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到底“變”了什麼?其實和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有些類似

眾所周知,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前338年)是秦孝公時期著名的改革家,在他的變法推動下,秦國從一個邊陲小國逐漸發展成可以稱霸一方的諸侯國。商鞅變法制定新的秦國法律從而徹底改變了秦國,那麼商鞅變法到底“變”了什麼呢?

商鞅變法到底“變”了什麼?其實和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有些類似

周顯王十七年(公元前325年),大良造商鞅率兵圍安逸(今山西夏縣西北),安邑降秦,第二年,商鞅又率軍攻魏之固陽,迫使固陽歸秦。秦因此越過洛水,收復公元前408年被魏奪走的部分河西之地。

為了進一步鞏固秦的統治,加強中央集權,商鞅於周顯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進行了大規模的變革。

商鞅變法到底“變”了什麼?其實和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有些類似

“開阡陌封疆”,廢除井田制。“開阡陌封疆”就是廢除土地國有,把標誌土地國有的阡陌封疆去掉。井田制首廢於晉六卿中的趙氏商鞅變法吸收趙氏改革的經驗,並加以發展,在秦國境內正式廢除井田制,確認地主和地耕農的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公開允許土地買賣,並將政府擁有的授田制度擴大,便於地主經濟的發展,增加地主政權的地稅收入。

大力推行縣制,商鞅最開始變法的時候,在秦國某些地區就已經存在縣一級的行政機構。商鞅變法將這一行政機構推行於全國,使之成為秦國地方政權的基本組織形式。最初設立的縣有30多個,其後,隨著國土的擴張,又增加了許多,每縣設縣令和縣丞,全縣最高行政長官是縣令,縣丞是縣令的助手。此外還設縣尉,長官全縣軍事。縣制的普遍推行,把地方政權和軍權集中到中央,鞏固了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

商鞅變法到底“變”了什麼?其實和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有些類似

統一度量衡。此前,各地度量衡不一,不便於貿易往來。統一斗、桶、權、衡、丈、尺等度量衡後,地區間的商業往來十分便利,商業很快就興旺起來,這一切對賦稅和俸祿制的產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最後一點,擴大疆域,遷都咸陽。咸陽南臨渭水,北依高原,地處秦嶺懷抱,即便與往來,又便於取南山之產物。咸陽城規模宏偉,城內建築有南門、北門、西門,由商鞅監修的咸陽宮在城內,是由眾多的宮殿連線成的宮殿群,雄偉壯觀。為了加強秦王朝的封建統治,商鞅按照中原風尚、習俗‘將秦的社會風俗改變。這次變法獲得了巨大成功,秦的國力在變法之後繼續上升,最後攻下魏國的都成。商鞅變法的成功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商鞅變法到底“變”了什麼?其實和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有些類似

更多歷史解讀,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