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伏地魔為什麼不是一個迷人的反派?

拉回年代久遠的回憶,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是系列的分水嶺。

在這一年裡,一直如天際隱雷般遙遠的,活在人們低言絮語中的

伏地魔終於復活

;在迷宮對決中,伏地魔重創哈利,

索命無辜的羔羊塞德里克

;當噩夢歸來,試圖架起防火牆避免恐慌蔓延的

魔法部正式接管霍格沃茨

,鄧布利多的地位被架空。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伏地魔為什麼不是一個迷人的反派?

戰鼓聲聲,內憂外患,漂浮在天際的食死徒比張牙舞爪的黑魔王形狀烏雲更令人驚悚,青春萌動和歌舞昇平在黑色恐懼之下四處逃散,支離破碎。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伏地魔為什麼不是一個迷人的反派?

按理來說,

導演給足了伏地魔排面

,每次出場都浩浩蕩蕩,鯨吞魔法部、蒞臨霍格沃茨,電閃雷鳴、屏障碎裂飄落。這些經費不菲的大場面,也能看出導演想要

打造史詩的野心

,即便沒有《星球大戰》的帝國兵團,也至少能與《指環王》裡的千軍萬馬一決高下。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伏地魔為什麼不是一個迷人的反派?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

從古至今,慾望帶來對權力的渴求,是所有反派的力量源泉。

對於慾望本身的解釋和表達,是否能夠產生人物的深度和廣度,就在人物塑造中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這裡我們參考幾位人氣極高的迷人的反派。《雷神》系列的

洛基

,出身冰霜巨人卻被奧丁收為養子,從小洛基就希望自己能夠被父親重視,希望比哥哥更加優秀。即便他燒殺搶掠、試圖一統地球,也帶著

對自我身份不認同和自身力量不如哥哥強大的自卑感

。這種複雜的情緒讓洛基的人格變得完整。

有人會說洛基是亦正亦邪的角色,那我們可以再看看純粹之惡的代名詞,

《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

。小丑認為如果不是為黑暗的現實所迫,誰不願意做英雄?因此他一次次挑戰蝙蝠俠不殺罪犯的底線,一次次測試哥譚市民,是否會為了自身安危犧牲陌生他人。小丑的行為是反社會的,而他的人性實驗卻往往能獲得成功。因此不得不說,小丑的

價值體系是非常完備的

,且這個角色

對於現實和人性的認識讓他無視社會規則的束縛

,為他毫無章法的殺人行為找到了依據。這些層層相扣的勾連讓小丑的人格變得完整。

伏地魔也是一個缺乏人性的純粹的害人精

,但是和一舉拿下奧斯卡的“小丑”希斯·萊傑相比,拉爾夫的伏地魔顯然沒有展現出純惡之美。

電影

對他的童年著筆寥寥

,只說他是在在孤兒院和鄧布利多相遇,彼時的他因為會使用魔法而遭到欺凌。因此不難看出,

伏地魔的童年是沒有父母和同伴的關愛的

,所以他在成長中顯得冷漠、不安,試圖抓住更多來保證安全感。他和哈利不同,雖然哈利從小失去父母,但他在年幼之時受到了父母深切的愛護,母親莉莉在哈利的嬰兒床邊為了救他而死於非命。因此無論

哈利往後經歷了怎樣的折磨,他的心中都有來自父母的避難所

,他有著來自嬰兒時期最原始的安全感。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伏地魔為什麼不是一個迷人的反派?

所以有安全感的人宅心仁厚、英勇無畏,最後成為蓋世無雙的俠客;而缺乏關愛的人無牽無掛、邪氣橫生,最後成為為至高權力癲狂的黑魔王。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伏地魔為什麼不是一個迷人的反派?

哈利和伏地魔是一體兩面,電影中也比較好地展示了兩者不同的成長環境帶來的不同人生走向。

這樣看來,伏地魔的邪惡最起碼是有章可循的,是立體的。

然而一個好的反派,如果

沒有強大的人格魅力

,無法吸引忠實的良將,隻身難抵霍格沃茨師生同心。鄧布利多去世,學校驟然黑暗肅穆,哈利為其捨生忘死,可見其受尊敬程度;伏地魔大廈將傾,盧修斯一家倉皇出逃,是否是牆頭草暫且不論,就連跟隨多年的愛將都不是死士,其人格魅力可見一斑。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伏地魔為什麼不是一個迷人的反派?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伏地魔為什麼不是一個迷人的反派?

首先,伏地魔的手下無良將。

瘋狂的貝拉特里斯毫無分寸,傲慢驕矜的模樣絕不能成大器;以貴族純血自居的盧修斯粗魯霸道,魔法不甚高強只能以奚落格蘭芬多學院一干人為樂。而伏地魔自己也蠢鈍如豬,倘若不是當年對哈利一家痛下殺手,恐怕斯內普還不會轉投鄧布利多的陣營。

手下各懷鬼胎,性格頑劣,但凡發生一點小小變化,整個組織沸反盈天

,這一點,連曼森的手下都不如。(對不起,跳戲《好萊塢往事》了。)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伏地魔為什麼不是一個迷人的反派?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伏地魔為什麼不是一個迷人的反派?

同時,伏地魔沒有一套完備的信條

。說實話,看完全系列,我只知道伏地魔要追求權力,卻沒有看清他需要什麼。他的世界裡只有蛇的低語、征服和控制慾,以及一招斃命的阿瓦達。他就像一個潘多拉魔盒,自顧自地釋放各種壞的因子,使人畏懼,卻沒能使手下奉他為信仰。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伏地魔為什麼不是一個迷人的反派?

創造信條是成功領導者的關鍵,而這在其他作品中也有所體現。

《X戰警》系列中,

萬磁王

的信條是人類無法和變種人和平共處,因此需要剷除人類,留下進步的血脈。《銀翼殺手2049》中,

複製人華萊士

的信條則是複製人的繁衍是未來的關鍵,因此他不惜任何代價地尋找那個唯一能夠生育後代的複製人瑞秋。

這些電影的主題都是講述

人類和“異人類群體”的關係

,《哈利波特》也是,從頭到尾貫穿了麻瓜和魔法師的關係的命題。

如果《哈利波特》也能夠在這種群體間的共存的探討上有所深入,想必黑魔王的價值觀也能更完整地呈現。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伏地魔為什麼不是一個迷人的反派?

還記得

滅霸

打響指之後,獨自坐在夕陽下,人影漸漸變小,世界漸漸變大。半數人灰飛煙滅,星球恢復生態平衡,選擇告老還鄉。僅僅只有幾十秒的鏡頭,卻讓電影的意境剎那高遠。

說到底,是《哈利》後幾部的

導演大衛·葉茨的作者性欠缺

,沒能更好地提煉鉅著,把《哈利》拍成了升級打怪式的電子遊戲。《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

導演阿方索·卡隆的執導顯然是系列最佳

。盧平教授為在空中長廊為哈利追憶莉莉,狼人蕩氣迴腸的人生也能略窺一二;危機四伏的時刻,小天狼星與哈利共同欣賞月下霍格沃茨的美麗。即便只有幾十秒,電影的人文關懷也驟然增加。然而這些本該可以讓伏地魔更加迷人的靈光(如閃回式的伏地魔人生檢索、與麻瓜的童年牽扯等),卻在大衛·葉茨粗糙刻板的行進中滅亡了。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伏地魔為什麼不是一個迷人的反派?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伏地魔為什麼不是一個迷人的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