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女皇與王皇后,平民小姐智斗大家閨秀

出身世家大族,又有無數朝臣撐腰的王皇后,為何鬥不過一個武才人?唐朝的氏族觀念極重,皇族李家就是起源於隴西李氏。在給李治挑選正妻時,李世民格外看重身世,千挑萬選之下選中太原王氏的女兒給李治為妻。同時王皇后的母族跟李唐也有點親近,二人算得上是親上加親。

按理來說,李治再怎麼不喜歡王皇后,也應該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可他居然力抗朝廷重臣,廢了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為後。和王皇后相比,武則天身上的劣勢太多,她是先帝才人,並且曾出家感業寺。不過李治並不在乎這個,隋唐的社會風氣相當開放,寡婦再嫁不僅沒有人指指點點,朝廷甚至還下詔予以鼓勵,連唐朝的公主也可以多次改嫁,高密公主先嫁長孫孝政,又嫁段倫,南平公主先嫁王敬直,又嫁劉玄意。

武女皇與王皇后,平民小姐智斗大家閨秀

不過像武則天這樣先後侍奉

父子二人的在當時社會風氣下還是有點過分的,但武則天還有一張王牌,她一進宮就給李治生了二子一女,王皇后可是一個孩子都沒有,再加上她性格敦厚,“後性簡重,不曲事上下。”意為王皇后莊重老實,不怎麼會討好皇帝,也不會籠絡下人。在武則天的靈動美豔面前,王皇后的溫婉持重顯然要遜色不少。

武則天孩子多,心眼兒也多,她格外擅長拉攏人心,進宮不久,宮女內侍皆對其行事讚不絕口,可她再怎麼厲害,也只能在後宮裡動動手段,充其量做個寵妃。可李治又為什麼非要立她為後,不顧代價卻得罪前朝重臣呢?現在流行的綠茶手段,千百年前的武則天居然早就用過,不僅將李治哄的得團團轉,還順帶使王皇后徹底失寵。跟武則天相比,王皇后的宮鬥手段可以說是幼稚。

武女皇與王皇后,平民小姐智斗大家閨秀

《資治通鑑》、《舊唐書》、《新唐書》都記載了王皇

後跟武則天爭風吃醋的故事,“武才人貞觀末以先帝宮人召為昭儀,俄與後、良娣爭寵,更相毀短。”在這場宮鬥裡,原本端莊持重的王皇后也控制不住醋意,常常對李治口出惡言,極力詆譭武則天,只是作用倒是恰恰相反,本來他她在李治心中就只剩“溫婉持重”一個好處,如今又爭風吃醋,李治更覺得王皇后心胸狹窄,不能容人。而武則天就聰明多了,他在李治面前極其謙恭有禮,這與王皇后形成巨大的反差。並且李治跟武則天的感情遠比盲婚啞嫁的王皇后深得多,“上之為太子也,入侍太宗,見才人武氏而悅之。”

武女皇與王皇后,平民小姐智斗大家閨秀

二人的曖昧從李世民晚年就開始了,並且二人有許多共同愛好,政治理念更是出奇了一致。等武則天再度入宮後,兩個人小別勝新婚,更是情意綿綿,一發不可收拾。再看王皇后這邊,李治本就不喜歡被前朝

老臣鉗制,王皇后卻動不動就用朝堂勢力威脅李治,兩人的感情肯定好不到哪去。久而久之,李治就只對武則天的偏寵偏信,“王皇后、蕭淑妃和武昭儀更相僭訴,上不信後、淑妃之語,獨信昭儀。”感情好是一回事,但廢后再立,牽扯的可不只是後宮。

武女皇與王皇后,平民小姐智斗大家閨秀

李治廢王皇后,再立武則天,這裡邊不僅僅只有感情因素,他是想借武則天一事重立皇帝威嚴,從長孫無忌等老臣手裡奪回權柄。作為李世民的獨孤重臣,又是皇帝的舅舅,長孫無忌可謂是盛極一時,甚至都不把李治放在眼裡。作為皇帝,李治怎麼可能無動於衷呢?只是長孫無忌的身份太過尷尬,既是父親留下的舊臣,還是自己的親舅舅。

那必須得找一個合適的理由,逐步削弱長孫無忌的權利,不然就會落下一個不孝的惡名,而換皇后一事就是李治對長孫無忌的反擊。如果換皇后成功,那就必然立武則天之子為太子,用教導扶持太子的藉口,李治就能提拔不少自己人進入朝廷中心,既不與眾臣集團公開決裂,又能成功削弱他們的權利。

並且換皇后的理由很充分,皇后無子又善妒。

武女皇與王皇后,平民小姐智斗大家閨秀

就算換皇后不成功,結果最多還是和原來一樣,李治自己也不會受到什麼影響。武則天“兼涉文史”,才華橫溢,又早年喪父,跟著母親顛沛流離,與武家關係幾乎破裂了,全然沒有外戚干預的風險。同時兩人還有感情基礎,不管是從哪方面看,武則天都是李治完美的事業夥伴。換句話說,此時的李治和武則天利益幾乎完全一致,二人可以全身心的信任彼此,就連平民百姓都很難有夫妻默契到

這個地步,如此前提之下,王皇后也只能當個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