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人物楊文廣在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是怎樣去世的?

前言:

在文化藝術及戲曲裡,楊文廣是楊家將第四代代表人物,是楊宗保和穆桂英的孩子。他繼承楊家將精神,出生入死為大宋朝抵抗各種強敵,為保國守土立下了許多功勞,至死方休。因此後世文學家專門為其立專。在藝術領域,楊文廣仍然繼承著楊家將外抗外敵,內對奷臣的林格局,以民族英雄形象躍然紙上。

真實歷史上,楊文廣確有其人。其一生在抵抗外敵上,精神傳承著楊家將不懼生死勇於獻身的忠烈,在行動上能力上,也多有成果。那麼他是怎樣的人?如何去逝的?他死後楊家將的情況又如何呢?讓我們來品味這段歷史吧。

楊家將人物楊文廣在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是怎樣去世的?

楊文廣劇照

藝術領域中楊文廣的形象

楊文廣的形象最早出於與其同一朝代的北宋,當時的藝人用說書的方式進行了口口相傳式的演繹。之後到了元朝,有人將其編入戲曲,與楊家將一起進行了舞臺表演及傳唱。到了明朝,當時知名作家熊大木根據宋元時期的各種口頭傳說及當時戲曲劇本等,蒐集整理並加以改編,創作出《北宋志傳》(也叫《楊家將傳》或《楊家將》)。在這一書中,對楊家將各代人物進行了強烈炫染。其中,對楊文廣的故事也很豐富。後世各民間藝人乃至於現代的各種影視作品,大多以此為甚而進行加工創作。

故事中,楊文廣是楊家將第四代代表人物,為楊宗保與穆桂英所生。在對抗西夏的作戰中多次立有大功,在對遼作戰中也同樣數次大敗遼軍。他用兵如神,驍勇善戰,為敵國所忌憚。在朝廷中,同樣為奷臣們所厭惡,數次被陷害。根據評書,在《小五虎演義》中,他死於敵軍之手。該書第50回的題目是:

請援兵桂英聚將,戰頑敵文廣陣亡

同樣,在民間有許多有關楊文廣的傳說。這裡選取兩段,以便更好地瞭解民間對楊文廣的印象。

楊家將人物楊文廣在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是怎樣去世的?

戲曲中的楊文廣

策馬躍澗

在我國永春縣,有一個峽谷,名叫馬跳。傳說宋仁宗時期,交趾國(即如今的越南)叛亂,朝廷命楊宗保為統帥率兵爭討。而楊文廣是先鋒官。大軍出發,來到福建永春。這裡屬於山林地帶,樹木茂盛。楊文廣率先頭部隊行走中,突然鑼聲大作,樹木中衝出一夥強盜。這夥人見楊文廣年輕,以為可欺,一上來圍住就打。

哪裡想到,楊文廣深得楊門武藝真傳,賊頭不是對手,一下被打趴在地上,被同夥拉著躲進林中。楊文廣並不追趕,命令部隊繼續前進。這夥強盜的頭目叫鮑大登,他逃過了幾個山嶺,他的女兒鮑飛雲帶著女兵來助戰。這鮑飛雲可不得了,一武藝了得,特別是一手飛石百發百中。

她抄小路,在一片開闊地擺開陣勢,專等楊文廣。楊文廣領兵到來後,見是一年輕女子,不免心中嘀咕起來:這是來送菜的吧?就這樣一名嬌弱女子也敢來攔路?還沒等他回過神來,鮑飛雲喝道:“尊駕何人?可知從此路過須留下買路錢?”

楊文廣急於趕路,哪顧得跟她多話,大喊一聲:“朝廷官軍在此,讓開!”,策馬舉地楊家槍就作勢向前刺。這鮑飛雲縱馬前來迎戰。兩人打了幾個回合竟然不分勝負。這鮑飛雲假意不敵,騎馬退去,楊文廣縱馬追趕。兩人來到一峽谷邊,也就是那個叫馬跳的山谷。鮑飛雲鞭打一下馬匹,連馬帶人騰空而起,越過那山澗。楊文廣也縱馬一躍,過了山澗。

兩人不打不想識,竟因此情竇初開,結為夫妻,雙雙一起出徵,為國效力。鮑飛雲在平定交趾國中,立下了許多戰功。

楊家將人物楊文廣在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是怎樣去世的?

傳說中,楊文廣南征中的策馬躍澗

寶劍之迷

當初在鮑飛雲與楊文廣縱過躍過山澗時,楊文廣掉出一把寶劍到澗下。此劍十分鋒利,殺過許多敵人,能吹髮即斷。傳說清朝時,有一個賣麥芽糖小販路過此地,見山澗下有一物閃閃發光,於是在一條長繩一的端塗滿麥芽糖,放入山澗,將那發光之後粘住往上拉。發現原來是一把寶劍。結果拉到一半,寶劍掉入山澗下。從此,這把寶劍消失無蹤,再也沒有人見過他。

這些戲曲形象及民間傳聞,增加了楊文廣的人物色彩,把他為國殺敵的英雄本色體現得更為深入而豐富。

楊家將人物楊文廣在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是怎樣去世的?

傳說中楊文廣的寶劍

歷史上真實的楊文廣

歷史上真實的楊文廣生於公元999年。但他到底是誰的兒子存在爭議。曾鞏《隆平集》中說,

“詔錄其子傳永、德徵、文廣有差。”

因此白壽彝以為他是楊延昭兒子。這樣一來,他不是小說裡楊家第四代的代表,而是第三代。

公元1043年,在宋仁宗趙禎時期,陝西、河南、河北等多地暴發農民起義。楊文廣

“班行討賊”,

即按官職大小隨軍出征。這時,他還是個小官吏。但這次作戰後,他因為作戰有功被提撥到殿直的位置上。這個官比此前的大,但仍小於供奉官。

楊家將人物楊文廣在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是怎樣去世的?

此時楊文廣只是個小官

1045年,范仲淹從宰相位置上被擺免,調任邠州知州兼任陝西四路緣邊安撫使。這期間,他與楊文廣相識並有過多次交流。交流中,對楊文廣的軍事才能深感驚訝,認為是個軍事大才。於是把他調到自己的身邊工作。

楊家將人物楊文廣在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是怎樣去世的?

范仲淹提撥了楊文廣

公元1052年,宋仁宗命狄青率兵爭討蠻族儂智高的叛亂。狄青挑選陝西兵馬助戰。楊文廣被選中並隨之參加了戰鬥。楊文廣作戰有功,升任知州。不久後,又調任左藏庫使、帶御器械。這兩個官都沒有實權。

直到宋英宗時期,公元1064年,朝廷評議各有功將領。因楊文廣多次作戰有功,且為楊家之後,被擢升成州團練使。之後再任京師中的禁軍侍衛司步騎兵指揮官。這個武官職位保護著京城安全,是個很重要的位置。

宋神宗趙頊時期,公元1068年,西夏入侵。楊文廣奉命率兵追擊西夏党項軍,將其殺得大敗,殺死許多黨項軍士,且繳獲甚多。宋軍大獲全勝。之後,因功勞甚大,被升為涇州知州及鎮戎知軍。

公元1070年,楊文廣改任鄜州代理知州,之後回到當年他祖父楊業作戰的地方,即、與遼國交界的定州,任副都總管,並升任侍衛步軍都虞候。

四年後,公元1074年,遼國打破之前數十年兩國的平靜,又對宋朝訛詐起來,要總數上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仁宗趙禎大急,詔令大臣富弼前往交涉。北宋增加給遼國契丹人每年歲幣20萬。對此,楊文廣認為契丹人的胃口是填不滿的。此時應該一勞永逸解決問題。因此,楊文廣將自己潛心研究的作戰陣圖以及奪取幽燕地區的策略,獻給了朝廷。

可惜的是,朝廷對他的策略還沒來得及研究,楊文廣就於同年11月病死在軍中,當時他已75歲高齡。

楊家將人物楊文廣在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是怎樣去世的?

楊文廣為國征戰至死方休

結語:

上述事蹟記載於《宋史》及其他同時代的書籍記錄中。

楊文廣是個真實的歷史人物

。其一生為與西夏作戰立下大功,是西夏最終臣服於北宋的重要功臣。同時,他在維護國家穩定及對抗外敵遼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對遼作戰中,數次衝鋒陷陣,為打敗遼國侵吞北宋領土立下許多功勞。

楊文廣的一生多數時間都在為國征戰,乃至於75歲高齡時仍在軍中服役。這是一種死而後已的偉大精神,繼承了楊家將的光榮傳統。他在對西夏及對遼作戰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對收回幽雲十六州為主的幽燕地區,嘔心瀝血,經數年努力製作了策略及陣法圖。只可惜壯志未酬。但這不影響他的精神繼續流傳下來。

真實的歷史上,楊文廣去世後,楊家沒有再出現有影響力的人物。楊家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傳說,楊家將主要將領戰死或被奷臣所害後,奷臣們誣告楊家謀反,楊家孤兒寡母們收起楊家門牌,舉家遷往長白山隱居,從此不問世事。

楊文廣是個真實的歷史人物,藝術與史冊對他身世的敘述有差別。藝術中他是第四代人物代表,是楊宗保的兒子。但史冊稱他的是第三代,是楊延昭之子。據清代楊業後人歸集資料後撰寫的族譜《楊氏族譜》記錄,確有楊宗保及穆桂英其人,而楊文廣是楊宗保的後人。由於歷史久遠,楊文廣的最終身世有待人們繼續研究。

筆者認為,不管他的身世如何,楊文廣作為楊家將裡真實的歷史人物,其身上傳承著中華民族抵抗外敵保護國王的偉大精神,是後世人們學校的楷模。後代文學家為其立傳《楊文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