實我倒覺得,王曼妮的主要問題不在於拜金。她確實是喜歡有錢人,但這和“拜金”還是有區別的。(在我個人看來,喜歡有錢人和喜歡帥哥、喜歡高個子、喜歡學霸一樣,只是一種擇偶偏好而已。)

因為真正拜金的人應該是為了得到錢而放棄各種底線的。劇中王曼妮拒絕已婚有錢佬、拒絕違規私收小票積分、拒絕“梁有財”的包養、戀愛中堅持花自己的錢、分手後退回贈予等,從這些行為來看,她確實沒“當”過,算不得“又當又立”。

她的問題在於對愛情的幻想太飄在雲端,目標間存在太多衝突——想要浪漫會撩,又想要純潔真心,想要灰姑娘的奢華童話,又想要平起平坐的尊重平等。

三十而已王曼妮們,呆在上海受罪還是回去家鄉安逸

△圖片來源:《三十而已》劇照

人們在面對生命中的不同目標時,往往會產生衝突。社會心理學家勒溫就針對種種衝突提出過三種不同的“衝突型別”。

1。雙趨衝突:

一個人面對具有同樣吸引力的兩個物件,只能選擇其中之一,而必須放棄另一個時引起的衝突(如:大城市的繁華和小城市的安逸,只能選擇其中一個來消受)。

2。雙避衝突:

一個人對自己同等討厭的兩個目標時,必須選擇其中之一時產生的衝突(如:大城市的辛苦和小城市的無聊,必須選擇其中一個來承受)。

3。趨避衝突:

某一物件對你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況下產生的衝突。(梁有財高富帥但是渣,咖啡店老闆經濟適用但又無法帶她去到她想要的那個世界)。

三十而已王曼妮們,呆在上海受罪還是回去家鄉安逸

△圖片來源:《三十而已》劇照

處在衝突中的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正在面臨的衝突,才能做出最優的選擇——如果根本不能意識到這一點,就只能一直陷在選擇的泥淖中掙扎,在衝突的漩渦中打轉。

能力和慾望要匹配

要愛情沒錯,要麵包也沒錯,二者全都要,也沒錯;關鍵問題在於,自己能不能要得起。

“如果你是王曼妮,你會怎麼選?”

這個問題鹿sama採訪了幾個人,得到了以下答案:

1。換行業、提高賺錢能力

“想辦法進入更賺錢的行業。比如發展好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普通職員,可能也比效益不好的企業中層收入更高。”

2。降維競爭

“去競爭小一點的二線城市,或者發展前景好的新興城市。必須要面對現實,北上廣真的不是人人都能留下來的。競爭最激烈的地方,當然是綜合競爭力最強的才能留下(包括自己的能力、家庭的支援,另一半的幫助等等),如果憑自己真的留不下來,不如及早止損。”

3。選擇經濟適用的伴侶

“既然父母給不了經濟資助,自己有點能力但又沒那麼強的能力,又非想呆在上海,那就清醒一點,不要做灰姑娘的夢,選擇像咖啡店老闆那樣的經濟適用男一起奮鬥,雖然過不上奢華的生活,但是紮根上海奔小康還是可以實現的。”

三十而已王曼妮們,呆在上海受罪還是回去家鄉安逸

(另外還有一些走捷徑的方式就不推薦了,走捷徑都是要犧牲原則和底線的。)

我總結了一下上述的幾種方法:無非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或降低自己的慾望。

所以我比較贊同劇中王曼妮的成長,她的成長步驟就是:

首先,透過實踐,認清自己內心的需求。(不願意回家鄉,還是想向著目標中的世界奔跑。)

然後,認清自己所處的衝突型別,並做出選擇(放棄了安逸但無聊的小城市,選擇了繁華但辛苦的大城市,並且同時放棄了梁有財和經濟適用男,因為這兩個人都不能帶她去到她想要到達的世界)。

再然後,找到了她的能力和慾望之間的差距,並且設法去彌補(她明白了她想要到達的世界不能依靠男人帶領她去,所以修正了自己之前不成熟的想法;在“提高能力”和“降低慾望”之間,她選擇了“提高能力”,然後制定目標和計劃,並且執行。(不過在現實中,能力和差距之間的距離如果有這麼大,最好是一邊提高能力,一邊降低慾望……)。

三十而已王曼妮們,呆在上海受罪還是回去家鄉安逸

△圖片來源:《三十而已》劇照

看完這個劇,大家都記住了顧佳的好和完美。而王曼妮這個角色則褒貶不一,招的罵不少。但我覺得,如果只看到這個角色前期的不成熟,看不到她後期的自我成長,那這劇就白看了。

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大思想家米歇爾·德·蒙田(MicheldeMontaigne)說:“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

我想補充一下:“這個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也是認識自己。”

而且這可能也是一個持續終生的過程,甚至一不小心就被自己的認知騙了。人貴在認清自己,想明白自己有多少籌碼、有多大能力、能幹成什麼、不能幹什麼,然後調整預期、校正方向、控制不合理的慾望、制定能達到的目標、執行可完成的計劃——這樣一路走下去,無論是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到小城市,其實結局都不會太差。

三十而已王曼妮們,呆在上海受罪還是回去家鄉安逸

△圖片來源:《三十而已》劇照

希望大家在成長路上都能看清真實的自己!

三十而已王曼妮們,呆在上海受罪還是回去家鄉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