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記起了千年前的那頭驢子

到貴陽的第二天,朋友們請客。車停在地下車庫,乘電梯直接進了餐館,沒在意餐館的牌子。俗話說,在哪吃、吃什麼不重要,關鍵在於和誰吃。都是貴州的同行們,新老朋友,難得一見,氣氛很好,聊得很開心。當然吃得也不錯,又上了酸湯魚和那些苗家風味菜。說實在的,來了兩天已是第三頓,再好,也架不住頓頓吃,希望來點新鮮的。此時,服務員端上一盤驢肉火燒,不禁眼前一亮,咬一口嚐嚐,很正宗,比保定府的不差。心生詫異。

吃完離開,見到餐廳的霓虹燈招牌: “黔有驢”。

豁然。差點忘了,驢子亦是貴州一大特色,貴州不僅有好山好水名揚天下,還曾因為千年前一頭驢子而聲名鵲起,蜚聲四海。有驢肉火燒,或者驢肉宴席,不應覺得奇怪。到了貴州,無論如何不能忘了驢子。

我最初知道柳宗元的“黔之驢”,是在1972年。

那年號稱是“文革”中的小陽春。71年9月 “副統帥”,命喪溫都爾汗,瘋狂的運動開始退潮,“批林批孔批宋江”都還沒開始,算是一個間歇期。工人們開始幹活,學生們開始正經上課。我那年應該上中學,但因為中學既缺校舍又缺老師,便仍留在小學,叫“初中班”。小學辦中學,學校自然很重視,竭盡全力。找最好的老師,用最好的教室。那年,沒有學工沒有學農,只是搞了一段軍訓,課上得較為正規。當時把物理叫做“工業基礎知識”,化學和生物叫“農業基礎知識”,不管叫什麼,總算學了點知識。

就是這一年,我們有了新的語文課本,面貌與原來大不相同。特別是破天荒出現了“古文”。有兩篇,一篇是“葉公好龍”,一篇便是“黔之驢”。在這之前,我們只有在“語錄”和“詩詞”的註釋中接觸過隻言片語的古文,比如學“蝶戀花”知道嫦娥奔月,學“漁家傲”知道共工撞山,但從沒有完學過一篇古文。所以,這兩篇令我們頗感興趣。雖安排在最後兩課,但沒事總愛翻翻,到老師開講時,差不多熟透了,印象格外深刻。後來上大學,突擊背了一些古詩文,但只能是過眼煙雲。大半輩子過去,唯有這兩篇能夠完整背誦、脫口而出。

貴州,記起了千年前的那頭驢子

今日吃到了驢肉火燒,不禁想起這篇短文,遂不由自主默誦一遍。

文章開頭,“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好事者,有意思的稱呼,像是個遊手好閒,喜歡折騰點事的人。在這裡,一定是一個篤定要把驢子陷入尷尬境地的人。首句,便奠定了這篇短文的幾分幽默調侃的基調。“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更加確認了這“好事者”的無聊之舉。

“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主角出場了,想必是初出茅廬的青春小帥虎,沒什麼見識,恐怕連牛馬也沒見過,否則也不會把驢子當成龐然大物,畏若神怪。“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看看似乎沒事,試探著小心翼翼地走到近處,看看這從不相識的怪物。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驢子一聲叫,嚇破了虎膽,急忙連蹦帶跳倉皇遠逃。“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再觀察,覺得沒什麼技能,漸漸熟悉驢子的叫聲,但還是不敢一搏。

“稍近,益狎,蕩倚衝冒。”再來,慢慢地開始放肆。“蕩倚衝冒”,四個動詞,盡顯這老虎不同方式、不同角度、不厭其煩地惡意挑釁。

“驢不勝怒,蹄之。”驢子終於怒不可遏,忍無可忍,怒髮衝冠,但最終不過“蹄之”。這小蹄子一亮,就把“龐然大物”那點本事全暴露了,“蹄之”和“龐然大物”的“不勝怒”形成巨大反差,讓人覺得可笑又可憐。

“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㘚,斷其喉,盡其肉,乃去。”“技止此耳”本文之核心,千古之名句。後面幾句,盡顯老虎動作之兇狠靈敏,吃相之麻利瀟灑。結尾“乃去”二字傳神,此時已是酒足飯飽,大腹便便,慢吞吞悠閒離開,而不再是驚慌失措地“遠遁”。

黔之驢這篇小品,寓意極為豐富和深遠。這頭驢子“龐然大物”、“蹄之”的形象,成為古今中外驢子般的實體和個人的精彩寫照。直到今天,都可以聯想,並把某些事和人對號入座,之後,一定會忍俊不禁。

柳宗元寫了很多寓言性的小品文,古人悟到的東西深刻的要命,能透過寓言似的小文章,精準形象地表達出來,更是絕妙驚人。唐宋八大家,古文運動,雖倡導者是韓愈,但他的文章有點詰屈聱牙。我最喜歡柳宗元。通俗易懂,婦孺皆宜。除黔之驢,還有“種樹郭橐駝傳”,“負蝂傳”,今天讀來,都覺妙不可言。特別是負蝂,子厚先生虛構了一種叫“負蝂”的小蟲子,本無多大本事,卻喜歡負重,不斷地往身上斂東西,“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可憐又可笑。對那些無德無能、確又以身負“大任”自居,好高騖遠、不自量力的一類,真是惟妙惟肖。

我只是敬佩古人,幾千年前,他們便把人性認識的如此深刻,表現得如此生動,以至於今天我們只有引用和借喻的份兒,已不可能超越。

感謝千年前貴州那頭驢子,為人類貢獻了智慧。貴陽這家酒店,名曰“黔有驢”,也有足夠的智慧。

壹點號老氣橫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