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虛皆是假象,月亮何曾有缺?

長期的農耕社會,我們對月亮自古以來就有細緻的體察。陽曆 15 號月不必圓,而陰曆,每月十五總是月圓。正月十五元宵、七月十五中元、八月十五中秋,都是傳統大節。

太陽總是圓的,而月亮變化,自古就細緻地為之命名:朔、望、晦;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月牙兒、一鉤新月、 一輪滿月。

盈虛皆是假象,月亮何曾有缺?

在對月亮的觀察中,人們逐漸發現“月到中秋分外明”。秋分時太陽光線垂直照射在赤道上, 一天的晝與夜等長,古時祭月選擇在秋分。但秋分多不是滿月,農曆八月十五是最接近秋分的一個滿月之日。這一天秋高氣爽,夜空如洗,月亮又大又圓,於是中秋節就選擇在了八月十五。

我們觀察月亮確實是有圓缺,為什麼有圓缺?這是因為月球會繞著地球公轉,而站在地球上的人觀看月球被太陽照射的表面角度在改變而形成的。例如農曆初七上弦時我們看到月球的側面,滿月時看到月球的正面,二十四日下弦又看到月亮的另一面側面。

其實,月亮並沒有圓缺,只是觀察角度的原因,讓我們看到月亮的圓缺。所以盈虛皆是假象,月亮何曾有缺?

盈虛皆是假象,月亮何曾有缺?

如今許多人特別迷茫,對人、財、物的執著相當可怕,加上社會風氣的推波助瀾,自己很難從中解脫出來。儘管這些很折磨人,但他們卻無力自拔、越陷越深,導致心理疾病越來越多,越來越對人生不滿,對社會仇恨。

因此,要想擺脫這一切,需要培養無貪心,無貪的特相是心不貪求物件,不執著物件,猶如水珠不會黏著荷葉。貪是心想要所緣,執著物件,想要佔有、擁有物件;無貪正好與貪相反,無貪是心不執取物件,不貪求物件。貪是心黏著物件,就好像燒焦的肉黏著油鍋一樣,難以拔出來;但是無貪就像水滴到荷葉一樣,荷葉稍微一提起來,水就滾下去,不會黏著在上頭,或者像油和水一樣,不會混在一起。作用是不執取。表現為不執著,就好像一個人不小心掉到糞坑中,當他很辛苦地爬出來後,就不會想再跳下去。

無貪表現為心不會黏著目標。近因是如理作意。貪是由於不如理作意,認為物件有樂味,所以才起貪;對於無貪來說,由於如理作意,知道物件是無常、苦、無我、不淨的,因此心能夠遠離物件,不黏著。例如:當一個人很慷慨地佈施的時候,那麼他對自己的財物也是屬於一種無貪的表現。

若能認識心的本性,或對俗世的虛幻無常通達無餘,認識到盈虛皆是假象,月亮何曾有缺?一切的痛苦則很容易轉為道用。

盈虛皆是假象,月亮何曾有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