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靜而不爭(深刻)

一個能夠堅韌不屈,冷靜看世界的人一定是謙卑有禮的。

一個能夠保持本性,腳踏實地行走的人一定是靜而不爭的。

就像《道德經》中說的那樣: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正如田野的小草和大樹,總是默默紮根泥土,積蓄力量,從而變得枝繁葉茂、鬱鬱蔥蔥。

餘生,靜而不爭(深刻)

01 不爭,是智慧

一滴水怎麼才能不被蒸發掉?

答案是將它匯入大海,這便是水的包容性。

無論這滴水是來自小溪,是湖泊,還是雨水,大海都能包容它們。

煙波浩渺的大海從來不會爭論,就那麼靜靜地包容著一切。

水之貴,在於不爭的寧靜,它只做它該做的事情,那就是向東流去。

其實,人也一樣,越是擁有大智慧的人,越是不會去爭論。

如果遇到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花時間與其爭論一番,還不如用這時間多讀幾本書。

就像卡耐基說的那樣:

“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爭論。”

每個人的出身不同,眼界不同,知識不同,就會導致千差萬別的想法。

這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讓別人認同你的觀點。

於是,聰明的人,不再爭論,不是膽怯,而是不值得。

小人多詭辯,高人不爭論。

人生苦短,可以與人閒談,但不可花時間爭論,時間不能用來揮霍。

餘生,靜而不爭(深刻)

02 不爭,是快樂

歐陽修曾說過: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與同事一起共事,和諧的工作環境很重要;與人吃飯時,共同的話題很重要。

可這世上總有人喜歡與人爭論,總想在各種場合證明自己的高明之處。

當你說一件事情的時候,他總是跟你唱反調,我們稱之為“抬槓”。

有時候,跟同事們一起愉快地去吃頓飯,如果席間有人因為某事爭論不休,那真的倒胃口。

詩經有云: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真正懂你的人,不會與你爭辯,會讓氣氛輕鬆愉快。

不懂你的人,你就算是將大道理擺在他面前,他依然能跟你說出個所以然來。

活著本事就已經很累了,如果再將精力用在爭論上,就更不值得了。

人生如戲,自己是自己的主角,其他的人不重要。

學會沉默以對,對方反而失去了存在感,或許就知道閉嘴了。

有限的人生,多做些有意義的,讓自己快樂的事情,而不是在爭論中喋喋不休。

餘生,靜而不爭(深刻)

03 不爭,是境界

假如說一開始不爭論,是有些不情願的,那麼真正做到了不爭,便是一種境界。

老子有言:

“天下之道,不爭而善勝。”

認知不同的人,說話都說不到一塊,如果再爭論起來,只能是兩敗俱傷。

仔細看一下那個“靜”字,裡面藏了一個“爭”字。

想要清靜啊,就要用“不爭”來對抗。

真正的不爭,不是凡事都低頭,不是一味地退讓。

就像職場上,該是你的成績和利益,一分都不能讓。

但遇到和你不同意見的方案,不要爭口舌之快,你完全可以用更優秀的方案打敗對方。

只要你足夠優秀,你完全不需要跟對方低層次的對話。

因為你將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用在了工作上。

當你取得傲人的成績時,當你已經到了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時,別人自然不會與你爭,因為他明白了你們之間的差距。

這個時候,你的眼前是乾淨的,耳根是清靜的,達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境界。

聰明的人,會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奔向詩和遠方,心有山海,靜而不爭。

不爭,是一種智慧,一種快樂,一種境界,是人生難得的修行。

願你我餘生也能靜而不爭,只為奔赴山海。

讓你我共勉!