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解讀:色彩的力量

層次地暗喻人物情感,以達到塑造人物的目的。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中,葛麗葉與範·拉文畫室對話的畫面,前景瓷器以藍白為主色調,中景葛麗葉的服裝為棕色和灰色,後景的簾子是淺紫紅色。導演將整個畫面中環境與人物的色彩都處理成低飽和度的狀態,既塑造了古典美感,也讓畫面色彩更加和諧一致,後景還使用了維米爾的風景油畫一《代爾夫特的風景》,明淨透亮的光線展現了繁華美麗的荷蘭小鎮。導演利用風景畫給觀眾營造一種葛麗葉身處室外大環境的視覺錯覺,並凸顯中景葛麗葉的侷促,以及在面對範·拉文這樣的上層階級時的無助感。

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解讀:色彩的力量

主人公葛麗葉是一個具有獨立思想、追求自由平等、聰明堅韌的少女,她的服裝色彩單純,以灰色、亞麻色、淺棕色等清淡、雅緻、偏暖色調的顏色為主,這不僅符合人物特徵,也體現了葛麗葉的階級地位。導演在處理葛麗葉人物心理變化時,多次運用淺藍色的披肩搭配葛麗葉的基礎服裝,從色彩上講,這與她本身的服裝色彩基調極不和諧,導演正是運用這種不和諧感打破了色彩的平衡狀態,讓觀眾有微妙的抽離感,以達到利用披肩暗喻葛麗葉對維米爾感情因為階級的巨大差距而被束縛的目的。

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解讀:色彩的力量

對角線構圖通常給人一種強烈的動感,影片中,導演透過結合不同的景別、色彩、光線等向觀眾展現了17世紀荷蘭艱苦的社會環境。以影片中兩處較經典的對角線構圖為例,一是葛麗葉擦拭刀叉為晚宴做準備的鏡頭。導演運用俯拍的運動鏡頭將刀叉等餐具作為對角線主要的拍攝物,在強調方向性的同時給觀眾以力量感,葛麗葉忙碌著的擦拭餐具的手臂與整齊的餐具、通透的玻璃杯形成強烈對比,既增強了畫面衝擊力,又將下層階級的辛勤勞作與上層階級安穩富麗的生活狀態形成對比。

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解讀:色彩的力量

二是下雪天葛麗葉收衣服的情節。導演以晾衣繩作為一條對角線,讓畫面產生線條匯聚的趨勢,向觀眾傳遞一種失衡感。冷調的色彩結合下雪的天氣使畫面更富有戲劇性和故事性,凸顯人物生活的艱辛。晾衣繩將圍著披肩的葛麗葉禁錮在整個畫面的一個角落,給人一種壓迫感,同時也暗示女性在當時社會的艱難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