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光武帝劉秀的“貴人”,人稱“大樹將軍”,但史書卻鮮有記載

東漢潁州父城(今河南葉縣東北)人馮異,字公孫,此人熱讀《左傳》《孫子兵法》,可謂文武雙全。起初在王莽手下為一小官,後見王莽為害人民,荼毒社稷,被人民所怒恨,便想著離開王莽。當時各地起義頻發,瞭解到起義軍領神劉秀有治國定邦之能,便對好友苗萌說:“現在起義諸將,雖皆英雄,但多獨斷,不在乎黎民百姓死活。只有劉將軍不搶掠人民,舉止言談溫和有遠見不是庸人,可以追隨。”於是苗萌和馮異便輾轉投靠了劉秀,隨後又吸引了勇將姚期等人來到劉秀麾下,劉秀因此實力大增。

他是光武帝劉秀的“貴人”,人稱“大樹將軍”,但史書卻鮮有記載

馮異向劉秀進言說:“天下人都反對王莽苛政,劉玄部軍紀渙散,失信於民。此時百姓疾苦,若稍施思德,百姓必熱烈擁護。”劉秀採納了馮異的策略,派馮異、姚期到邯郭安民,果不其然,得到一眾百姓的支援。

他是光武帝劉秀的“貴人”,人稱“大樹將軍”,但史書卻鮮有記載

後來王郎領兵追殺劉秀,劉秀及部下退到饒陽天荽亭(今河北饒陽東北),正遇天氣寒冷,士兵皆飢餓疲勞,正當大軍物資匱乏之際馮異送來了豆粥,解除了燃眉之急。在南官(今河北南宮)又遇大風雨,劉秀躲到路旁空屋,馮異便抱來乾柴,鄧禹燒火,劉秀方烤乾衣服,之後馮異又送來飯、菜,終於安全移兵到信都(今河北邢臺)。呆安頓之後,劉秀便讓馮異收集散兵,重整隊伍,最終大破王郎。

他是光武帝劉秀的“貴人”,人稱“大樹將軍”,但史書卻鮮有記載

馮異對於東漢的統一,功勞是巨大的,但此人從不居功自持。對人也特別謙讓,每當同其他大將的車仗在路上相遇,他必告訴車伕退讓躲道,讓別人先過。當初他領部隊交戰時,在各營之前;退兵時,便在各營之後,可見其心。每當休戰時,諸將坐在一起閒聊,都宣揚自己的勞苦功高,以便爭功多得升賞。當各將爭功時,馮異則躲於大樹下,一言不發,似為乘涼體息,實為躲避讓功,後來軍中稱他為“大樹將軍”。不僅劉秀對他格外器重,他的軍隊,亦多願在他麾下效力。

他是光武帝劉秀的“貴人”,人稱“大樹將軍”,但史書卻鮮有記載

對於馮異,小編在學習漢朝歷史時,也沒怎麼注意到(也可能是小編學藝未精),但其人謙卑的品格卻著實令人讚賞。戈爾說:“當我們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近於偉大的時候”;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做人要謙虛,不可自大,要像馮異一樣。我們每天都可以看見說“我不服這個不服那個”的人,總是看不起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小肚雞腸的人,器小易滿,不到半瓶水,也會流淌的不亦樂乎。

最後用莊子的一句話來形容馮異:“江海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想Get

更多歷史故事、趣聞典故嗎,請關注“嗨淘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