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的極致是麻木:“母親去世那天,我竟一滴淚都流不出來”

母親的去世,是在沒有母親的陪伴下所經歷的第一場痛苦。

—— [荷蘭]曼弗雷德·凱茨·德·弗里斯

《性、金錢、幸福與死亡》

1

前幾天,有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女孩子私信我,就先叫她小Y吧。

小Y說:

“我覺得自己真不是個東西。”

“我在外地工作,我媽媽上個月出車禍去世了,很突然,我趕回老家時她已經躺在棺材裡了。妝畫得很好,就像她只是睡著了一樣。”

“我很愛很愛我的媽媽,但葬禮當天,我死活哭不出來——毫不誇張,一滴淚都沒有。我小姨都哭暈過去了,她還勸我說,哭兩聲吧,再不哭你媽就聽不到了。”

悲傷的極致是麻木:“母親去世那天,我竟一滴淚都流不出來”

“我看大家都在哭,有人真哭,有人假哭,沒辦法,我只能跟著乾嚎兩聲,可還是一滴淚都沒有。可是我演技太拙劣,親人鄰居似乎能看穿我的把戲,她們的眼神好像在說

‘真冷血啊,親媽去世了都不傷心’

。”

“我無從辯解,因為我自己感覺得到,哭不出來確實是因為不夠傷心。確切說,我的心是麻木的,整場葬禮下來我就像在夢遊,媽媽在天之靈看到我這個樣子肯定很失望吧。我對自己也好失望,當年家裡養的狗狗死了我還哭了好幾天呢。”

悲傷的極致是麻木:“母親去世那天,我竟一滴淚都流不出來”

2

聽完小Y的話,我想到小時候參加外婆葬禮時的場景。

那年我才十幾歲,不太懂事兒的年紀。暑假的某天下午,我在家看書吃冰激凌,突然接到媽媽從醫院打來的電話,說姥姥得肺癌去世了。我很傷心,我甚至都沒來得及見姥姥最後一面。

葬禮在三天後舉行。葬禮現場,同樣有人真哭有人假哭,而我,同樣哭不出來,同樣被表姐勸“哭兩聲吧,再不哭你姥姥就聽不到了”,同樣覺得自己冷血而無恥。

直到三個月後的某一天,我在家睡午覺時忽然夢到姥姥。她就像往常一樣,在下午四點多暖黃的陽光下,滿頭銀髮,裹著小腳,坐在院子裡,手裡搖著蒲扇衝我喊:

“乖乖慢點兒跑,別摔著!”

夢很短,醒來後我腦子還在犯迷糊,心想:“好久沒去看姥姥了,姥姥一定想我了,這週末去姥姥家看看她吧!”一邊想著,一邊又昏睡過去,過了幾秒鐘猛然驚醒:可是姥姥已經不在了啊。

悲傷的極致是麻木:“母親去世那天,我竟一滴淚都流不出來”

是啊,姥姥已經不在了啊。

她已經不在三個月了,以後也再也不會回來了。

而我,竟然現在才真正意識到這一點。

也許是我當時年紀太小,還不懂死亡的意義;也許這場死亡來得太突然,需要長達三個月的反應時間。只記得那天我哭了整整一下午,抱著姥姥的照片問媽媽:“我真的再也見不到姥姥了嗎?”

3

從喪親之痛中恢復過來是一個漫長而艱鉅的過程。莎士比亞在《查理二世》中說道:

“我的悲傷很深很深,痛哭對於我的悲傷來說,只是冰山一角我的靈魂備受煎熬,悲傷還在悄悄滋長。”

受影視作品的影響,我們認為“哭”是人在悲傷情緒中的唯一表現,但實際上,悲傷也是分階段的。荷蘭心理學家曼弗雷德在《性、金錢、幸福與死亡》一書中提到,悲傷為四個階段:

1、震驚和麻木期(shock and numbness):

喪親過後通常會立即進入這個階段,喪親者一時無法接受親人離去的事實,感到震驚和麻木。

2、渴念和尋找期(yearning andsearching):

震驚和麻木的感覺消退後,喪親者往往會“忘記”親人已經死了。哀悼的人會妄想所發生的一切只是一個噩夢,並不願從妄想中醒來。

悲傷的極致是麻木:“母親去世那天,我竟一滴淚都流不出來”

3、解組和絕望期(disorganization and despair):

這個時期逐漸接受喪親的事實,這一痛苦的過程通常包含一系列感受、想法和行為,喪親者會感到生命失去意義。對外界失去興趣,也不關心未來。

4、重組期(reorganization):

漸漸地,喪親者會淡忘喪親的事實,他認識到,因為親人的離去,生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但是自己得讓生活恢復正常,繼續活下去。喪親者會生出重組感和新生感。喪親者會懷念逝去的人,但是開始學習如何在沒有這個人的情況下生活。

4

我告訴小Y:

“你看,哭不出來不是因為你冷血,正是因為你太愛你媽媽了,以至於一時無法接受她不在了的事實。突如其來的死亡,會讓人有種不真實感,因為不真實,所以麻木。”

“是啊,

‘不真實感’,這個詞太準確了。

我經常覺得我媽就是出遠門去了,沒準兒哪天自己就回來了。

‘死’——這麼遙遠而恐怖的詞,怎麼可能和她聯絡在一起呢?

“不過,最近我有了些新的感觸。有時候看到年輕媽媽牽著5、6歲女兒走在路上,就像看見了我媽媽和小時候的我;有時候看到電視劇裡青春期女生和媽媽吵架,我會想,

當年我是不是也這麼不懂事呢?我要是乖一點,媽媽是不是就不會走了呢?”

悲傷的極致是麻木:“母親去世那天,我竟一滴淚都流不出來”

“我對自己有過悔恨,對媽媽有過怨恨,還常常咒罵老天爺不長眼。直到最近,我才終於開始接受這個現實,任我多麼悔恨和怨恨,媽媽都不會回來了。她已經死了,我沒有媽媽了。”

“我只好讓自己白天忙一點,儘量不去想媽媽,一到晚上,我就可以一個人躲在被窩裡盡情痛哭了。我不需要別人來告訴我什麼時候該哭,什麼時候不該哭,因為我和媽媽是彼此最重要的人,我自知這世上不可能有人比我更悲傷,我爸也比不上。”

悲傷的極致是麻木:“母親去世那天,我竟一滴淚都流不出來”

5

和情緒有關的化學反應非常複雜,比如,悲傷到極點時,人會麻木,會嘔吐,但就是不會哭,這一點挺反常識的。

同時,情緒也是分階段的,沒有體會過的人很難感同身受。每個人處理情緒的方式不同,據餃餃的親身經歷和平時觀察,親人離世時哭不出來的人不在少數,因為他們還停留在“難以置信”的階段。

我們要知道,哭泣不是悲傷的唯一表現形式,當悲傷如洪水猛獸時,心理防線難免會決堤。在某種程度上,讓悲傷“限流”正是一種心理上的“防決堤機制”,喪親時看似冷血的表現,其實是潛意識的自我保護。

所以,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給自己一點時間,允許自己和悲傷慢慢和解。

悲傷的極致是麻木:“母親去世那天,我竟一滴淚都流不出來”

參考書籍:

《性、金錢、幸福與死亡》[荷蘭]曼弗雷德·凱茨·德·弗里斯

————————————————-

原創宣告:非溝通不合作,轉載、投稿請務必私信餃子姐。其他平臺擅自轉載者,我們將直接投訴並保留追究責任的相關權利。獲得授權後,請標明文章出處“頭條號:精益醫療”。

精益醫療頭條號,帶你看有趣的醫療話題、醫學新知,不要錯過哦~~

點選關注,不錯失,不迷路

悲傷的極致是麻木:“母親去世那天,我竟一滴淚都流不出來”

精彩繼續:

關於內向者的十大誤解:現代社會已經不需要內向的人了?

原來“迴光返照“”時,器官都在超努力地愛我們

英國心理學家:男人墜入愛河,只需要8。2秒

小酌怡情,大酌才傷身?牛津大學拿550名公務員做實驗:只要喝酒,不論多少,都會傷腦子

“病毒進化論”:病毒想要繁殖,於是把基因整合到人類體內,人類順便得以進化

強制絕育實驗:為實現“種族滅絕”,納粹的人體實驗可以殘忍到什麼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