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登基後,連殺7王屠盡功臣,卻唯獨放過此人,還對他用敬稱

劉邦登基後,連殺7王屠盡功臣,卻唯獨放過此人,還對他用敬稱!

沒有一個帝王不渴望至高無上的權利,也沒有一個君王不希望長生不老,得不到的寢食難安得到了依然心神不寧,這風雨飄蕩的歷代王朝,哪一個聖上不是疑神疑鬼,都是日益增長的慾望和周遭的變幻莫測常伴左右,為了自身的周全和無限的權利錯殺的無辜人士多的是,位置越高的人猜忌之心越是重,今天小編就來說說一位天子就是劉邦。

劉邦登基後,連殺7王屠盡功臣,卻唯獨放過此人,還對他用敬稱

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在整個華夏文明裡面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文化發展有著非同一般的貢獻,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學家。

史書上記載,劉邦並不是什麼豪門貴族,只是一戶貧農的孩子,很是開朗大方,只是不愛務農,按現在的說法就是不務正業,家人就覺的劉邦不是什麼成大器者,只是劉邦並不以為意,還是依然人格放逐,可能也是性格使然,反倒是網羅了一群能人異士,也能看出劉邦是一個能識人善用的人。

劉邦登基後,連殺7王屠盡功臣,卻唯獨放過此人,還對他用敬稱

他直到中年才娶妻而且依然是一個不愛務農的農民,最後在秦朝後期農民掀杆起義的時候,從隊伍中脫穎而出,雖然劉邦沒有讀過什麼聖賢之書,但是果斷乾脆,做事不含糊,人緣好,更難得的是有一種韌勁,在屢戰屢敗的楚漢爭霸中獲取經驗,敢於聽取同僚的建議,最後更是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這一段為傳統戲曲文化的傳播可是添了一把重燃料。

可能大家想象不到,這一場戰役裡面,只要是劉邦領導的全部敗退,最後贏得雖然也是劉邦,可是劉邦背後可是有著張良、陳平、韓信。最後一步步的建立政權,成為了新一代的君王。可就是這樣幫了劉邦的能人異士,卻也遭到了劉邦的猜忌。

劉邦登基後,連殺7王屠盡功臣,卻唯獨放過此人,還對他用敬稱

建國初期第一個被殺害的就是韓信,大家都會覺得此人太過聰明,立下的功勞也最大,一個手下光芒過於強大必然會引起主子的注意,有了猜忌才會起了殺心。其實韓信之前也曾投靠過項羽,只是項羽並不重用他才投奔了劉邦,而項羽的一個部下與韓信頗有交情,因此來投奔他,這一次被外人看到就向劉邦舉報說韓信要造反。

劉邦當然知道韓信的才能,知道他完全有能力將自己推翻,於是將他軟禁起來,本來劉邦對於異姓王就有一些不信任,有些能人更有著和韓信一樣對他形成了威脅,也就打算殺雞儆猴,因此也就不顧韓信曾經做過的貢獻,不僅殺了韓信,更是牽扯到了其家族更多無辜的生命,其餘幾個異姓王也沒有逃脫被猜忌殺害的命運。

劉邦登基後,連殺7王屠盡功臣,卻唯獨放過此人,還對他用敬稱

就因為他這一舉動,雖然震懾了更多的官員,可是也動搖了那些人心裡帝王的形象,帝王對自己的臣下如此的不信任,總有一天自己也會無緣無故落一個人頭點地的結局。也就越來越多的人產生了不願跟隨的想法,蝴蝶的翅膀扇起來什麼都回不去了,劉邦猜忌的心思也越來越重了。

可就在這種誰也不信任的情況下,張良卻依然毫髮無損,就是劉邦與其來往的書信中,也沒有直呼其名而是用了敬稱,大多的開國大臣死的死,傷的傷,而張良卻安然無恙,可見張良在劉邦的心裡有著不一般的地位。

劉邦登基後,連殺7王屠盡功臣,卻唯獨放過此人,還對他用敬稱

其實只能說張良是一位懂得進退的人,張良本自出身達官貴族,對於功名俸祿不過分執著,就是賜封地也是象徵性的選擇了一下,然後就選擇隱居了,成為了最沒有存在感的臣子。而且他也不愛去爭取什麼,只會幫助帝王在政務上的事情,也會幫助皇后和皇子的事物,但從不去惹是非,這也讓劉邦沒有感到威脅,所以也就除了感激不會有別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