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畫、金繡“盤”牛、別樣“房”車……彩藝報春送上牛年祝福

祈福牛年,我們來看《牛犇犇·非遺手藝人“做”牛》系列報道。今天帶您認識的這位非遺手藝人是來自天津的石彥敏,她是國家級非遺專案楊柳青木版年畫的代表性傳承人。今年是牛年,她又會給我們送上一份什麼樣的牛年祝福呢?

木版年畫、金繡“盤”牛、別樣“房”車……彩藝報春送上牛年祝福

天津楊柳青年畫非遺技藝傳承人 石彥敏:

每副畫都有溫度,我們每年就是請一張年畫回家過年,就是把吉祥和美好帶回家裡。然後在這一年裡,就會非常順當,有好彩頭的意思。

木版年畫、金繡“盤”牛、別樣“房”車……彩藝報春送上牛年祝福

年畫的工藝呢?它包括勾、刻、印、繪、裱, 一共是五大工藝,其中呢,這個勾線呢,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線是這一幅畫的骨架,看一幅畫是好還是不好,主要是從線上就能體現出來。刻板呢, 技巧就是刀法要嫻熟,要把那個線條刻得非常流暢。然後裡邊這個線條,它也是有分虛實的,虛實相間,線條要流暢。印版是生宣上拓印胚子,然後生宣有一個特點,就是沾水它就氤開了。然後我們在這個印的時候,在這個板上刷墨的時候也非常注意,就是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太多了在這個宣紙上印出來,就是一個大黑疙瘩了,它就都暈開了,然後太少了它這個線條又不實。然後所以說這個,印這一個,也非常關鍵。

木版年畫、金繡“盤”牛、別樣“房”車……彩藝報春送上牛年祝福

我們楊柳青的年畫重手繪,所以每一幅年畫都是有溫度的,我們每一幅年畫裡面,都有一個故事。

透過年畫就是把年畫裡的美好 ,像是一顆種子一樣,種在孩子的心裡,然後並且透過年畫呢, 讓孩子懂得一個道理,讓他們更加熱愛生活。

金繡“盤”牛 祈福祖國

來自蘇州的朱學勤是一位蘇繡的傳承人,她的技藝同樣跟畫有關。新年將至,她會用手中的技藝,描繪怎樣的美麗畫卷呢?

木版年畫、金繡“盤”牛、別樣“房”車……彩藝報春送上牛年祝福

蘇州蘇繡非遺手藝人 朱學勤:

今年是牛年,我想給大家送一頭富貴牛。牛象徵著富貴,而且牛就是特別勤勞。牛年我們要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木版年畫、金繡“盤”牛、別樣“房”車……彩藝報春送上牛年祝福

盤金繡的工藝流程,它是這樣的,首先我們是畫稿,稿畫完以後,我們就選線。選完線就開始在畫好稿的圖上面,可以用金線把它給盤起來,盤在面料上面。然後用絲線,定小針,把它給固定好。容易盤的過程當中,線鋪不平。我們稱它為弓起來。這個盤金的要素就是練基本功,其實它沒有像我們亂針繡那麼多,根據不同的觀感,不同的那個角度,然後它針法變化幅度很大。但是我們盤金它只有一種,就是你要紮實的基本功,做到足夠細心就可以。邊盤然後一邊定小針。紅色是我們中國的代表色,因為它比較喜慶,然後也是我們的中國紅,就希望我們大紅大紫。然後金線,我希望它能夠像金燦燦的陽光,然後灑在那個大地上面。我的願望還是要在未來的路上,把蘇繡之美傳達給每一位喜歡蘇繡的人。

木版年畫、金繡“盤”牛、別樣“房”車……彩藝報春送上牛年祝福

別樣房車真潮玩 駕著牛車去旅行

我們常用“高頭大馬”這個詞,從側面來形容古人乘馬車出行的壯觀場景。但是,歷史上,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牛車才是最潮最嗨的出行工具。現在,我們一起犇向湖北省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和國家博物館,這裡館藏著牛車出行成為潮流的經典文物。

青瓷瓦車 定格三國時期牛車出行歷史瞬間

木版年畫、金繡“盤”牛、別樣“房”車……彩藝報春送上牛年祝福

昂首挺胸直視前方,吐個舌頭喘口氣兒,甩一下牛尾再加把勁兒,畢竟拉著有12根輻條的卷篷車,負重前行。牛勁兒十足,因為車輪巨大、車廂開闊,專家介紹,裡面甚至可以擺放桌子,用來飲酒、下棋。湖北省博物館館藏的這件青瓷瓦車,定格了三國時期,古人乘牛車為流行的早期階段。

木版年畫、金繡“盤”牛、別樣“房”車……彩藝報春送上牛年祝福

湖北省博物館講解員 彭心貝:

在之前牛車的地位非常低下 ,在東漢初年的時候漢章帝時期,有一位太守出行的時候乘坐牛車,而被認為有損古典,因此受到降級處分。但是到了東漢末年,牛車逐漸成為了當時的皇帝官員貴族出行的代步工具。

西晉陶牛車 魏晉時期駕牛車出行最潮流

在中國,用畜力駕車的歷史大致可以追溯至夏商時期。不過先秦時期,貴族們日常乘用的一般都是馬車,戰爭中使用的也是馬車。到了西漢初年,社會動盪,馬匹銳減,《史記》記載“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天子尚且難以湊齊乘用馬匹,將相只能屈就牛車了。

木版年畫、金繡“盤”牛、別樣“房”車……彩藝報春送上牛年祝福

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翟勝利:

到了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以後,開始推行推恩令,有一些貧賤的諸侯,開始以牛車作為日常乘用的工具,推動了牛車作為日常成用工具在社會上的普遍推廣。經過改造的牛車相對來說比較安穩舒適,所以牛車在漢代的靈帝、獻帝時期一度成為社會時尚。

木版年畫、金繡“盤”牛、別樣“房”車……彩藝報春送上牛年祝福

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這件西晉陶牛車,增加了轎廂,安上了頂篷,頂篷還有竹木製作,篷車外面掛上幔帳,既華麗又能遮擋蚊蟲,尤其適合野外郊遊。從魏晉開始,牛的造型也變得誇張起來,凸顯力量奔放,或彰顯樸實沉穩。

木版年畫、金繡“盤”牛、別樣“房”車……彩藝報春送上牛年祝福

首都博物館研究員 龍霄飛:

乘牛車可能在普通人一般來說,感覺好像另類的這種做法似的,魏晉時期牛車也是適應了當時這種慢節奏的生活的一種反映,因為當時也講究玄學,講究清談。

木版年畫、金繡“盤”牛、別樣“房”車……彩藝報春送上牛年祝福

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翟勝利:

可以想象牛車跟當時的竹林七賢所傳達出來的文化追求是相一致的。

北齊陶牛車 留影牛車出行最高光時刻

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這件南北朝時期北齊陶牛車,則讓我們看到了駕牛車出行高光時刻。這頭牛四肢粗壯孔武有力,頸部鬣鬃繁茂,雙目望天,耳後裝飾兩根假牛角,顯得飄逸又厚重。專家介紹,這件雙人乘的牛車,在當時才屬於中等豪華的檔次。

木版年畫、金繡“盤”牛、別樣“房”車……彩藝報春送上牛年祝福

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翟勝利:

牛車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一度超越馬車,成為中國交通出行的主流的交通工具。唐代中期以後,馬又取代牛,成為當時交通出行當中的主力。

木版年畫、金繡“盤”牛、別樣“房”車……彩藝報春送上牛年祝福

從唐宋開始,隨著轎子、肩輿的出現,牛車出行退出潮流,但古人的出行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寶馬雕車香滿路”也反映了馬車重回潮流。另外,專家介紹,秦漢時期,嚴禁私人宰殺耕牛。到唐代才開始允許食用已經病逝的亡牛,到了宋代以後,食用牛肉才慢慢普及。

木版年畫、金繡“盤”牛、別樣“房”車……彩藝報春送上牛年祝福

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翟勝利:

縱觀整個中國傳統古代社會,牛車始終是運送貨物、負重致遠的主要交通工具。

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