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其實是古人的智慧之言

俗語是流行於民間的通俗易懂的詞句,俗語用於將深奧的道理用比較樸實的語言表達出來,以達到傳播道理的效果。

比如,形容俗語的“話糙理不糙”也是一句俗語,俗語的傳播可謂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的傳承。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其實是古人的智慧之言

俗語說,

“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句話裡的“鬼”真的是鬼嗎?

其實,“大路有水,小路有鬼”是一句老祖宗留下的勸世良言。

何謂“大路有水”

從字面上來說,

“大路有水”的意思是走在人多的路上會得到更多的幫助。

古時候,交通沒有如今便利,交通工具也沒有現在發達,大多數的人出門靠的都是步行。

步行需要消耗體力,如果出門的時間比較長、目的地比較遠,在路上可能遇到不可預估的危險,或是需要旁人在物資上給予救濟,這個時候,走“大路”的優勢就會凸顯出來。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其實是古人的智慧之言

“大路”指的不僅僅是比較寬敞的路,而是一條比較多人行走的道路,在遭遇危險或是需要幫助的時候,“大路”上更多的路人可以施以援手。

另外一句俗語說,

“人多力量大”

,也是類似的道理。

“大路”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在更深遠的意義上說,大路指的是“正道”,是一條“正義之路”。

雖然正道走起來也有艱難的時候,但是隻要眾志成城、砥礪前行,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走在正道上“有水”,也有“得道者多助”之意,

只要保持公序良俗,就能在正道上獲得幫助。

此外,

古代“有水”也有“有財”之意,秉承正義,不忘初心,就能財路亨通,獲得更多的金錢。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其實是古人的智慧之言

因此,

“大路有水”這句話還有一個更完整的版本:“大路有水能生財”。

何謂“小路有鬼”

從字面上來說,

“小路有鬼”的意思是一個人走在僻靜無人的小路上,很可能遭遇不可預知的危險,

並且因為小路上人煙稀少,在小路上遭遇災難的人不容易受到幫助。

小路上的“鬼”也未必是真的妖魔鬼怪而是未知的自然風險、猛獸出沒以及有毒物質。

古時候由於人煙稀少,許多地方還有待開發,於是在大路之餘有了鮮有人踏足的小路。

這些小路可能能用更少的時間抵達目的地,也就是所謂的“捷徑”,雖然走“捷徑”可以更省時省力,但比起在四平八穩的大路上行走,沿途的荊棘也極有可能造成未知的風險。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其實是古人的智慧之言

和“大路”一樣,“小路”也有更深的含義,

小路暗指“歪門邪道”,“小路有鬼”的意思是走在歪門邪道上極有可能遭遇大難。

因此,這句話奉勸後人,不要為了貪圖蠅頭小利和一時方便快捷,就作奸犯科,選擇坑蒙拐騙獲取利益的邪門歪道。

畢竟,還有另一句俗語形容走歪門邪道的“報應”,那就是“一報還一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同時,由於走歪門邪道的人不會是多數人,所以在這條見不得光的“小路”上的人十分稀少,在“小路”上行走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幫扶。

另一句俗語“失道者寡助”也是相似的道理。

因此,

“小路有鬼”這句話還有更完整的版本,那就是:“小路有鬼必遭災”。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其實是古人的智慧之言

俗語是古代民間的智慧

“大路有水能生財,小路有鬼必遭災”是民間智慧的集合,是萬千條俗語中的個例。其實,俗語是我國民間經驗傳承最常見的載體。

俗語在宣傳大道理之餘還是一種貼近民間生活的語言。

最早對俗語有所記載的出自《史記·滑稽列傳》。在《史記·滑稽列傳》中,俗語的引用被描述為“民人俗語曰”。

隨後,俗語被運用在《漢書》等正規歷史著作中,從漢朝開始,俗語就廣泛運用於民間,成為了一種流行性很強的語言模式。

很多俗語產生的年代不詳,也沒有被系統地記錄在書冊上,卻透過口口相傳流傳了下來。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其實是古人的智慧之言

可見,俗語由於通俗易懂的特性,雅俗共賞,在民間擁有了極強的生命力。

即使到了現代社會,“病急亂投醫”“不撞南牆不回頭”“禍從口出,病從口入”“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等依然耳熟能詳。

其中,類似於“禍從口出”這樣的四字俗語,還會因為過於朗朗上口且暗含深意被誤用為成語。

俗語的使用成為了中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為了中國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俗語中蘊含的道理,自然也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民間智慧的集合,俗語真真切切是老祖宗留下的勸世良言。

俗語雖然有暗含道理的部分,但因為民間語言使用中常有“鬼”、“怪”等詞語出現,如“大路有水能生財,小路有鬼必遭災”,常常會因為這些詞語的使用被誤以為俗語與封建迷信有關。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其實是古人的智慧之言

迷信指代的是指“盲目的信仰和崇拜”。迷信的說法一開始來自佛教經典《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四·明信品第十一》。

在《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四·明信品第十一》中記載,“七者有迷信,謂惡信,由顛倒故;八者不迷信,謂好信”。

迷信被譽為“惡信”,是顛倒是非黑白的不好的信仰或崇拜。

其實,將俗語與迷信混為一談是對俗語的誤解,“大路有水能生財,小路有鬼必遭災”等俗語中,

雖然有關於“鬼”的說法,但沒對“鬼”做更多的虛構的詭辯論式的描述,而是將一些不好的、不可抗的風險用通俗的語言統稱為“鬼”而已。

比起迷信,俗語更貼近於口語化的勸世良言。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其實是古人的智慧之言

小結

殊途同歸,雖然有不少俗語表達了不同內容和深度的勸世良言,

但有許多類似“大路有水能生財,小路有鬼必遭災”的俗語都表達了一個核心內容:“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只有正直地活著,行走正道,運用正確的方法才能憑藉良心,獲得安心舒心的錢財。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也是老祖宗留下的能夠獲得成功的生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