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量子是什麼?康普頓實驗和光電效應能證明光是粒子嗎?

作者:李春生丨

@一隻大象x西風歪馬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我想我可以有把握地說,沒有人懂得量子力學!”

——費曼

物理大師費曼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這個問題我們先放一放,有個更重要的問題是,量子是什麼?如果不知道量子是什麼,是談不上什麼量子力學,是吧。

談起量子,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粒子。是的,按照粒子物理學,光是光粒子,電是電粒子,質子和中子都是實實在在的粒子,甚至連宇宙的基本作用力都是粒子——透過交換被稱為傳播子的玻色子來傳遞各種基本作用力。在粒子學家們看來,宇宙萬物都是粒子,因此構建了一個粒子標準模型。

其中,傳遞各種作用力的粒子被稱為規範玻色子,分成四類:

引力相互作用:引力子。

電磁相互作用:光子。

弱相互作用:W + ,W ,Z0 玻色子。

強相互作用:膠子。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62種基本粒子又分為:

1。輕子 (12種)(輕子主要參與弱作用,帶電輕子也參與電磁作用,不參與強作用。) (1)。電子,(2)。正電子(電子的反粒子),(3)。μ子,(4)。反μ子,(5)。τ子,(6)。反τ子,(7)。電中微子。(8)。反電子中微子,(9)。μ子中微子,(10)。反μ子中微子,(11)。τ子中微子,(12)。反τ子中微子。

2。夸克 (36種)Quark,層子、虧子 (6味×3色×正反粒子=36種)(13)。紅上夸克,(14)。反紅上夸克,(15)。綠上夸克,(16)。反綠上夸克,(17)。藍上夸克,(18)。反藍上夸克,(19)。紅下夸克,(20)。反紅下夸克,(21)。綠下夸克,(22)。反綠下夸克,(23)。藍下夸克,(24)。反藍下夸克(25。紅粲夸克,26)。反紅粲夸克,(27)。綠粲夸克,(28)。反綠粲夸克,(29)。藍粲夸克,(30)。反藍粲夸克,(31)。紅奇夸克,(32)。反紅奇夸克,(33)。綠奇夸克,(34)。反綠奇夸克,(35)。藍奇夸克,(36)。反藍奇夸克,(37)。紅頂夸克,(38)。反紅頂夸克,(39)。綠頂夸克,(40)。反綠頂夸克,(41)。藍頂夸克,(42)。反藍頂夸克,43。紅底夸克,(44)。反紅底夸克,(45)。綠底夸克,(46)。反綠底夸克(47)。藍底夸克,(48)。反藍底夸克。

3。規範玻色子(規範傳播子) (14種)(49)。引力型-中性膠子(Ⅰ型開弦) 上夸克-上夸克,(50)。引力型-中性膠子(Ⅰ型開弦) 反上夸克-反上夸克,(51)。磁力型-中性膠子(Ⅰ型閉弦) (反)下夸克-(反)下夸克,(52)。磁力型-中性膠子(Ⅰ型閉弦) 夸克-反夸克,(53)。陽電力型膠子 上夸克-下夸克,(54)。陰電力型膠子 上夸克-下夸克,(55)。陽電力型膠子 反上夸克-反下夸克,(56)。陰電力型膠子 反上夸克-反下夸克,(57)。光子(光量子),(58)。引力子(還是一個假設),(59)。W+玻色子,(60)。W-玻色子, (61)。Z玻色子 ,(62)。希格斯玻色子,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怎麼樣,看到這陣勢,誰敢懷疑這個粒子模型的真實性呢?這些粒子都號稱是經過試驗驗證的。好吧,我們來看看這些粒子都長什麼樣兒。

這!這!是粒子嗎?

如果這就是粒子,那什麼是波呢?

粒子和波長竟然長一個樣兒。

問題是,那為什麼不乾脆點稱之為波呢?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粒子學家們看什麼都是粒子,當然不可能稱為波。現在的標準答案是,量子具有波粒二象性。量子既是粒子又是波。

是嗎?我們知道,托馬斯—楊的雙縫干涉實驗證明光是波,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如果真的認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那麼,可以說光在穿過兩條狹縫時光是波呀?

倔強的粒子學家們很誠實,他們一定要用粒子說來解釋雙縫干涉實驗。但是,一個粒子是不可能同時穿過兩條狹縫的,更不用說成千上萬條狹縫了。怎麼辦呢?

玻爾領導的哥本哈根學派提出,在有智慧的生物觀察時,光是實實在在的粒子,光子穿過一條狹縫;沒有觀察時,光才是經典的波,同時穿過兩條狹縫。光是粒子還是波,取決於是否有智慧的生物的觀察,這就是大名鼎鼎的

哥本哈根詮釋

,曾經(1960年以前)是量子力學對波粒二象性權威解讀。很多人以為所有解析量子的理論都是量子力學,其實完全是個誤會,

只有建立在這種不確定原理基礎上的量子理論才是量子力學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但是,問題來了。如果沒有人觀察,月亮就不存在?有智慧的生物看不到的地方,那部分宇宙就不存在?按照這個邏輯,除非存在一個無所不能的神,不然宇宙的角落不可能同時存在。這種奇葩邏輯,連物理大師費米都看不下去了。薛定諤因此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諤的貓”來質疑這種依賴有智慧的生物的觀察的人擇原理(但是,在證實性偏見的作用下,現在,“薛定諤的貓”反而被扭曲成微觀世界的神奇現象)。

人擇原理必然推到出神擇原理,這與科學觀念背道而馳,怎麼辦呢?

為了擺脫觀察者,費曼的解釋是粒子從A地運動到B地,它並不具有經典理論中所描述的那樣有一個確定的軌道,而是一種所有可能運動路徑軌跡的疊加。這就是費曼的

路徑求和解釋

。但是,這個所有可能運動路徑軌跡即使是繞過整個地球,也得面對這個簡單的雙縫啊!即使是我們閉上眼睛,光速也不能是無限的速度啊!都必須面對同時性的問題。這不科學呀。得!這些道路全部是“死路”。

為了擺脫觀察者,風華正茂的埃弗雷特三世的解決辦法是,粒子穿過雙縫的瞬間,宇宙就在瞬間分裂為兩個一模一樣的宇宙,在一個宇宙中,一個粒子從左邊縫隙穿過,另一個宇宙裡,另一個粒子從右邊縫隙穿過來繞過雙縫難題。請注意,從雙縫分裂後的平行宇宙永遠分離並且不再相關聯,兩個粒子如何回到同一個宇宙併產生干涉條紋呢?這就是大名鼎鼎的

平行宇宙理論

,也稱為多世界解釋。宇宙中有多少光子,每時每刻宇宙要分裂出多少個宇宙呢?這不科學啊!

怎麼辦呢?於是有人提出,讓兩個粒子分別穿越不同的空間維度來替代平行宇宙理論分裂後無法再合併的兩個宇宙。即讓一個粒子變成“鬼”粒子穿過抽象的n維空間來繞過雙縫難題,這就是

多維度解釋

。問題是,無論這個“鬼”粒子穿過多少維空間,那也得回到原來的空間維度啊!雙縫干涉實驗還在這兒等著你們呢?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怎麼辦呢?有人在想,管他什麼空間不空間的,有的粒子同時穿過了兩條狹縫,有的粒子只穿過了一條狹縫,有的粒子繞過了整個地球然後穿過了兩條狹縫,但是,只有一條路徑的歷史被保留了下來並被有智慧的生物觀察到,這就是

多歷史解釋

,實際上是費曼路徑求和解釋的升級版。

綜上所述,量子力學的理論部分都不過是雙縫干涉實驗的不同版本的解釋而已,這些基於粒子說的解釋都糾結於一個粒子怎樣同時穿越兩條狹縫。問題是,兩條狹縫的解釋都不能自洽,那麼,更多狹縫時怎麼辦呢?例如偏光眼鏡有數十萬條狹縫,如何解釋一粒光子同時穿越了十萬條狹縫同時到達了我們的眼睛呢?重要的是,“醜媳婦總是要見公婆的”,無論讓量子怎樣“掩耳盜鈴”繞過雙縫選擇難題,所有解釋雙縫干涉實驗的理論都必須自洽地解釋量子在同時穿過兩條狹縫後怎樣相互干涉併產生干涉條紋這個終極問題。

我們知道,真相只有一個,真理只有一個,雙縫干涉實驗證明光是波,證明認為量子是波的經典電動力學(經典物理學)才是正確的理論。但是,既生瑜何生亮啊!一山不容二虎!承認光是波,不就承認自己的理論是錯誤的了。不行!一定要用慣性粒子來解釋雙縫干涉實驗。可惜,沒有一個粒子說的理論能夠自洽的解釋這個簡單的雙縫干涉實驗。這些不能自洽的解釋和理論都應該被扔進垃圾堆了吧。NO!NO!事實上,這些解釋和理論不僅沒有被扔進垃圾堆,反而被奉上神壇,構成了量子力學。魔幻吧!

在微觀領域還有其他量子理論嗎?一家之言不可信啊!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當然,還有一個認為量子是弦的弦理論。弦理論認為量子既不是粒子,也不是波,而是不同振動模式的弦。粒子標準模型中的每一種粒子,弦理論都有一個替代的弦。弦理論是一個地地道道解析光、電子和亞原子粒子的量子理論,事實上,弦理論和量子力學的研究領域完全重疊。

經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和絃理論哪一種理論的描述更接近客觀事實呢?

這是一個被刻意迴避的問題,大多數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弦理論是一種量子力學,而經典電動力學乾脆被排除完全在外,人們以為只有一個量子力學。

問題是,量子力學和絃理論都出現了無法補救的奇異性,而客觀世界並不是奇異性的。說白了,這兩個理論都無法解釋客觀世界。不過,和絃理論迴避不談實驗驗證問題不同的是,量子力學理直氣壯地宣稱理論經過了實驗驗證——粒子加速器的驗證。

我們知道,科學需要實驗驗證。但是,粒子標準模型中的大部分粒子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它們只存在粒子加速器的碰撞實驗中。弦理論更糟糕,沒有任何實驗可以證明弦的存在,沒有任何人發現過任何一種弦,所有的弦只存在數學模型中。說白了,自然界中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弦。

回到重點,量子力學被實驗證明了嗎?

粒子標準模型中的粒子大多數在客觀自然中並不存在,它們都是粒子加速器碰撞的產物。這些在客觀自然中並不存在的粒子能夠描述客觀世界的運作原理嗎?用客觀世界中並不存在的物質構建的模型看起來再精妙,也與客觀世界無關。換句話說,這些只存在於實驗中的粒子和客觀世界一毛錢關係也沒有,根本無法描述客觀現實。但是,這個粒子標準模型又是透過實驗構建的,這是一個邏輯怪圈。我們需要反思的是,實驗的目的是為解釋客觀世界的呢?還是為了解釋(證明)實驗本身?什麼樣的實驗才符合科學的標準呢?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答案很簡單,

自然界的運作是由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物質在其中運作

,因此,

只有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物質被實驗驗證才是真正的科學驗證

粒子標準模型中哪些粒子符合真正的科學驗證呢?

如果說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那麼,有沒有實驗可以證明光具有粒子性呢?

目前,持粒子說的學者認為,康普頓實驗和光電效應是光具有粒子性的實驗證明。

好吧,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實驗是如何證明光具有粒子性的。

光電效應

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在作證實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的火花放電實驗時,發現帶電物體被紫外光照射時會很快失去它的電荷——電子會從金屬表面被髮射出來。也就是說,一些物質(主要是金屬)在光(電磁波)的照射下會釋放電子,所釋放的電子稱為“光電子”,這就是著名的光電效應。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為什麼一些金屬在光的照射下會引發電子的溢位呢?

波動說的解釋

:根據早期的經典理論,如果照射光比較弱(不包括強光)時,要想使電子獲得足夠的能量逸出,必須有一個能量積累的過程而不可能瞬時產生電子。如果入射光較弱,照射的時間要長一些,金屬中的電子才能積累足夠的能量,飛出金屬表面。可事實是,無論光的照射亮度是強是弱,電子的產生都幾乎是瞬時的,不超過10-9秒。

粒子說的解釋

:如果光是粒子,那麼,按照粒子說,只要增加光子的數量和動量,即增大光的照射強度,就可以引發更多電子的溢位。但事實是,增加光照強度,並不能釋放更多的電子。

只有特殊頻率和波長的電磁波才能引發光電效應

綜上所述,

當時的波動說和粒子說都不能自洽的解釋光電效應!

康普頓實驗

1922年,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在研究石墨中的電子對X射線的散射時發現了一個新的現象,有些散射波的波長比入射波的波長略大,即散射光中除了有原波長λ0的x光外,還產生了波長λ>λ0 的x光,其波長的增量隨散射角的不同而變化。

請注意,散射光的

波長變長

意味著光的能量變小了。怎樣解釋散射光的波長變長問題呢?

康普頓認為

光子

電子

質子

這樣的實物粒子一樣是慣性粒子,光(粒)子不僅具有

能量

,也具有

動量

,碰撞過程中

能量守恆

動量也守恆

。X射線量子(X射線粒子)的能量“碰撞”到某個特殊的電(粒)子,這電子轉過來又將

射線

向某一特殊的方向

散射

,這個方向與入射束呈某個角度,輻射量子路徑的彎折引起動量發生變化。結果,散射電子以等於X射線動量變化的動量反衝。用通俗的話來解釋散射光的波長變長問題,光子與電子相撞,光子像普通的小球那樣不僅帶有能量還帶有衝量,當它和電子相撞時便將自己的能量交換一部分給電子,這樣一束光子方向改變、能量下降。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按照粒子說,

粒子的能量取決於速度——動量,動量與速度正相關,速度大,則能量大;速度小,則能量小;速度不變,意味著能量不變

。如果把光看作是慣性粒子的話問題就來了,如果認為光速不變,那麼,意味著光子的速度不變,動量不變。散射光的能量變小了,是光速變慢了嗎?事實是,光速並沒有變慢!所以,用粒子說並不能解釋散射波的波長變長現象。綜上所述,粒子說無法解釋康普頓實驗,康普頓實驗不能證明光是粒子。恰恰相反,康普頓實驗中散射光的波長變長證明了光是振動的波,因為,波長、頻率、偏振、衍射是波的概念。粒子說只有動量和自旋的概念。

愛因斯坦發現了這個問題,他提醒物理學者們不要僅僅看到光的粒子性,還要注意康普頓在實驗中正是依靠X射線的波動性,即散射光的波長。解釋的重點是波長和頻率,而不是動量。事實上,用光粒子與電粒子的撞擊無法解釋解釋康普頓實驗,更無法解釋光電效應。

粒子說無法解釋康普頓實驗和光電效應,因此,愛因斯坦決定選擇第三條道路。他認為射向金屬表面的光,實質上就是具有能量

ε=hν

光量子流

。如果照射光的頻率過低,即光子流中每個

光子

能量較小,當他照射到金屬表面時,電子吸收了這一光子(沒有吸收的原理),它所增加的ε=hν的能量仍然小於電子脫離金屬表面所需要的逸出功,電子就不能脫離金屬表面,因而不能產生光電效應。如果照射光的頻率高到能使電子吸收後其能量足以克服逸出功而脫離金屬表面,就會產生光電效應。此時逸出電子的動能、光子能量和逸出功之間的關係可以表示成:光子

能量

-移出一個電子所需的能量(逸出功)=被髮射的電子的最大初

動能

。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方程:Εk(max)=hv-W0。其中,h是普朗克常數;

v是入射光子的頻率

(請注意)。按照愛因斯坦的思想,

提高頻率就是提高了單個光量子的能量

,提高能量後的光量子(例如紫外光),它的單個光量子要比頻率低的光量子含有更高的能量,就可以打出更高能量的電子。提高光照強度,只是增加了光量子的數量,只能打擊出更多數量的電子。而對於低頻率的光,它的每個光量子都不足於激發出電子,再多數量的光量子也打不出更多的電子。根據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Εk(max)=hv-W0,單個入射光子能量ε=hν(=hc/λ)必須大於光電池中電子脫離電池材料表面所需要的逸出功W0。Ε的下降導致v的下降,頻率變小,波長變大。

需要注意的是,愛因斯坦解釋的重點是普朗克常數h和頻率v而不是粒子的動量。E=hν是粒子說方程還是波動說方程呢?問題來了,普朗克是持粒子說還是波動說呢?

1900年,德國物理學馬克斯·普朗克提出,不能假定電磁波連續輻射,必須假定輻射(或吸收)的能量不是連續地、而是一份一份地進行的,只能取某個最小數值的整數倍。這個最小數值就叫能量子,輻射頻率是ν的能量的最小數值。這就是普朗克方程E=hν。E表示能量,ν為輻射電磁波的

頻率

,h為一常量,即普朗克常數。即能量=普朗克常數×頻率。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能量子是什麼?是粒子,還是波呢?

普朗克認為能量子是波,不僅輻射是電磁波,他甚至認為萬物皆是波!即萬物都是由振動的波構成。重要的是,普朗克認為,

只要把連續輻射修改為非連續輻射,經典電磁理論的紫外災變問題就解決了(

請注意!

紫外災變問題的粒子說解決方案就是量子力學)

。也就是說,

經典物理學稍作修改就可以用波動說解決這個紫外災變問題

請注意,普朗克認為光(量子)是波!E=hν是波動力學方程。也就是說,普朗克不是波動學家而是粒子學家。

我們可以看到,愛因斯坦使用的是普朗克的波動力學方程E=hν,但是,他又認為光量子是一種光量子流,這又是粒子說的思路。波和粒子是水火不相容的兩個概念,把光看成是粒子,就無法解釋頻率、波長、干涉和衍射現象。事實上,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解釋是介於粒子說和波動說之間的解釋,但是,絕對不是粒子說的解釋。愛因斯坦是用頻率和波長來描繪他心中實實在在的粒子,遺憾的是,後世的粒子學家們都是這樣,表面上是粒子說的解釋,實際操作使用的都是波動說的解釋。例如使用薛定諤的波動力學方程,沒有一個人使用粒子說的海森堡矩陣力學方程。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目前,光電效應的基本定律有兩種,一是俄國物理學家斯托列托夫的光電發射第一定律(1888年):當入射光的

頻率

成分不變時,飽和光電流與入射的光輻射強度成正比。這是波動說的解釋。二是愛因斯坦的光電發射第二定律:光電發射體發射的光電子的最大動能隨入射光

頻率

的增大而線性增加,與入射光強無關。這兩個基本定律都是波動說的概念。但是,人們對此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仍然認為光電效應是光具有粒子性的證據。

回到主題,還有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具有粒子性呢?如果沒有任何實驗可以證明光具有粒子性,我們還能說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嗎?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非科學?

我們知道,科學與非科學的判據1、是否符合事實。凡符合事實的是真理、是科學。凡不符合事實的是謬誤而非科學。

2、命題一致判據。凡是命題、陳述能夠保持邏輯一致或一貫的是真理、是科學。相反則是謬誤而非科學。

3既符合事實又命題一致判據。凡是作為真理的科學,對外要符合事實,對內則要達到命題的邏輯一致或一貫,否則只是謬誤而非科學。

人們聲稱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是,卻沒有任何實驗可以證明光具有粒子性。把什麼都看作是實實在在的慣性粒子,卻無法解釋客觀世界裡最常見的電磁波,例如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等等波長稍長的電磁波(無線電波的波長可以達到幾千公里,無線電波傳播速度是光速,如果無線電是無線電粒子,那麼,因為最短的距離是直線,在無線電波的波狀傳播路徑上,無線電粒子的速度是超過光速的)。把光看作是慣性粒子,連簡單的雙縫干涉實驗都無法自洽的解釋,更無法解釋光子如何同時透過兩條狹縫產生干涉條紋。還有,粒子標準模型要求傳遞基本作用力的玻色子質量必須為0,但是,實驗證明(正是粒子加速器)玻色子質量並不為0 。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無法解釋客觀現象的理論符合科學判據的要求嗎?

什麼是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由哥本哈根詮釋、路徑求和解釋、平行宇宙理論(多世界解釋)、多歷史解釋、多維度解釋、粒子物理學、粒子標準模型理論、高能物理學、規範場理論、楊-米爾斯理論、量子場論、量子色動力學、量子引力理論等等不同的理論構成。哪一種解釋或理論能夠代表量子力學呢?事實上,量子力學根本就不是一個完整統一的理論,而是許多種理論或解釋構成的混合體。

《尋找薛定諤的貓》的作者約翰·格里賓總結道:“許多量子學家設計一些實驗並不是為了解釋疑惑,而是想告訴眾人量子力學的本質就是奇異性的。他們認為量子理論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就是存在著許多關於這種存在‘究竟意味著什麼的’的不同解釋。就其哲學基礎而言,這些解釋之間大多是相互矛盾的。量子理論看起來對許多相互之間相互排斥的解釋都是允許的。就像在實驗中光子同時透過雙孔(雙縫)一樣,在某種意義上,所有的解釋都是正確的,有一些物理學家並不試圖說明哪一些解釋是正確的,而是建議我們從各種不同的解釋中多少了解了解一下量子世界,將所有的觀點都考慮進去,將其看成各種可能的疊加。事實上你可能會發現有少數物理學家(這些人根本就不願意去思考這些事情)頑固地堅持一種觀念,那就是他們所喜歡的那種解釋才是正確的,而其他的解釋‘顯然’都是錯誤的。”[《尋找薛定諤的貓》第354頁]

量子是什麼?是振動的粒子?是振動的波?還是振動的弦?到目前為止,人們連量子是什麼都不能確定,怎麼談得上構建一個完整統一的量子力學呢?理論自身無法邏輯一致統一的理論符合科學判據的要求嗎?

綜上所述,量子力學不符合三大科學判據,根本不符合邏輯一致性原則。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波粒二象性這塊遮羞布還能繼續使用嗎?

在弦理論提出量子是弦的那一刻,波粒二象性就破產了。但是,事實並不能動搖粒子學家們的

信仰

。是什麼矇蔽了人們的眼睛?是什麼奪走了人們的科學精神?是證實性偏見(confirmation bias,是指個人在主觀上支援某種觀點的時候,往往傾向於尋找那些能夠支援自己原來的觀點的資訊,而忽視那些對己不利或矛盾的資訊,以支援自己想法的現象)嗎?

我們身處在同一個宇宙,卻有經典物理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和絃理論四種互不相容的理論。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理論能夠達到可以自洽解釋宇宙所有問題的終極理論的標準,這意味著所有的理論都不完備。

面對未知的世界,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

反思

在經典物理學時代,物理學是從自然現象中發現規律,總結出因果邏輯關係,構建理論,這些理論構成我們的科學常識。

而相對論、量子力學和絃理論卻不約而同的提出:理論決定我們能發現什麼。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問題是,理論又從哪裡來?

現在,人們先提出假說,構建(數學)理論模型,然後再尋找證據證明。然後,在這個理論的基礎上構建更多的理論。發現與客觀事實不符,再推出新的假設來彌補邏輯漏洞。最後,人們往往忘記了最初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基於客觀自然構建理論和脫離客觀自然構建理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科學正規化,這是科學研究思維方式的巨大差異。殘酷是現實是,脫離客觀事實的物理理論都存在無法消除的奇異性,問題是,我們身處的客觀世界並非是奇異性的。因此,我們必須回答一個問題,物理理論是為解釋客觀世界呢?還是為了證明一個理論的正確而創造一個適用這個理論的世界呢?

如果科學正規化錯了,同樣的證據往往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如果正規化錯了,資訊、資料、史料越多,距離真知反而越來越遠。

理論從哪裡來?也許,當物理理論迴歸客觀常識時,理論物理學才能繼續進步。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黑格爾認為:哲學總是在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中發展的,全部哲學史是一個廝殺的戰場,堆滿了死人的骨骼。整部人類哲學史充滿著哲學家們互相批判、互相推翻、互相取代的鬥爭。科學發展史同樣如此,人們對自然的認識並非一成不變,從古希臘諸子百家到哥白尼、伽利略、笛卡爾、牛頓、胡克、惠更斯、麥克斯韋、普朗克、愛因斯坦、薛定諤、玻爾、費曼等等,探索者們的觀點雖有繼承和發展,但也有批判和否定,科學同樣是在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中發展。我們總是用更精確的答案替代舊的答案。什麼是真理呢?我們不要急於下結論,萬一你的答案是錯誤的呢?科普不是告訴人們一個明確的答案,科普的意義在於喚起人們的思考,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只有直面問題,才有可能去解決問題!只有經過懷疑和批判考驗的理論才能稱之為科學理(反之只是一個假說)!只有經過時間考驗的的理論才是真理!

尤瓦爾·赫拉利指出:“尊重知識、聽取學者意見很好,但發展到崇拜任何人的程度都很危險,包括崇拜學者。一個人一旦被推崇為先知或權威,他(她)自己都可能信以為真,進而變得驕傲自大,甚至陷入瘋狂。對追隨者而言,一旦他們信奉某人為權威,便會自我設限,停止努力,只期待著偶像來告訴他們全部問題的答案和解決方法。即使答案是錯誤的、方法是糟糕的,他們也會通盤接受。”

先賢們幾千年積攢下來的思想成果滋養了我們的智慧,他們點亮了一個又一個燈塔,指引著人類的發展方向。沒有人的觀點全部正確,也沒有人的觀點一無是處。有些觀點後來被事實證明是一個個錯誤,那也是他們在錯誤的地方樹立起了一個個指引正確航道的航標燈。

我們面對(科學先賢們)不朽的理性群碑,也就是面對永恆的科學靈魂。在這些靈魂面前,我們不是要頂禮膜拜,而是要認真研習解讀,讀出歷史的價值,讀出時代的精神,把握科學的靈魂,我們要不斷地吸取深蘊其中的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並使之成為推動我們前進的偉大精神力量。[牛頓,《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弁言第5~6頁]科學的精神是什麼?那就是敢於質疑權威的勇氣和對一切事物保持好奇的眼光。智慧從懷疑開始,真正的科學精神是理性、懷疑、批判和實證。終極理論不會是一個全新的理論,它就藏在現有的理論之中,當我們以客觀邏輯為工具,就能在錯綜複雜的觀點中找出宇宙真實的脈絡。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一隻大象—體系與體系的對話》參考及引用

1。[美]約翰·格里賓(John Gribbin):《尋找薛定諤的貓》,海南出版社,2009年2月第2版,ISBN978-7-80645-813-6

2。[奧]E·薛定諤(Erwin Schrdinger):《薛定諤講演錄》,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2013年10月第10次印刷

3。[美]利昂·萊德曼(Leon Lederman),迪克·泰雷西(Dick Teresi):《上帝粒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4。[美]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5。[[美]B·格林(Brian R Greene):《宇宙的琴絃》,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4月第3版,ISBN978-7-5357-3270-5

6。[中]趙凱華、鍾錫華:《光學》(上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1月第1版,2011年10月第20次印刷,ISBN978-7-301-3/O。025

7。[英]牛頓(Sir Isaac Newton):《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2014年4月第15次印刷

8。[英]彼得·柯文尼(Peter Coveney),羅傑·海菲爾德(Roger Highfield):《時間之箭》,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3月第2版第15次印刷

9。[美]S·溫伯格(Steven Weinberg):《終極理論之夢》,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第3次印刷

10。 [美]倫納德·薩斯坎德(Leonard Susskind):《黑洞戰爭》,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1。 [英]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時間簡史》,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第28次印刷

12。[美]基普·S·索恩(Kip Stephen Thorne):《黑洞與時間彎曲》,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第2版第10次印刷

13。[美]卡洛林·皮特森(Carolyn Collins Petersen),約翰·布蘭特(John C。Brandt):《從哈勃看宇宙》,海南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ISBN 7-5443-0710-7/P。3

14。[意]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2013年2月第5次印刷

15。曹天元,《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2013年9月第一版,2014年12月第七次印刷。ISBN-978-5502-1745-4

16。 [英]保羅·戴維斯(Paul Davies),朱利·安布朗(J。R。Brown),《原子中的幽靈》,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1月第1版。ISBN978-5357-9533-5

17。[布魯斯·羅森布魯姆,弗雷德·庫特納,《量子之謎》,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