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四個人仕途皆不順,卻也因為如此,成就了“江南四大才子”

古代學子寒窗苦讀十年,就是希望能夠透過科舉走上仕途,從此光宗耀祖。然而並非所有才學出眾的人,都可以透過科舉走上仕途,從此扶搖直上。

明朝就有四個人,他們仕途皆不順,可他們卻名留青史。

明朝有四個人仕途皆不順,卻也因為如此,成就了“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

說起唐伯虎,或許在你的心裡,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又或是明朝有名的“風流才子”,但不管怎麼說,唐伯虎都稱得上是家喻戶曉。

唐伯虎的才學不容置疑,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其實從來沒中過進士。之前筆者有寫關於“連中三元”的文章,就有讀者留言提到唐伯虎。在這裡筆者要澄清,唐伯虎不但沒有“連中三元”,更是連參加殿試的機會都沒有,為什麼會這樣呢?

弘治十一年,唐伯虎與好友文徵明一同參加鄉試,結果唐伯虎一舉奪魁,成為解元,而文徵明則落第。

按照他的才學來說,來年參加會試問題也應該不大,而事情就發生在第二年。

明朝有四個人仕途皆不順,卻也因為如此,成就了“江南四大才子”

弘治十二年,唐伯虎與好友徐經一同赴會試,當時的主考官為李東陽和程敏政。第一場考試結束後,李東陽和程敏政都認為,唐伯虎和徐經的文章最為優秀。

可是不知怎麼回事,外面卻開始流傳,說二人提前賄賂了考官,得到了試題。

明孝宗知道後命人徹查,最後查明洩題之事純屬子虛烏有,不過在考試前,徐經確實給程敏政送過禮,

而唐伯虎也以一金向程敏政乞文,拿來送給梁儲。而這個梁儲,就是唐伯虎參加鄉試時的主考官。

最終,唐伯虎和徐經皆被罷黜為吏。

明朝有四個人仕途皆不順,卻也因為如此,成就了“江南四大才子”

文徵明

文徵明與唐伯虎同年出生,兩人性格截然相反,但是卻成為一生的好友。弘治十一年,文徵明與唐伯虎一同赴鄉試,結果唐伯虎中解元,他落第。然而這已經是文徵明第二次參加鄉試了。

之後文徵明又參加了幾次鄉試,結果均落第。

前前後後,文徵明參加了九次鄉試,最後終於得到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授翰林院待詔一職。

這只是個從九品的官職,俸祿低得就更不用說了,而此時的他,已經五十四歲了。

嘉靖五年,文徵明得到改任吏部的機會,但是他卻沒去赴職,反而請求致仕。可是朝廷沒有答應,之後,文徵明又多次請求致仕,最終得償所願。

明朝有四個人仕途皆不順,卻也因為如此,成就了“江南四大才子”

祝枝山

祝枝山與唐伯虎、文徵明都是好友,而他也與兩位好友一樣,在仕途上充滿坎坷。祝枝山十九歲考中秀才,本來前途一片光明,誰知他接下來接連參加了五次鄉試,才考中舉人。

這還不算什麼,中舉之後,他接著參加會試,然而參加了八次都沒有中試。

在第七次落第後,他的長子祝續已經考中進士。

第八次落第後,祝枝山徹底放棄會試,選擇以舉人身份選官。

就這樣,祝枝山成為廣東興寧知縣。

嘉靖元年,祝枝山得到推薦,被任命為應天府通判,故而有了“祝京兆”的稱號。一年之後,祝枝山選擇致仕。

明朝有四個人仕途皆不順,卻也因為如此,成就了“江南四大才子”

徐禎卿

徐禎卿是四大才子中,唯一考中進士的人,不過在考中進士之前,他也嘗過屢試不中的滋味。但好在最後還是中了,也就能順利入仕了。

然而別以為中了進士,徐禎卿的仕途就一帆風順了,他的坎坷仕途路才剛剛開始。

本來考中進士,就可以入翰林院任職,可是徐禎卿卻因為貌醜,最終失去入翰林的機會。

明明可以靠才華,沒想到卻被顏值拖累。

沒有機會入翰林,徐禎卿就被授大理左寺副一職。正德五年,徐禎卿又慘遭降職,為國子監博士。

一年之後,徐禎卿就鬱鬱而終了,當時才三十三歲。

明朝有四個人仕途皆不順,卻也因為如此,成就了“江南四大才子”

由此可見,這四個人的仕途都不順利,不過卻也因為如此,成就了“江南四大才子”,這話怎麼說呢?

唐伯虎捲入舞弊案,被貶為浙藩小吏。他引以為恥,所以堅持不肯赴任,因為這件事妻子和他大吵了一架,而唐伯虎見妻子不願與他共苦,便毅然選擇休妻。

之後他寄情於書畫,就這樣漸漸成為一代名畫家。

文徵明五十四歲才入仕,讓他漸漸失去當初的雄心壯志。他致仕以後,靠販賣書畫為生,他的作品成為當時富人搶購的珍品,所以一時間有很多人複製,導致市場上出現不少贗品。但文徵明從來不打假,反而很樂意為他們簽字蓋章。

最後,他的作品和人品均得到時人讚賞,更被譽為“四絕全才”。

明朝有四個人仕途皆不順,卻也因為如此,成就了“江南四大才子”

祝枝山也是為官之後,久久得不到重用,所以他才決定辭官。

致仕以後,他便開始專注於書法,漸漸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他的狂草和楷書最為出眾,更是有人評價:

“枝山草書天下無,妙灑豈特雄三吳?”

他的狂草還被稱為是“明代第一”。

徐禎卿成名最早,他與李夢陽、何景明等人並稱為“前七子”。他有絕句

“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

,引發不少名士引用。

他專攻於詩詞,所以有“吳中詩冠”之稱。

也正是因為他英年早逝,才更讓人難以忘記他這位才子。

所以說,儘管在仕途上,這四個人都不算順利,但也因為如此,才漸漸成就了“江南四大才子”。

(參考文獻《明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