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不應該大聲朗讀?想提高學習能力你就這麼做!

應不應該大聲朗讀?想提高學習能力你就這麼做!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

當我們在學校晨讀或者在課堂上學習課文時,老師總會讓我們“大聲讀出來!”不少孩子對於這種閱讀方式是有些抗拒的,認為:傷嗓子、費神,或者是認為這樣做有些丟人,感覺實在拉不下面子。

但是說到底,我們到底應不應該大聲朗讀呢?

答案是:應該。

老師要求我們這樣朗讀,其實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

作用一:有利於加深記憶

其實這個理論大家應該都聽過,這種透過大聲地、重複性地閱讀的方法,是加深記憶的“硬核”方式。透過大聲地朗讀,我們大腦表層的記憶迴路會處於活躍的開啟狀態,形成優質記憶的“通道”也因此被打開了。同時,大聲朗讀,使我們的記憶迴路反覆“疊加”,從而使這份記憶屬於你自己,甚至可以做到“過目不忘”。

尤其是對於缺少自身記憶方法和優勢記憶策略的同學,大聲朗讀可以強制性地使你記住一些必須記住卻因為枯燥容易分神的知識

作用二:有利於刺激腦神經活躍、開發我們的大腦。

朗讀本身就能透過口腔動作帶動肌肉、呼吸的運動,從而啟用我們大腦的多個區域(特別是額葉、顳葉和頂葉),而由於長時間處於運動狀態,我們的血液流動會相應的加快,腦神經的活動也會處在興奮精神的狀態。

長期定期地去進行這種型別的刺激,有利於我們的大腦變得更加靈敏好用,各方面機能都會得到提高。

同時,大聲朗讀時,由於耳腔共鳴,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聽到自己的聲音(甚至比旁人聽到的更加清晰、有節奏),我們的大腦會隨著朗讀,形成多重感官體驗,可能會伴有情景再現、韻律音樂節奏等,而我們知道,人的右腦也叫“藝術腦”、“創造腦”,對於影象、聲音、想象這類元素的綜合呈現,有利於更好地開發訓練右腦,從而使我們具備更加豐沛的情感的更強大的創造想象能力。

作用三:能夠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改變孩子的性格

大聲朗讀在另一個層面來說,透過不斷練習做得更好其實也是在鍛鍊我們的說話能力,長時間地朗讀習慣,更有利於各種語言素材的積累,那麼由於瞭解的知識領域更多,孩子的表達內容也會相應的豐富。

同時,如果孩子能堅持大聲讀課文及其他文章、書籍,當他的朗讀能力達到一定水平(指的是能做到肌肉放鬆、鏗鏘有力、抑揚頓挫、情感飽滿地誦讀),那麼即使他本身性格較為內向,由於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他也會變得比之前更愛講話。此時,就相當於能夠克服一些自卑心理。而當孩子能把自己的勇氣、力量、感情讀出來時,他就會慢慢不再自卑,變得外向了。

作用四:有利於增強人文底蘊,提高文學素養

每篇文章、書籍都有著“詩”的美,這種“美”在聲情並茂中融為人們的思想靈魂,日積月累下來,就會融入自己的精神風貌,增強自身的底蘊。

而只有在大聲誦讀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轉、合,才能更好地去學習這些文章的精髓,以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和寫作能力。

應不應該大聲朗讀?想提高學習能力你就這麼做!

其實不僅是中小學生應該堅持大聲朗讀,不論什麼年齡階段,這都是一種很有益處的閱讀方式。你去到任何一個大學校園,總會看到很多藝術專業的學生練聲,也能看到很多考研的學子在大聲誦讀,還能看到周邊居住的老人在路邊湖邊練嗓練氣,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習慣養成。

每天早上拿出半小時大聲朗讀,不僅提神醒腦,而且好處多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