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崛起靠得誰?兩千科學家有30%的外國人,華為在全球為鳳築巢

提起華為,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國產之光,但可能你還不知道,華為的崛起,並非全靠國人的一己之力,這裡面還有眾多外國人的身影。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華為就是土生土長的國產企業,它的研發、技術、經營,應該都是中國人佔主導的,但實際上,華為根本就不存在上述情況,它從一開始對自己的定位,就是本部在中國的跨國企業,華為也的確就是這麼做的。

華為崛起靠得誰?兩千科學家有30%的外國人,華為在全球為鳳築巢

據資料顯示,華為在19年時,研發人員多達9。6萬,其中有2000名是科學家,這裡面外國人佔了20%到30%,而且他們還參與,甚至主導了多次華為里程碑式的程序。

比如,華為2g到3g行動網路切換的核心演算法,是一位俄羅斯小夥搞定的;華為攻克ODU關鍵技術,也就是主導5G時代的微波技術,是義大利人搞定的;華為支援的極化碼,後來變成5G標準的一部分,是土耳其人的理論。

可以說,縱觀華為整個發展史,幾乎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轉折,都有外國人的參與,而且,華為求賢若渴的態度,不僅對中國人有效,對外國人也一樣有效。

眾所周知,華為當年為了招攬大學生,可是自己掏車費、住宿費讓學生們來華為實習,當時市場上,工人平均工資一個月300,華為卻出到了600,還時不時就搞漲薪、分紅。

這待遇,在當時來說,已經算是很不錯得了吧?但,華為給國外人才的待遇,卻更加有過之無不及。

華為崛起靠得誰?兩千科學家有30%的外國人,華為在全球為鳳築巢

2004年,華為想要招攬一位叫馬丁·克里納的人,他之前是摩托羅拉和英國電信的高層,身上有不少通訊方面的經驗和技術。

華為當時開出了高新,但馬丁卻不願意,因為他並不想離開老家。

華為就是因為這句話,直接跑到馬丁的家門口開了一家研究所,這家研究所只有一個工作人員,那就是馬丁。

同年,華為想要發展微波技術,它跟光纖的技術一樣,都可以傳遞資訊,但光纖需要實體連結,而微波不需要,目前我國大多用光纖,但到了海上、或者像美國一樣,遠距離傳遞資訊的話,就需要用微波技術。

這個技術涉及一個類似於接收器的部件,叫ODU,它可以把接受的微波訊號進行數字化處理,在當時,全球能做這個器件的公司不超過3家,而且他們還經常斷貨。

所以,華為就想自己捯飭,他們把目光轉向了全球微波技術專家——Renato。

華為崛起靠得誰?兩千科學家有30%的外國人,華為在全球為鳳築巢

當時華為已經在西班牙建好了實驗室,就等著Renato工作了,但Renato卻說,實驗室應該建在微波之鄉米蘭。

任正非為了留住Renato,只好又跑去米蘭建了一個新的實驗室。

除了在有鳳凰的地方築巢之外,華為為了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還時不時翻論文。

2009年的時候,華為想要發展5G,當時美國主推LDPC碼,法國主推Turbo碼,華為為了找到更靠譜的理論,就在海量的論文裡,找到了Arikan教授關於極化碼(Polar碼)的論文。

就憑著這一篇論文,華為就帶著人力資源遠赴土耳其,找到了這位教授,最終打敗了別國競爭者,並在十年後,將這一理論變成了現實,釋出了全球第一個支援極化碼的5G系統。

除此之外,華為還捐錢給Arikan教授任職的土耳其比爾肯大學,並且不規定他們的研究內容,也不會索要任何專利,活生生一副冤大頭的樣子。

可以說,華為在為了追求人才這一塊,是妥妥的無線遷就,幾乎予取予求,那華為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其實這一點對比美國就知道了,美國之所以在科技方面發展的這麼快,靠的就是全世界的頂尖人才,美國的矽谷能有今天的知名度,靠的難道全是美國人嗎?

所以說,只有有了人才,企業才有不斷的動力,才能去進行各種各樣的資訊變革。

現在的華為,有俄羅斯的人幫助搞數學,有法國人幫著搞審美,有義大利人做微波,有德國和英國人研究AI,幾乎有全世界的人才幫著華為搞創造。

華為崛起靠得誰?兩千科學家有30%的外國人,華為在全球為鳳築巢

華為如今也用自己的成就告訴全世界,科學是沒有邊界的,人才也是沒有國界的,想要真正成為全球的領軍企業,必須要有一顆包容開放的心。

而這,也是華為為什麼敢一直,給同行留蛋糕的根本原因,他們不害怕被追趕,他們只害怕自己不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