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和咒並不完全相同,別傻傻分不清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經與咒言,從本質上說,都是佛教的修行法門,其目的都是教世人如何出離世間苦海,成就佛道。

佛教:經和咒並不完全相同,別傻傻分不清

但是,如果你認為經就是咒,或咒就是經的話,那你就錯了,因為經和咒儘管都是佛教的修行法門,但是經和咒畢竟有著太多的不同,甚至可以說,經和咒是兩套完全不同的修行系統,不但是概念上有所不同,其使用範圍不完全一樣。

先說經,佛教中的“經”,指的是契經,梵語稱為修多羅,所謂的契,講的是上契諸佛妙理,即一切諸佛所講的不可思議的覺悟成佛法門,下契無量眾生之根機,經是線的意思,具有貫穿法義,使其不散失之意,與緯相對應,即縱向貫穿。

佛教:經和咒並不完全相同,別傻傻分不清

因此,佛教的“經”,按照佛教的理論,大致有以下五種含義,即:

一、“湧泉”,說的是“經”所詮釋的義理與義趣無窮,就像泉水一樣不斷地往外湧出,很有攝受力,讓人愈讀愈有味道,而“經”除外的典籍往往無法比擬。

二、“出生”,指的是“經”能生出一切微妙善行或善念,就好比本心或本體一樣,能生成一切幻象,因此,一切眾生讀經或聽經之後,其心或行往往更加透明徹底,不生惡念惡業,也就是將自身性德引發出來。

佛教:經和咒並不完全相同,別傻傻分不清

三、“繩墨”,強調的是“經”具有衡量或判定是非或善惡標準的功效。

四、“顯示”,即彰顯真理、真相之意。

五、“結鬘”,指的是貫穿諸法之意,即通透世間內外一切規則,所有的各法都超不出“經”的範圍。

以上這五個內容就是佛教所講“經”。

再說咒,所謂的“咒”,梵語稱為陀羅尼,指的是佛或菩薩的真言與總持,按《密教發達志》的說法是:

佛教:經和咒並不完全相同,別傻傻分不清

“陀羅尼者,總持之義也,外道所無。外道之咒,梵言曼怛羅,以表思語為義,明梵言毗地耶,以智為其義,其用並在祝禱禁厭。陀羅尼固不同之,其初非必有口誦語言,唯能記持諸法名相、義理而不忘失,一憶起之,則說法得無礙自在,是名雲陀羅尼”

以上說的是,佛教的“咒”與外道的“咒”的區別。我們知道,“咒言”並不是佛教的發明,而是古印度社會傳統的產物,也就是說,在古印度,持“咒”的教派很普遍,佛教本身也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才有持“咒”這一說法。

佛教:經和咒並不完全相同,別傻傻分不清

佛像

而佛教中的“咒”與“經”的不同,往往表現在以下這三個方面,一是“咒”其實是“經”的濃縮版,也是“經”的精華所在。在佛教中,常有一種說法,即六百卷的般若經,其精華都濃縮在一部名叫《無量壽經》當中,而《無量壽經》的精華都濃縮在一句佛號當中,即阿彌陀佛。

二是佛教中的“咒”往往是音譯,而不同於“經”的意譯,因為“咒言”一旦意譯,其意盡失,無法表達其原有的豐富內涵,這也是譯師們在譯經時,遇到“咒”往往不直譯的真正原因。

佛教:經和咒並不完全相同,別傻傻分不清

佛寺

三是相對於“咒”而言,“經”更像是“咒”的傳,即詮釋,因此,唸經和唸咒或持咒和持咒並不是完全相同,因為“咒”的本身含有更多豐富的內容,這是“經”無法比擬的,甚至可以說,一部“經”只是詮釋“咒”的一種角度,有多部“經”就是多種角度。

因此,“經”和“咒”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與層次,作為學佛之人,別傻傻分不清,按照一般的說法,唸經不如唸咒,唸咒不如唸佛號。

佛教:經和咒並不完全相同,別傻傻分不清

佛寺

當然,佛號本身,嚴格來說,也是一種“咒”。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問過藍天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選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無量壽經》《金剛經》《楞嚴經》《心經》《大悲心陀羅尼經》《阿彌陀經》《阿含經》《華嚴經》《大念處經》《密教發達志》《現觀莊嚴論》《瑜伽師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