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半夜夢醒,這首詩比喻形象,最後兩句更是畫龍點睛

一首詩如果沒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篇,也不見跌宕起伏的敘述,那就一定要有一個繞樑三日的結尾。南宋詞人姜夔就認為,

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馬

。試想一批疾速馳騁的駿馬,如果要將其截住,不僅需要驚人之力,還要有高超的技巧。

白居易半夜夢醒,這首詩比喻形象,最後兩句更是畫龍點睛

很多文學功底深厚的作家都有這樣的能力,比如李商隱驅車於荒原,雖然感覺夕陽無限美好,又慨嘆時近黃昏。本來是熱情謳歌,忽然筆鋒一轉,留下無盡餘韻。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前面看似平鋪直敘,最後卻別出巧思,婉曲達情,實在是真切感人。

正因為結尾經常點明題旨、傳情達意,所以作者也都非常重視,讀者也能借此提高鑑賞水平。中唐一位詩人也很講究開篇和結尾,常常給人一種深刻的啟迪。下面介紹的是白居易半夜夢醒,這首詩比喻形象,最後兩句更是畫龍點睛。

白居易半夜夢醒,這首詩比喻形象,最後兩句更是畫龍點睛

新制布裘

唐代:白居易

桂布白似雪,吳綿軟於雲。

布重綿且厚,為裘有餘溫。

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

誰知嚴冬月,支體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撫裘起逡巡。

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

安得萬里裘,蓋裹週四垠。

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

白居易半夜夢醒,這首詩比喻形象,最後兩句更是畫龍點睛

白居易是大家十分熟悉和喜愛的偉大作家,他自小聰慧,而且勤奮苦讀,二十出頭就進士及第,不久就進入了仕途。詩人關心社稷百姓,經常在作品中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感。這首詩平易樸實,如同白話,卻反映出詩人博大的情懷。

白居易年輕時曾經愛過一位叫湘靈的姑娘,他們情投意合,堪為佳侶。可是當詩人想讓母親去提親時,卻被一口拒絕。一氣之下,白居易便多年不娶,直到他36歲擔任左拾遺時,才迎娶了楊虞卿的從妹為妻。不過此後白居易也非常珍惜這段婚姻,他的愛妻也對他照顧得體貼周到。

白居易半夜夢醒,這首詩比喻形象,最後兩句更是畫龍點睛

有一次妻子為他新制了一件布裘,他穿在身上,也暖在心裡。可是有一次半夜夢醒,忽然就感觸很深,於是賦詩一首。前四句介紹布裘的外觀和質地,潔白的新衣好似白雪,柔軟的質地又賽過輕雲。不僅結實鬆軟,做成袍子穿在身上,剛脫下來時還有餘溫。

作者把新衣比作當時非常珍貴的“桂布、吳綿”,又用“雪、雲”形容其潔白的顏色和柔軟的性質,比喻非常形象。

而“餘溫”二字,也是妙語雙關,既體現了其保溫特點,也傳達了對愛妻勞動成果的珍惜。

白居易半夜夢醒,這首詩比喻形象,最後兩句更是畫龍點睛

接下來就更具體地敘述自己如何愛惜這件新衣,詩人早晨坐起來就披著新裘,夜晚還用其蓋著睡。在這樣的寒冬臘月,詩人感覺全身都暖如陽春。

“朝擁、夜覆”,具體生動地描寫了詩人對這件裘袍愛不釋手,也為後面的轉折埋下伏筆。

詩人盡情地享受了新裘帶給他的欣喜和溫暖,晚上也睡得很香。可是過了一陣子,他似乎又有些不安,有一天半夜直接就無法入眠了。

詩人一邊撫摸著新裘,一邊來回不停地走動,心中也百感交集。他頓時想起自己年輕時曾經說過的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如今自己的生活條件雖然有所改善,但依然還有無數百姓日子十分艱難,就連飯都可能吃不飽,不用說穿裘袍了。

白居易半夜夢醒,這首詩比喻形象,最後兩句更是畫龍點睛

詩人從小接受儒家教育,也讀過杜甫晚年的作品,他從中得到啟發,也深深地祝願,希望得到萬里長的新裘,可以蓋裹周圍。這樣的想象雖然有些浪漫,卻彰顯了作者博大的胸懷。

最後兩句更是點睛之筆,詩人雖然沒有能力幫助更多人,但是他卻真誠地盼望天底下沒有寒士,都像自己那樣生活安穩、寒夜裡也溫暖如春。這裡的“寒人”也是一語雙關,既指大家都有棉衣,又指百姓們都能得到朝廷的關懷。

白居易半夜夢醒,這首詩比喻形象,最後兩句更是畫龍點睛

白居易的這首詩樸素直白,如同白話,讀後卻令人感到一份溫暖。詩人採用先揚後抑的技法,先描寫自己得到新裘後的喜悅和興奮,再表現內心的擔憂與惆悵。

詩人並沒有慶幸自己暫時不受風刀霜劍的侵襲,

而是關心更多的“寒人”,甚至痴想可以得到“萬里裘”

。但結尾若無妙筆生花,全文也略顯單薄,所以最後10字,才是昇華詩意的絕妙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