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求耕耘,莫問收穫

大家好,可能諸位小時候都學過一篇課文,那就是愚公移山了,記得我小時候,讀到這篇課文的第一感覺,天真的想到,要是當時有挖掘機,推土機就好了,那樣愚公一家子就不用肩扛手提,效率低下的去做那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了。如今時過境遷,然而這篇文章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再提起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我突然又有了,更深一層的感悟和理解。好了閒言少敘,接下來我先把這個故事的作者,以及故事背後,暗含的人生哲理一一為大家道來。

但求耕耘,莫問收穫

太行山

眾所周知,愚公移山是一則寓言故事,其出自於《列子。湯問》第五章,那提起愚公移山就不得不提及其作者列子,列子何許人也?我們怎麼不知道呢,關於這個名字,的的確確我們還是比較模糊的,但是說起他編寫的故事,我們都能耳熟能詳,比如愚公移山 ,夸父逐日 ,杞人憂天 ,餘音繞樑 ,高山流水 ,詹何釣魚 ,齊人攫金 ,疑鄰盜斧 ,歧路亡羊 ,兩小兒辯日 ,紀昌學射等等,在列子一書中大約有一百三十多個寓言故事呢!而且都是非常浪漫神秘,新奇有趣的寓言故事。

但求耕耘,莫問收穫

太行山

列子是先秦時期的偉大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預言家,也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名字叫列禦寇,出生於公元前450年,今河南鄭州人,他也是先秦天下十豪之一,和老子,莊子齊名,師從道教樓觀派鼻祖關尹子,這個關尹子就是尹喜,他就是請老子寫道德經的那個函谷關守將,後來他也得道成仙了,列子還有一個師父叫壺丘子,這位也是世外高人,關於他和神巫,季常的一段對話,那也是相當精彩的,但是今天就不講了,今天我們講的是列子和他的愚公移山。關於列子後人有這麼一段評價,才穎逸而性衝澹,曲彌高而思寂寞,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飄飄乎如遺世獨立。他的主張是循名責實,無為而治。他還是繼承了老子的思想,無為而無不為,無為有用,就是假無為,不像莊子的無為,那是在天地之間的豁達,無約無束的逍遙遊。而列子在老莊之間,二者皆有,是先秦諸子中最為達觀豪放的思想家。

為什麼要講愚公移山呢?引用現在文學家金克木先生的話說,《列子》一書講的道理是自然無為,矛盾無理,因為自然不講道理,努力常是白費,結果往往和預料相反,這也就是說,勢勝過了理。現代哲學史專家,嚴北溟曾經說過,愚公移山原意在於,打破世人急功近利眼光,應像愚公那樣忘懷以造事。

但求耕耘,莫問收穫

愚公

今天我在這裡多幾句嘴,主要是認為愚公移山緊貼現實,讓人讀起來信以為真,故事短小精幹,仔細讀來回味無窮。這篇文章雖然字數不多,但是故事的結構設計得非常巧妙,給人一種亦真亦幻的感覺,而在故事背後又有許多人生至深的道理,或者說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千百年來,歷久彌新,常常為後人所稱道。那說了半天到底有什麼至理?有什麼深奧的學問呢?下面講點乾貨,我先把這個故事的情節給大家簡單的說一說。話說在很久以前,在王屋太行二山之北,住著一位九十來歲的老頭子,這老頭子有一天突發奇想,想什麼呢?他想把橫亙在家門口的這兩坐大山給移走。於是乎他召集家人開了個會,沒想到他的家人一拍即合,但是他的妻子有些疑問?就憑你這把老骨頭,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這麼大的山,怎麼樣呢?再說了那挖下來的土往那裡堆積呢?大家都說,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

既然如此,那就說幹就幹,然而路途遙遠,這挖下來的土,要運到渤海那邊去,來回最少要走上一年之久。在這期間鄰居家裡,八九歲的小孩子也跑來幫忙,小孩能幹個啥?這裡作者是有用意的,因為小孩做事不問結果嘛!當然也有質疑?在河彎這個地方,有一個叫智叟的小老頭,走上來說到愚蠢的老頭,你也太不自量力了吧!我看你這樣辛辛苦苦,但是連山上的一根毛也般不走?愚公面對嘲笑和質疑,他冷靜的講道理,這就是智慧的象徵啊,想想我們平時面對別人的質疑,何嘗不是暴跳如雷,恨不得把別人生吞活剝了。愚公說,我的後代兒孫無群盡也,那山又不會增加,請問聰明的老頭,這山怎麼會移不完呢?接下來智慧老人不說話了,後來這件事驚動了山神,然後山神彙報給了他的神仙領導,這大領導被愚公的夢想感動了,然後派兩個小將把這兩座大山一夜之間給夷為平地了。

但求耕耘,莫問收穫

列子畫像

今天再來看這個故事,我覺得想要移山是不可能的了,即便是機械化的今天,也不可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就像孟子說的,挾泰山以超北海,臣妾真的做不到啊!更何況我們現在提倡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呢!那列子為什麼還要編這麼一個故事呢?這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所以才叫寓言故事嘛!只要是寓言故事,那背後一定有深奧的哲理,餘個人膚淺的認為,這個故事背後的哲理有三,第一就是,有夢想就要去勇敢的追求,多晚也不遲,不信你就看看人家愚公,當然還有朝歌屠叟,姜太公,正所謂人無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但求耕耘,莫問收穫

太行一角

第二,對於自己想要做的事,即便是掘地三尺也要去完成,要有一種愚公的精神,那就是不問結果,但求耕耘。同時要不怕艱苦的去付出實踐,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最後連老天都會來幫你,所以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也是自助者天助。只要我們自己堅定不移的相信,那連神仙都要圍著你轉!可是愚公之所以能成功!不是他自己認為的子子孫孫無群盡,就能幹完的,誰說的山不增加?山也是會長的,跳出故事之外,我來進一步的問一問愚公,你難道沒有想過斷子絕孫嗎?萬一斷子絕孫了,這麼浩大的工程不就半途而廢了?那我再設問一下,即便你的後代兒孫無群無盡,難道他們都會聽你的,年年世世就和大山幹上了?這個問題要犀利一些,但也是事後諸葛亮,其實列子他老人家想告訴我們的,還是勇於探索的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思想和永不放棄的意志。

第三個啟發,就是我們在面對別人的質疑,不理解,乃至於嘲笑和冷嘲熱諷時,要有條不紊,有修養,有邏輯的去打比方,講事實的去開導對方!而不是聽不進去半點反對的一見。或者直接反駁。在這裡送大家一句話,冷靜是智慧的源泉,憤怒是無能的表現。

但求耕耘,莫問收穫

愚公移山

我們來透過作者,再進一步的分析愚公移山背後的道理。上面說了列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而道家講究的是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那他為什麼要和自然對著幹呢?其實他老人家的用意還是入世的,還是為了芸芸眾生呀。否則大家都去逍遙遊了,那家國天下誰來治理?

為什麼今天我要大費周章,在百忙之中,不辭辛苦的從新講這個故事呢?因為時下我們缺呀!雖然兩千年以前,就有像智叟那樣的,自命不凡的浮誇之輩,但是今時今日的我們,更加的缺乏那種愚公移山的精神啊!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曾經我們沒有物質,所以我們不顧一切,不擇手段的去開發,去追求,去索取,現在我們基本上衣食無憂了,甚至於物質過剩了,但是各位捫心自問一下,我們的內心時間是不是感覺很空虛呢,錢包鼓鼓六神無主,為什麼?這裡面的原因,非隻言片語既能說明白的。

但求耕耘,莫問收穫

愚公的後人

但是新時代裡的我們,應該放下匆忙的腳步,好好的靜下來想一想了,曾幾何時我們是不是迷茫?是不是焦躁輕浮,是不是急功近利?是不是心灰意冷?是不是暴跳如雷?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看看愚公吧,諸位!一篇愚公移山,把我們生活中的這些問題,都在裡面解決了,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持之以恆,百折不饒的擼起袖子加油幹吧,不要東張西望,像猴子偷桃一樣,不要學一些小聰明,不要害怕別人的質疑,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耕耘,我相信結果一定不會太壞。經過我這麼胡亂一講,最後再來回答,愚公為什麼要移山?我們就比較好理解了,其實愚公移的不是山,移的是我們自己心頭的疑慮,疑慮是一把雙刃劍,所以我們要懂得如何應用,移的我們內心對夢想的動搖,移的是對未來的希望,移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