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曆史人物:曹操盜墓,陳壽的《三國志》為什麼沒有記載呢?

【本期看點】:● 曹操盜墓,《三國志》為什麼不記載呢● 前無古人,曹操創造性地成立了專門的盜墓組織● 曹操是如何盜墓的?盜梁孝王墓——曹操的得意之作【前言導讀】:眾所周知,西漢的國庫充盈,儲備貨幣以黃金為主,據《漢書》記載,西漢時國庫黃金儲備重達90萬斤,約合276335公斤。

三國曆史人物:曹操盜墓,陳壽的《三國志》為什麼沒有記載呢?

到王莽時,仍有70萬斤。

三國曆史人物:曹操盜墓,陳壽的《三國志》為什麼沒有記載呢?

比當時的羅馬帝國還要富有,當時羅馬帝國的黃金儲備才179000公斤。

三國曆史人物:曹操盜墓,陳壽的《三國志》為什麼沒有記載呢?

糧食更是用不完,只能在倉庫裡發黴。

三國曆史人物:曹操盜墓,陳壽的《三國志》為什麼沒有記載呢?

那麼,如此多的黃金都去了哪裡?據《晉書》記載,“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供宗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

三國曆史人物:曹操盜墓,陳壽的《三國志》為什麼沒有記載呢?

”《晉書》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漢朝國庫黃金的三分之一都陪葬到地下“充山陵”了,盜墓賊自然不會放過呀,曹操就是其中之一。

梁莊王出土的金壺那麼,盜墓賊是怎麼知道地下有寶藏的呢?這你就有所不知了吧,盜墓這活一開始就是從帝王開始的,箇中內情他肯定是最先知道的人,這叫官盜。

上行下效,慢慢地這活就由官方一層層傳到民間了。

很多人這時才知道了,原來墳墓裡還有金銀珠寶。

在戰亂的年代,民不聊生,餓殍遍野,為了活命,饑民們便開始挖墳尋金。

久而久之就成為一種特殊的職業,成為一些不法之徒發家致富的手段。

但曹操盜墓可不是為了發財,他是為了天下。

曹操盜墓,《三國志》為什麼不記載曹操盜墓一事,作為正史的《三國志》並沒有記載,不免讓人覺得奇怪。

為什麼呢?還有,《三國志》裡對很多重大事件的記載都過於簡單,惜墨如金。

這一點連南朝宋文帝也看不下去了,於是,便叫當時的大學者斐松之對其進行補註。

斐松之斐松之在《三國志。魏書》中補註陳琳時,引用了東晉史學家孫盛《魏氏春秋》裡的文字:“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而操率將校吏士親臨發掘,破棺祼屍,掠取金寶。

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huī)突,無骸不露。

”而這段文字又出自“建安七子”之一陳琳那篇著名的檄文——《為袁紹檄豫州》。

如果不是陳琳,曹操盜墓恐成千古之謎了。

陳琳袁紹兵敗,陳琳被俘。

曹操對於此文非常憤怒,只是指責陳琳不該辱罵其父母。

但對於盜墓一事,他既沒承認也沒否認,那就是默認了。

那麼,陳壽寫的《三國志》裡,對於曹操盜墓一事,為什麼隻字不提呢?陳壽,生於公元233年,字承祚。

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人。

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

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

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

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

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

公元297年(元康七年)病逝,享年六十五歲。

公元280年(太康元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的艱辛,終於完成了紀傳體史學鉅著《三國志》。

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

陳壽在《三國志》裡盛讚曹操是超世之傑,還原了作為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的一個真正的曹操形象。

也就是說,陳壽寫的曹操是完全正面的形象,對其盛讚有嘉。

陳壽我們再說一下盜墓。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說:“竊人之財,猶謂之盜。

”《掌戮》說,“刑盜於市。

”盜竊者罪大惡極的,與殺人者同罪,暴屍三日於市。

可見盜竊在當時是重罪。

而盜墓則更不合禮法了。

儒家講“十惡”不赦,盜墓在古代可謂萬惡之首,遠勝於“十惡”N倍。

就算是現代,挖人祖墳也是令人不恥的行為。

而且盜墓有罪,情節嚴重者也要被處以死刑的,如湖北荊州郭莊漢墓被盜案,該盜墓團伙多人獲刑,頭目更是被判死刑了。

還有被稱為“關外第一盜墓賊”的姚玉宗因盜墓被判死刑一案。

由此可見,盜墓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作為三國梟雄的曹操盜墓自然不會被處死,戰漢時“罪不加於尊”。

而且處於東漢末年的亂世,政府職能下降,社會處於三不管的無政府狀態。

但是,作為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的曹操竟然去盜墓,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

當年,項羽就因為盜挖秦始皇陵,結果被劉邦抓住了小辮子。

劉邦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發動天下人一起來聲討他,最後項羽兵敗,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丟了天下。

前車之鑑,想一統天下的曹操肯定知道這事的嚴重後果啊,所以他盜墓有一個原則,絕不盜皇陵,只盜諸侯王陵。

曹操盜墓只為獲取金銀銅充作軍費,而王陵所陪葬的金銀並不比皇陵少,甚至有過之,富可敵國的諸侯王比比皆是,每一座陵墓都如同金庫一般。

我們再說陳壽的《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作為與曹操同時代的人,而且又是一個史官,他不可能不知道曹操盜墓一事,那他為什麼不寫呢?要知道,陳壽寫曹操的中心思想是為了歌其功頌其德的,如果再把曹操盜墓這一極不光彩的醜事給記載下來,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老臉嗎?與自己文章的主旨相悖,所以,《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不見記載就不奇怪了。

這個陳壽與司馬遷一樣,誇一個人能把這個人誇上天,埋汰一個人能把這個人埋汰得一文不值,儘管是記實的史記,但難免帶有個人的感情色彩、個人的好惡。

另外,記載當朝歷史的時候,有的人還活著,要過目,因此也會左右歷史記載的真實性。

前無古人,曹操創造性地成立了專門的盜墓組織這個曹操不愧是軍事家,不僅打仗有一套,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就連盜墓也是有組織有規劃的。

曹操為了更好地盜墓,專門成立了一個盜墓組織——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

“中郎將”是漢代皇帝身邊的御前將軍,專門統領保護皇帝的御林軍。

如《神探狄仁傑》裡的李元芳就曾任正四品的千牛衛中郎將。

“校尉”在秦漢時為軍中的中級軍官,級別比中郎將低,“中郎將”是指揮“校尉”幹具體事情的人,同於現在挖洞取寶的盜墓賊。

所以,盜墓賊又被稱為“摸金校尉”,後來又發展成為“淘沙官”。

“發丘”即盜墓,“發”同“發掘”,可見曹操盜墓的規模是比較大的,不同於小打小鬧的盜墓賊,打洞進墓的地老鼠。

發丘的“丘”——湖北包山大冢盜洞盜洞曹操是如何盜墓的?盜梁孝王墓——曹操的得意之作那麼,曹操是如何盜墓的呢?唐代書法家歐陽詢在《藝文類聚。寶玉部上》中說“操別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這個歐陽詢可不是一般人,詳情見簡介。

歐陽詢● 歐陽詢簡介:歐陽詢,公元557年生人,641年卒,字信本,潭州臨湘縣(今湖南長沙市)人。

唐朝大臣、書法家。

歐陽紇之子。

隋煬帝即位,歐陽詢出任太常博士。

武德3年(620年),投靠夏王竇建德,授太常卿一職。

武德5年(622年),歸順唐高祖李淵,授侍中,累遷銀青光祿大夫、給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冊封渤海縣男,主持編撰《藝文類聚》。

貞觀十五年,去世,時年85歲。

歐陽詢精通書法,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歐陽通善於書法,父子倆被合稱為“大小歐”。

書法於平正中見險絕,號為“歐體”。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

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

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而清末民初的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在《水經注疏》中將“操別入碭”改為“操發兵入碭”。

楊守敬這麼一改,不要緊,直接把曹操盜墓的手段給徹底暴露了。

楊守敬● 楊守敬簡介:楊守敬(1839年6月2日-1915年1月9日),湖北省宜都市陸城鎮人,譜名開科,榜名愷,更名守敬,晚年自號鄰蘇老人。

清末民初傑出的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藝術家、泉幣學家、藏書家 。

楊守敬一生勤奮治學,博聞強記,以長於考證著名於世,是一位集輿地、金石、書法、泉幣、藏書以及碑版目錄學之大成於一身的大學者。

他一生著述達83種之多,被譽為“晚清民初學者第一人”,代表作《水經注疏》,是酈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我們知道,東陵大盜孫殿英在盜掘清東陵慈禧墓時,就是以軍事演習為幌子帶兵進駐陵區的,把外圍通道全部封鎖,明目張膽地進行盜墓。

曹操跟孫殿英一樣,也是帶兵進墓區的。

但帶兵進墓區得有一個由頭,而軍事演習無疑是一個最好的理由了,只是掛羊頭賣狗肉而已。

曹操盜墓是有組織成規模地進行的,不像普通盜墓賊那樣,打個洞鑽進去。

曹操盜墓跟考古發掘一樣,也是採用“大揭頂”的方式。

不過曹操可不在乎什麼“文化層”,他是直搗黃龍——墓室地宮,然後取寶走人。

如果像考古一樣一挖三五年,那黃花菜都涼了。

考古的方式比較慢,打盜洞又不夠徹底,直接把墓頂的封土掀掉,像開門見山一樣把墓室整體開啟,無疑是最好最乾淨利落的方法,如同從自家倉庫裡拿東西,可以一件不落地搬空了都沒問題,喜歡什麼就拿什麼,什麼值錢就拿什麼,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曹操盜墓破壞性極強,“所過隳(huī)突,無骸不露。

”意思是說:他盜過的墓從不回填,挖個大坑,棺材、屍骨散落的到處都是。

在江蘇北部盱眙縣大雲山,江都王劉非墓在古代就被盜了,採用的就是“大揭頂”的方式,挖出了一個直徑達200米的大坑,雨水一灌即刻形成了一個大水塘——龍塘。

這很符合曹操的盜墓手法,很專業,一般人真沒那本事。

考古大揭頂孫權也盜墓,有人說江都王劉非墓也有可能是孫權盜的,但我懷疑他沒那能力。

而且盱眙在長江以北,屬於曹操的勢力範圍,所以是曹操所為的可能性比較大。

現場還遺留有當年的盜墓工具,進一步佐證了盜墓的年代。

但曹操這次盜墓並不徹底,黃腸題湊的棺槨雖然被劈得七零八落,但在外藏槨的迴廊裡還有大量的青銅器、金器、玉器、漆器等上萬件貴重文物沒有被盜走,被考古發掘出來以後,讓今天的人們得以親眼目睹二千年前劉非奢彌的生活。

(詳情見本人文章《大雲山漢墓發掘記》)龍塘——大雲山漢墓黃腸題湊的棺槨江都王劉非● 江都王劉非簡介:劉非(前168年―前128年),即江都易王。

漢景帝之子,母程姬。

前155年立為汝南王。

前154年,吳楚七國叛亂,他年15歲,有勇力,上書自請擊吳,被任為將軍,吳破,徙為江都王,治故吳王所屬之地。

漢武帝元光年間,匈奴入邊,又上書願擊匈奴,不許。

為人好氣力,治官館,招四方豪傑。

在位27年卒。

在曹操的盜墓生涯中,最得意之作當屬盜梁孝王劉武墓了,還因此玩現了,被陳琳抓住了把柄,成為受人討伐的罪證。

梁孝王劉武墓梁孝王劉武● 梁孝王劉武墓簡介:梁孝王墓位於河南省永城市芒碭山南脈保安山東側山腰,距山頂約15米。

梁孝王名劉武,漢文帝次子,死後葬此。

其墓斬山為槨,穿石而藏,墓門向東,墓長56。62米。

梁孝王墓鑿山為陵,墓室巨大,這麼大的墓室肯定是用來存放陪葬品的呀,那得有多少陪葬品,可想而知了。

梁孝王的封地處於富庶的中原地區,富可敵國,據說他死後家裡還有黃金四十萬斤。

曹操看中劉武墓,正是因為他知道劉武很有錢,如果當時有福布斯排行榜,他當是首富無疑。

那麼曹操從劉武墓中盜走了多少寶貝呢?《藝文類聚》上不是說了,“操別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那麼,芒碭山樑孝王墓是鑿山為陵,固若金湯,曹操又是如何開啟墓室的呢?它不同於大雲山江都王劉非墓,是土坑墓,盜起來容易。

曹操再想用“大揭頂”的方法輕而易舉地盜梁孝王墓是行不通了,只能另闢蹊徑。

● 劉武簡介:劉武,生年不詳,公元前144年卒,西漢梁國諸侯王,漢文帝劉恆嫡次子,漢景帝劉啟同母弟,母親為竇太后 。

公元前178年(漢文帝二年)受封代王,公元前176年(漢文帝四年)改封淮陽王。

公元前168年(漢文帝十二年),梁懷王劉揖去世無嗣,劉武繼嗣梁王。

七國之亂時,劉武率兵抵禦吳楚聯軍死守梁都睢陽(今河南商丘),拱衛了國都長安,功勞極大,後仗竇太后的寵愛和梁國地廣兵強,欲繼漢景帝之位,病死未果。

諡號“孝王”,葬於芒碭山。

梁孝王墓肯定也考慮了防盜措施,重達數噸,巨大的封門石應該這一措施,那曹操又是怎麼把它們挪開的?大家知道,曹操可是軍事家,詭計多端,這種踹門行動難不倒他的。

畢竟這墓門是人做的,封門石再重也是人放上去的,可不是外星人所為。

梁孝王墓梁孝王墓平面圖梁孝王墓阿基米德曾說過,“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

”何況數噸的封門石呢?曹操大概也懂得這個原理吧。

而且,不同於劉非墓的是,梁孝王墓是建在半山腰上的,而劉非墓是掘地為陵,在地下二十米處,所以,開啟梁孝王墓的封門並不難,一塊塊撬開順坡推倒就行了。

這種“撬”的方法現代考古也在用,比如湖北梁莊王墓的考古發掘現場就是用的這種方法。

有人把梁孝王墓的開門方法與江蘇徐州龜山漢劉注墓的開啟方法相比較,龜山漢墓的封門石上,考古人員發現了“牛鼻眼”,用於穿繩向上拖拉巨石。

可既然門已經打開了,幹嘛還要拖石頭呢?個人覺得這是多此一舉。

因為那畢竟是門,而不是直徑幾十公分的盜洞,完全可以順利地進出,搬運裡面的寶貝。

徐州龜山漢劉注墓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探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